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3-03-01. 甚麼是血壓? 血壓是當心臟收縮時將血液泵入血管所加諸血管壁的壓力。 我們需要維持正常的血壓,推動血液在體內運行,才能把氧氣和營養輸送到身體各組織。 血壓可以利用血壓計量度出來,一般以毫米水銀柱 (mmHg)為單位。 血壓度數由兩個數字組成,前者(收縮/上)代表心臟收縮泵血時加諸血管壁的壓力,而後者(舒張壓/下壓)則代表兩下心跳之間心臟放鬆時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 正常血壓並不固定,會隨著時間有所變化,亦會受情緒的起伏和不同程度的體能活動影響。 舉例說,在生氣或焦慮時,血壓會上升;而休息或入睡時,血壓則會下降。 甚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指動脈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持續處於高水平。 因應對象是成年人或兒童,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亦不同。

  3. 2023年5月11日. 引 言. 高 血 壓 是 指 血 壓 持 續 處 於 高 水 平 的 一 種 慢 性 疾 病 。 血 壓 是 當 心 臟 收 縮 ,將 血 液 泵 入 動 脈 時 所 加 諸 動 脈 血 管 壁 的 壓 力 。 我 們 需 要 維 持 正 常 的 血 壓 ,推 動 血 液 在 體 內 運 行 ,把 氧 氣 和 營 養 輸 送 到 身 體 各 組 織 。 然 而 ,如 果 血 壓 上 升 並 持 續 處 於 高 水 平 ,便 可 能 會 引 致 嚴 重 的 健 康 問 題 ,包 括 中 風 、冠 心 病 及 心 臟 衰 竭 、慢 性 腎 病 甚 至 是 早 逝 。

  4. 1. 血壓越高 心臟和主要器官血管造成的傷害就越大。 由於高血壓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故被公認為 「沉默殺手」。 血壓太高或可引致頭痛、暈眩、 視線不清、疲倦和面部發紅等症狀。 很多人 以為高血壓是一種影響長者的疾病,但高血壓 於兒童和青少年中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 健康問題. 2, 3. 高血壓的定義. 血壓每分鐘都會隨著姿勢、體能活動、情緒、 睡眠或其他因素的轉變而不同。 根據血壓 度數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關連,成年人 患有高血壓的定義一般為收縮壓持續處於 140毫米水銀柱(mmHg)或以上,和/或 舒張壓持續處於 90 mmHg或以上. 1.

  5. 高 血 壓 與 嚴 重 冠 狀 病 毒 病 的 關 連 隨着2019冠狀病毒病下稱冠狀病毒病」) 肆虐有證據顯示高血壓患者如未經診治或 血壓不受控制一旦感染病毒後病情會更易 惡化 4如圖一所示高血壓可損害身體多個 系統和器官並引致種種健康問題 5,包括

  6. 2013年2月25日. 恆常體能活動有助控制高血壓. 相信您也曾聽說過恆常做體能活動可以帶來種種好處。 這些都是做運動帶來的好處,當中有多少是您想得到的呢? 可降低血壓(上壓可減少約7毫米水銀柱 (mmHg);下壓可減少約5mmHg); 減低患上心臟病、糖尿病、膽固醇偏高和中風的機會. 令您更長壽. 保持體重適中. 減少情緒抑鬱. 使肌肉和骨骼更強健. 或者您會問⋯. 運動雖然只能降低幾毫米水銀柱 (mmHg)的血壓,未必能令您的血壓完全回復正常,但長遠來說,恆常運動確實可以透過控制體重、紓緩壓力、預防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途徑來促進健康。 縱使血壓不能完全因運動而降至正常水平,您患上冠心病或中風等併發症的機會仍能大大減低。 所以,每一刻的運動都對您有幫助。

  7. 要點. ※ 對成年人說,若收縮壓持續處於. 140 毫米水銀柱(mmHg)或以上 . /或舒張壓持續處於. 90 毫米水銀柱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 高血壓可引致中風、心臟病發和腎衰竭等嚴重健康問題。 ※ 衞生署進行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並發現,1 5 至. 8 4 歲非住院人士中有. 2 9 . 5 % 患有高血壓,包括. 1 7 . 4 % 自述經醫生. 診斷患有高血壓和. 1 2 . 1 % 自述沒有高血壓病史但經體檢發現 血壓升高。 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由 1 5 至 2 4 歲. 的4 . 9 % 上升至. 6 5 至8 4 歲的5 7 . 4 % 。 ※ 高血壓. 可謂殺人於無形,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到出現併發症後 . 才被發現。

  8. 9. 數據摘要 . . . 10奉行健康生活 保持血壓健康. 高血壓是指血壓持續處於高水平的一種慢性疾病血壓是當心臟收縮,將血液泵入動脈時所加諸動脈血管壁的壓力。 我們需要維持正常的血壓,推動血液在體內運行,把氧氣和營養輸送到身體各組織。 然而,如果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便可能會引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慢性腎病甚至是早逝。 血壓度數以兩組數字表達,首個數字(收縮壓/上壓)顯示心臟收縮泵出血液時血管內的壓力,而第二個或寫於下方的數字(舒張壓/下壓)則表示在心跳之間,心臟放鬆時血管內的壓力。 在一天裡,血壓每分鐘都會隨著不同的因素而變化,包括身體姿勢、體能活動、情緒及睡眠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