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10日 · 在親密關係中,因遭遇背叛而出現的典型行為有下面幾個方面: 情緒不穩定 :反覆出現哭泣、從憤怒到悲傷到充滿希望三者間的來回轉換。 敏感易變 :不斷地搜集不相關的事件來證明對方會再次背叛我, 容易一丁點可能的有關背叛的線索誘發進入焦慮、憤怒或恐懼狀態 ;譬如伴侶晚歸,快速關電腦,或者「盯著」一個有吸引力的異性太長時間等等。 出現後遺症 :失眠、噩夢、注意力不集中、孤僻、逃避思考和討論創傷(這也是創傷後的常見反應)。 出現強迫行為 :如強迫性消費、進食、鍛煉⋯⋯. 出軌這件事客觀上是不是已經過去了並不重要。 欺騙只要開始,遭遇背叛的人就能在各種能反映自己痛苦遭遇的情境中喚起種種反應 。 除非等到數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後,要麼兩人之間的信任已經重建好,要麼兩人斷絕關聯。

  2. 2019年10月24日 · 你有合理的需求,讓自己弄清楚你可以從他人那裡,得到什麼東西。 如果你戳破別人的行為,並不代表你是一個「軟弱」、「需要幫助」、「歇斯底里」或是「嘮叨」的人。 特別是, 如果你是一個受害者,那麼感覺自己就像是個「受害者」,這種感覺並沒有錯! 奇怪的是,受害者這個名詞本來只是關於發生的事情的單純描述,但是卻貼上了令人鄙夷的標籤——也就是說帶有一種指責受害者的含義。 試著找出自己內在想要把別人對你的虐待極小化,或是合理化的任何傾向,並且把這些東西釋放掉。 為自己說話. 當你和別人交談時, 要讓自己相信,你的內心有何感受是很重要的事,而且要相信其他人應該遵守協議並且要尊重你。 試著讓人們知道他們對你的影響。

  3. 2017年3月29日 · 看凱特溫絲蕾如何對抗欺凌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楊時育 2017-03-29. flickr.com. 讀書時期我經常被同學欺凌。. 他們叫都我「Blubber」(脂肪的意思),並取笑我想當女演員的夢想。. 以鐵達尼號(Titanic)的女主角蘿絲(Rose)及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

    • 逃避:短期有用,長期難受
    • 除了逃避,我們還會使用什麼樣的防禦機制?
    • 那麼,如何更健康的「防禦」?
    • 延伸閱讀

    我們真的太擅長逃避了。 為逃避和人交流就拒絕出門,為逃避思考而徹夜打遊戲。用辭職逃避工作,用加班逃避家庭,用沉默逃避愛情。 我們一邊相信「逃避可恥但有用」的毒雞湯,一邊逃避,一邊放任生活變得越來越差。我們內心會感到羞恥,但逃避並沒有對消除這種羞恥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問題出在哪? 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認識「逃避」的真面目。 逃避的心理學本質是一種「防禦機制」,簡單說就是我們在面對痛苦情緒的時候,選擇保護自己的方式。 「防禦」往往是一種我們無意識的反應,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 對於我們維持正常心理健康來說,防禦機制非常重要。健康的防禦能幫我們維持自尊,也能幫我們迴避、控制一些強烈不適的感受,有時是焦慮,有時也可能是極度悲痛、愧疚、嫉妒或者其他復雜的情感。 「防禦」像一個OK繃,它能帶給我們短暫的保護...

