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住在劏房或籠屋會有更高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嗎?. 楊樂恩. 2019冠狀病毒病在香港已持續近11個月。. 數據顯示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1] 。. 除了以上風險因素外,居住環境都是其中 ...

  2. 舉個例子,將傷患從水裡撈出來後,你需要將那些好心但是不安全的人趕走。. 當你看到事故現場時,問題常常顯而易見:高處墜落?. 過冷過熱環境問題?. 過敏?. 等等。. 找到傷的機制,可以增加接下來判斷處理傷患的效率。. 在惡劣環境或群死群傷事件中 ...

  3. 下載分享會簡報 (PDF) 2019冠狀病毒「識.防.備」防疫錦囊 小冊子|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2019冠狀病毒「識 防 備」防疫錦囊. 本小冊子於2020年2月10日出版,當時疫情剛開始爆發,隨著疫情發展,我們現於2020年11月18日修定部分內容,並推出更新 ...

  4. 2020年10月30日 · 數據顯示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1] 。 除了以上風險因素外,居住環境都是其中一個提高感染風險的因素。 例如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分間樓宇單位(例如劏房或籠屋)裡,患上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可能較高。 究竟有什麼因素會增加劏房住戶受感染的風險呢? 室內通風:分間樓宇單位一般缺乏窗戶,而且物件因空間有限,需要向高處堆放,有機會阻隔主要通風口而導致室內通風較差 [2] ,加上居民的生活及走動空間有限,病毒較易在住客間傳播 [3] 。 廚廁共用: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指出, 約30%的分間樓宇單位居民需要共用廚房,而約5%居民則需要共用厠所 [ 4] 。

  5. 針對精神健康方面有七人分別出現焦慮抑鬱和壓力等情緒症狀九人表示搬進劏房單位後出現精神壓力困擾其中二人更確診患有情緒病調查報告建議針對環境風險政府可考慮資助火警高危住戶老年人或低收入戶配置相關防災用品如煙霧及氣體洩漏偵察器防火氈乾粉滅火器等);並結合社區組織的力量進行大規模的衛生及消防教育工作同時推動消防大使等教育計劃強化住戶的災害應對能力。 至於精神健康方面,政府和社區團體可透過多元化的公眾宣傳和教育工作,開展「地區精神健康大使」計劃,向不適切居所居民推廣精神健康及相關服務資源,讓他們能及早察覺識別自身問題;同時建立社區支援網絡,促進居民的助人自助。

  6. 本課程介紹醫療與公共衞生的基礎概念,以及公共衞生與醫療工作實踐的重點原則。這些概念及原則,是發展及改善全球醫療突發事故與災難管理的根基。課程將公共衞生與醫療工作實踐分為三個範疇:保障公共衞生、推廣公共衞生及提供醫療服務。在第三節至第五節課堂中,通過相關原則、模型及 ...

  7. 2021年11月1日 · 簡報文件強調,愈來愈多研究發現,極端天氣(如長時間的酷熱、陰霾,以至颱風或洪水),不單會誘發不同程度的情緒病和精神病,甚至會令自殺率上升,其中包括: 氣溫上升與自殺個案數量有明顯的關係. 有明確證據顯示,人們在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後,會出現嚴重焦慮情況. 精神病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健康,均比其他人更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 為精神病患者所提供的照顧服務,正面臨氣候危機的威脅. 即使沒有受氣候變化直接影響,人們(特別是年青人)的情緒亦會因而更容易受到刺激,而患上情緒疾病(如生態焦慮 (Eco-anxiety) ,淺述見圖) ) 簡報文件亦提供了具體行動方案,鼓勵人們減低溫室氣體排放,採取積極行動應對氣候暖化,緩減心理健康的潛在影響,達致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