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8日 · 有家長表示於元朗將軍澳等設5間分店的英語補習學校Little Frog突然停業疑與結業有關。 Little Frog昨日7日向家長發短訊通知指由於內部原因停止營運直至另行通知家長可以選擇退款如果需要補課則可以等中心重開

  2. 2022年2月22日 · 新冠疫情失控自港府上月初實施嚴厲防疫措施並透過防疫規例勒令十多個行業停業及收緊禁聚令各行業大受影響當中飲食業更成重災區不少酒樓在本月中先後宣布暫停營業或結業有飲食業代表以一落千丈來形容食肆生意面臨的困境又指估計現時暫停營業的食肆已超過1,200間已經結業的則有200至300間。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今早 (2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由於政府嚴厲收緊防疫措施,大部分食肆生意一落千丈,全日生意更只剩兩三成。 對於有傳政府研再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他指如屬實,估計收緊的方向可能在營業時間、或D區食肆由最多4人一枱,收緊至2人一枱。 但他又補充,現時街道上人流已相當稀疏,如果再收緊措施,只會令市民卻步,不敢外出,很多食肆亦沒有條件再繼續經營。

  3. 2022年2月23日 · 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個企業或商戶在生意下跌或被迫停業時仍需要交租結業潮不斷。 政府今日 (23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如企業或商戶未能交租,將毋須負法律責任,為期3個月,最多再延長3個月,半年後自動失效。 有消息人士透露,預料本周五 (25日)會刊憲,並與立法會商討,料可惠及13萬的商業租戶,不過,如業主違法追租,便需罰款涉及租金金額的3倍。 有地產業界人士認為,此舉對於業主是兩難情況,坦言情況很「淒涼」。 財政預算案中提及,考慮到租金是中小企經營成本的一個主要部分,政府會盡速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相關法律行動,而有關的指定行業亦包括599章表列處所。 政府指,有關安排讓處於水深火熱的企業有喘息空間,亦協助穩住就業。

  4. 2022年3月20日 · 20220320. Tweet.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百業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空前陷困市場消息透露有一間老牌證券行已萌生退場念頭相信短期內仍未有人接盤將會自願結業把牌照交還予香港證監會。 回看證券行「放盤價」自2019年大幅插水後,這兩年證券行的二手交易幾乎「清零」,部分券商更是「求人接手」,業界因而促請港府與內地建立更多互聯互通機制,「做大市場個餅」。 於港股成交萎縮、疫情惡化及經營成本上升等多重夾擊下,中小型證券行的營商環境愈趨嚴峻。 綜合市場消息,證券行「放盤價」自2019年大跌後未有起色,「一家有一號 (證券交易)、四號 (就證券提供意見)及九號 (提供資產管理)牌的券商,叫價僅420萬元,還可議價。 該公司目前是虧本,亦只得一個負責人員 (RO)。

  5. 2021年3月22日 ·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打擊香港經濟,多個行業現倒閉潮,香港最新失業率高達7.2%,港府被轟沒有向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士提供足夠支援。 有學者預料,現時失業率仍未見頂,未來更有機會攀至7.5%,相信要待疫情受控且恢復通關,失業率才有望回落。 政府統計處公布最新失業率,首次反映整個保就業計劃結束後的慘況,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失業率攀至7.2%,達17年新高;失業大軍暴增至26.16萬人。 就業不足率升至4%,為2003年沙士後高位;就業不足人數增至15.46萬人。 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仍高企於11.1%。 港府抗疫不力,疫情重創各行業,香港龍頭戲院UA院線亦不敵疫境全線結業

  6. 2021年2月21日 · 因疫情關係酒吧業界已停業近3個月全港酒吧如骨牌般紛紛倒閉第二波結業潮亦已開始業界形容情況水深火熱如墮入萬丈深淵香港酒吧業協會聯同業界老闆員工於今21日招開記者會批評政府防疫政策失敗無能對復業要求被無視感到極度憤怒及失望期望政府可以至少每間酒吧賠償50萬港元強調業界已走投無路即使只能營業至12時或配合各種防疫政策也會無奈接受。 香港酒吧業協會副主席錢雋永批評,全港酒吧已勒令停業接近3個月,相反和酒吧差不多形式的餐廳,只因牌照並非「酒吧批註」就可繼續營業,做法極度不公。 他認為政府對整個娛樂行業都有偏見,「因為我哋聽話就蝦酒吧業界,根本就係留難我哋,好失望好唔開心」。 錢續指,早前已約見4名行會成員並提出復業訴求,可惜「某人唔聽」,訴求毫無回應,對此感到失望及憤怒。

  7. 2019年7月18日 · 市場人士指出證券行暫停營業有很多原因不少涉及技術問題例如負責人員 (RO)人數不足資本不夠進行交收或其他營運條件未達標故需要暫停業務待條件符合後可以向港交所申請再恢復交易又或在增資賣盤後再恢復營業不過若券商停止營業一般不會再重啟業務當證券行放棄或沽出交易權時便不再是交易所參與者只可以做駁腳經紀」。 他們又指,多家券商自願停業,各有不同原因,但整體而言反映證券行生意難做,要維持一家證券行成本不輕。 「自從中華通 (互聯互通)推出後,小型經紀行更沒有生存空間,孖展業務又不夠資金去做,不如結業! 企業客擬轉新加坡. 證券商協會主席陳柏楠表示,對不少證券行淡出業務不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