    每個人都有自己經常使用的防禦方式。因此,我們在面對同樣苦難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體驗,也會選擇不同的行為方式來應對。我們也會由此展現出不同的人格特質。 下面來介紹幾種常見的,人們應對苦難的「防禦機制」 1. 幽默 所有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人們常能從幽默之中,看到諷刺、同情、悲憫,用幽默來抵禦尷尬、羞恥和無助感。 很多時候,當我們面對一些不能抵抗的悲傷、憤怒、無助感的時候,會編纂段子、或者用嘲笑的方式,來消解其中苦難。 這是很高級的防禦機制了。 2. 合理化 合理化是把自己做的事情、面對的困難合理化。給它找一個合適的藉口。 比如我雖然做了一件壞事,但這是為別人好。我打了孩子,但我是為他好。雖然我讓同事加班了,但這也是為了讓事情做得更好。或者當我們一件事情失敗了,我們會覺得這件事就算成功也沒什麼用。...

    你可以: 1. 多做自我覺察。當你面對一個困難的時候,多問自己:我體驗到的是哪些情緒?哪些情緒是我非常害怕面對的?我通常會選擇怎麼做?我是否總是用相同的行為模式來面對困難? 2. 給自己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多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找到在情感上感到信任和安全的朋友,多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當你的情緒被看見、被接納,它就不再過多地佔用你的注意力,你能夠去思考,選擇更恰當的行為來處理你的困境。 3. 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當你的工作生活、人際關係都遭受了影響的時候,請一定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如果拒絕現實,沉迷於防禦,比如逃避,我們就會越過健康和不健康使用這種心理「止痛藥」的界線,患上文章開頭故事裡的「社會病」。 就像何炅最後說的,節目裡的五個社會病人,正是在用最極端、最錯誤的防禦機制,去逃避自己人...

    不敢相信這是日本小學生寫的詩:所有生物都為了生存而逃跑,但人類逃跑就會被罵 【總是害怕做選擇?】舞者許芳宜:「如果擔心人生中沒有貴人相挺,就讓自己成為貴人」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都说“逃避可耻但有用”,但我的生活怎么越过越丧〉。)

  4. 2018年3月29日 · 1. 破壞的安全感. 「晚上睡覺只要一閉上眼,就會跳出好多畫面,覺得好可怕,我是這麼相信他⋯⋯」 感情中的背叛,有些是當事人心中有數的,有些則是當事人措手不及的,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傷害的本質是不變的。 劈腿會直接破壞一個人的安全感(遭到劈腿會破壞個體對外界的安全感),不只是對人的不信任感,更是一種對世界的不安全感, 就像踩在腳底下的地基無預警掏空,整個人搖搖欲墜,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感到焦慮、不安,失去控制感。 2. 破碎的自尊. 「是不是我不夠好? 比不上他? 劈腿對於一個人的自我概念有巨大的傷害,是因為穩定的愛情,會讓我們在關係中發現自己的美好,比如說我可以讓一個人感到幸福、我會體貼別人、我很幽默等,總歸是一種透過關係體會自己美好的部分,而這樣的美好會變成我們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5. 2017年7月11日 · 你會經常感到憤怒恐懼抑鬱很容易有被傷害感或被拋棄感甚至有時候會焦慮發作體驗到瀕死感。 那麼,或許是來自曾經的創傷在通過情緒向你呼喊:你的傷口還在化膿發痛,你需要仔細的關照自己。 3)你感到被侵犯、被控制,你需要人格上 ...

  6. 2019年6月14日 ·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日本哲學心理作家岸見一郎、古賀史健的著作《 討厭的勇氣 》近幾年在亞洲刮起炫風,直到現在還是有很高的討論熱度。 其中提到的幾個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很值得我們參考。 1.心理創傷可能只是藉口. 「因為童年時不父母疼愛,我現在才這麼沒自信。 」「因為我個性內向不善交友,所以到現在一直沒談戀愛。 」我們經常以「因果論」來解釋自己現在不幸的狀況:因為過去有這樣的心理創傷,或因為某個先天的特質,導致現在我們有悲慘的人生。 然而,阿德勒對於因果論卻不以為然,所有不幸應用「目的論」來解釋:「我之所以沒自信,是因為我想讓自己沒自信,好讓我可以把一切挫敗怪罪於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