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人氣. 作者認為,香港的形成,從來與近代中國的歷史脈落無法分開,亦為過去的中國歷史留下記憶。. (美聯社). 香港作為中國近代現代性,是 ...

  2. 2019年9月16日 · 大灣區強勢來襲. 陳嫦芬表示,香港「東方之珠」的歷史美名,在反送中示威事件中,可能難以回復,港珠澳大灣區,特別是深圳前海自貿區,未來取代香港金融主導地位的日子可能不遠。...

    • 中共災難性統治導致「大逃港」 逃難潮加深港人恐共意識
    • 香港左派引燃「六七暴動」 港人認同開始萌芽
    • 「六四天安門」事件震驚香港 再次催化港人本土意識
    • 97回歸談判港人「被缺席」
    • 2003年港府提23條立法 港民自治運動遍地開花
    • 2014「雨傘運動」訴求失敗 港人中國身份認同急跌剩不到一成
    • 雨傘過後青年從街頭轉往立法會
    • 防堵「兩制」變「一制」 反送中港民背水一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憑武力奪取中國大部分國土的中國共產黨並沒有動用武力收回英國殖民地香港,決定對香港「暫時維持現狀不變」,然而,香港卻因為中共建政而改變。 1950年5月開始,港英政府開始向香港居民發行身份證。後來,中國大陸也開始了「通行證」的管理,兩地居民不再能夠自由出入香港,深圳河從此成為兩地社會隔離的地理標誌,被隔開的香港人和中國大陸人,從此有了各自不同的歷史和不同的集體記憶。

    1967年爆發的歷時8個月的香港左派暴動,又稱「六七暴動」,被認為是香港發展的分水嶺,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萌芽階段,也是香港本土意識萌生的階段。程翔是香港的時事評論員、資深媒體人,也是《 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一書的作者。 (吳荻舟曾於1954至1957年領導香港地下黨,在1967年的六七暴動期間,吳擔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 程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這樣介紹當年的六七暴動。他說:「當年的香港左派藉口一個勞資糾紛事件,把中共在大陸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引到香港,就形成了1967年的左派暴動。在暴動中,香港左派使用了非常極端的恐怖主義手段,在香港放置真真假假的炸彈,製造暗殺,並殺死了廣播電台的播音員等一些非常恐怖的手段。……這個事件持續了大約8個月,死了51個人,後來香...

    1980年代初,英國與中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中國決定收回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立在1997年移交香港主權。中國政府在聲明中還承諾,香港現行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在「一國兩制」下享有不同於中國大陸的自由與司法獨立。 《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也像徵著香港開始進入長達13年的回歸過渡期。但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天安門民主運動在6月4日凌晨以坦克機槍鎮壓而結束,震驚了過渡期的香港人,讓本來就對中共感到恐懼的香港人更加擔憂。 香港時事評論員程翔說,這是香港人本土意識的第二次重要成長,使得香港人在政治上疏離中共。 他告訴美國之音:「八九六四很重要,導致兩三次百萬人集會,香港人出來集會,反對中共屠城。這次本土意識的成長是從政治上疏遠中國大陸……大家...

    1997年7月1日, 「97大限」如期來臨,香港「回歸」了中國。在後來的各種研究中,有學者指出,正是「一國兩制」、「港人治理」、「高度自治」的制度和安排將 「香港人」這一身份政治化。在身份認同上,無形中將「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起來。這才會導致後來「香港人」與「中國人」的對抗。 另有人學者認為,在「回歸」談判時,香港住民的缺席,為香港本土社會後來尋求 「命運自主」的抗爭埋下了伏筆,成為香港後來本土抗爭用之不盡的資源。由於不希望出現「三腳凳」的情況,中國政府在中英談判中拒絕了英國提出的讓香港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參與談判的要求。 從1997到2003年回歸的最初幾年,按照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說法,中國基本上遵守了回歸時對英國和香港的承諾。香港社會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還延續著殖民時期的體制。 為了確保...

    但是,好景不長。 2003年,香港爆發七一大遊行,這件事被視為是中國對香港政策的分水嶺,在此之後,中國加大了對香港事務的干預力度。 2002年,香港政​​府在中國政府的授意下提案對《基本法》23條立法。根據這條款項,港府應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但是,反對者認為,23條立法將嚴重威脅香港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因為一旦第23條立法通過,任何香港人或是民間團體都可能遭到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理由進行的取締、逮捕。 2003年7月1日,大約50萬香港抗議者走上街頭,反對港府對《基本法》中的第23條立法。這是自天安門事件後第一起香港規模最大的示威活動。最終,香港政府擱置了草案,多名香港政府高級官員辭職,包括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據稱也因此在第二屆任期開始後不久,也以健康原因辭職。 在...

    作為對8.31 決定的直接反應,2014年9月,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和基督教牧師朱耀明發起和平佔領中環運動,也稱「佔中」運動。示威者希望通過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爭取讓香港特首選舉落實「真普選」,讓香港人得到真正民主的政治運動。這次運動因為抗議者用雨傘抵擋警方的催淚彈攻擊,又稱「雨傘運動」, 或是「雨傘革命」。「佔中運動」持續了79天,最終在警察的鎮壓下逐漸消失。包括戴耀廷、陳健民和朱耀明在內的九位佔中領導人在2019年被判刑入獄。 「雨傘運動」沒有獲得港府或是北京的任何讓步,但是,卻讓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更加強烈。香港中文大學在「雨傘運動」結束後做的民調顯示,香港人對香港人身份為優先的認同達到1996年首次進行此項調查以來的歷史最高,高達68.8%,對中國...

    2016 年香港立法會是2014「雨傘運動」後第一場立法會選舉。 「雨傘運動」催生的一批傘後組織,積極參與了區議會和立法會的選舉,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們改寫了香港以往傳統泛民、建制相爭的兩面, 形成「三雄鼎立」的局面。本土派議員進入立法會被認為是從街頭走向了政治舞台。 不過,本土派很快遭到了打壓。其實在選舉期間,本土派也遭到打壓。由於不少本土派候選人尋求以香港獨立為其主要政治綱領,不少參選人被以主張「港獨」和「歸英」為由,被裁定提名無效。這些人中包括上面提到的梁天琦和陳浩天等人。 在宣誓就任時,又有幾名民主派議員被剝奪了立法會議員的資格。例如,本土派「青年新政」的議員梁頌恆和遊蕙禎因展示「香港不是中國」(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標語以及在誓詞中將China讀成「支那...

    2019年6月9日,香港人再次走上街頭,抗議香港立法機構即將通過的一項為將香港人送往中國大陸接受審判提供便利的引渡法案。這是「雨傘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街頭抗議。 抗議活動已經將近四個月,即便是香港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撤回最初引發抗議的導火索《逃犯條例》,抗議也還沒有停止的跡象,與警方的衝突甚至在升級。 用香港年輕的網路作家,時事評論員盧斯達(Lewis Loud)的話說,強行修訂「逃犯條例」,「就是試圖令香港和中國之間失去法制防火牆,令『兩制』變『一制』。」 香港民主活動人士黃之鋒在台灣的一場記者會上說,抗議活動會持續到香港人獲得自由選舉權的一天。他和其他活動人士正尋求國際社會對香港民主活動的支持。 研究香港政治改革和未來管制的方志恆說,「反送中」是否成為另外一個催生香港本土意識的事件完全取...

  3. 2024年5月10日 · 根據週二(5月7日)發布的2024年「最富有城市報告」,香港是全球第9富有的城市。. 此外,中國還有5座城市也入列全球前50大富有名單,其中北京位 ...

  4. 2024年1月3日 · 整體來說,如果是2022年要找強過金融指數的股票,永豐金多一個證券收益的衰退,成為拖油瓶,如果選擇永豐金來定期定額,反而不買貴。 2023年十大金融股績效回顧. 金融股2023績效對照比較。

  5. 8 小時前 ·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底台後,所到之處刮起一陣旋風,受訪時更直言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台灣是全球最重要的國家之一」,被民進黨前副 ...

  6. 2024年4月1日 · 2024-04-01 08:40. 人氣. 贊助本文. 香港基本法23條上路,美國、歐盟、日本和英國等國都提出了嚴厲批評。 事實上,台灣國安高層也曾有一場是否修《國家安全法》的決策角力。 (資料照,柯承惠攝) 基本法第23條與北京通過的《港版國安法》,將香港緊緊地限縮於「國安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