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日 · 國泰人壽永和分公司行銷總監張婷在6年前,因為開刀治療,需要6萬多元的自費醫療費用,在簽下確認接受手術醫療的同意書當下,想到自己因為有購買保險,才能夠放心地接受治療,然而那些沒有配置相關醫療險種的患者,面對需要自費或使用較新的醫療技術時,該怎麼辦? 保險的本質在於分散風險. 保險的意義在於風險轉嫁,而醫療相關保障型險種之目的在於,讓保戶擁有良好的醫療品質,在風險發生時不造成家庭負擔。 張婷談及去年開始的保險商品結構轉型,認為制度的變革有助於讓保險回歸基本保障層面,而保險市場本來就應當以風險保障層面的銷售為主,尤其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醫療風險保障。

  2. 2020年6月1日 · 但在這個危機點有些業務人員業績不僅沒下滑甚至還微幅上升台灣人壽宏暘通訊處業務處經理簡素秋便是其中一位表現相當亮眼。. 3大解方,破解「疫情悶經濟」. 對於在疫情期間仍能達到自己的業績水準以上簡素秋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滾石 ...

  3. 2020年11月1日 · 台灣人壽宏暘通訊處業務處經理簡素秋認為量化寬鬆QE政策與低利率是全球金融環境的現在進行式無論是定存還是保單預定利率等舉凡過去眾人習慣採取的投資方式目前利率都不高。 她以儲蓄型保單為例,在經過7月1日後,保險公司為了提高最低死亡保障門檻比率,目前費用也偏高,已無法像過去一樣,發揮類定存、儲蓄的效果。 簡素秋認為投資型保單未來最大的優勢,除了可以對抗通膨外,另一方面就是可以讓民眾自己選擇標的,她以自身為例,由於個性偏保守、穩健,最常買的就是指數型ETF,例如標普500指數、美國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這些相關資訊很輕鬆就可以取得,讓客戶們對自己的投資標的是漲或跌,一目瞭然。

  4. 2020年6月1日 · 台灣人壽宏暘通訊處業務處經理簡素秋受訪時指出:「疫情發生使得民眾風險意識提升激發了對重疾醫療等保險產品的需求但我們仍擔心景氣如果一直持續下探這種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和民眾短期購買力下降會影響投資儲蓄等規劃。 疫情蔓延,業務人員的4大危機. 疫情爆發後至今,臺灣的初年度保費相較去年同期下降40%,不少業務人員的績效下滑,以下為業務人員在疫情蔓延時所面臨的4大危機: 危機1. 自身活動量被迫下跌. (1)辦公室大樓和校園封鎖民眾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許多辦公大樓和學校對於沒有員工證和學生證的民眾進行封鎖,國泰人壽專北二區部專招板泰通訊處行銷總監林淑貞就表示:「以前大學不太有管制,但現在都進不去了! 我的教授客戶還要額外給我『貼紙』,才能讓我進去校園找他。

  5. 2023年3月1日 · 環境影響客戶需求改變,銷售模式需創新. 黃源表示,受歷年薪資凍漲、疫情影響,民眾曝險危機增加,正所謂蠟燭最怕兩頭燒,因病住院將導致少賺(薪資)與多花(自費醫療)等2項損失,更甚者,若病情嚴重,需要長期照護時,往往將迎來生命中 ...

  6. 2019年1月1日 · 2019 年 1 月 1 日. 1044. 現職:宏泰人壽總經理. 入行年資:三十年.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精算統計碩士、美國精算學會正會員. 經歷:蘇黎世國際人壽臺灣分公司總經理、美商康健人壽財務長. 回歸壽險本質,以保障型商品銷售為核心,長久耕耘,提供客戶周全保障,打造美好的退休樂齡生活。 若從數字端保費收入來看,宏泰人壽總經理湯維華認為,二 一八年臺灣保險業的表現還不錯,但從真實價值與意涵來看,類定存商品銷售還是過多,保障型商品的推廣與銷售仍不足。

  7. 2021年2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以往企業的價值我們常用「EPS」,也就是每股盈餘來衡量,然而按照現今觀念來說,僅用EPS這種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價值,恐怕已能以目光短淺來形容,因為只單單重視增加企業獲利或是股東權益就好,事實上無法全面評價一間企業的表現。 人類從工業革命之後,從地球快速掠奪資源,並透過人為改變生態等,這樣的狀況隨著時間推移至今愈見劇烈;資本主義的極致發展更助長企業的壯大,有許多跨國的大企業富可敵國,資本甚至超越許多發展中的小國。 由此可知企業,對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力之大,超越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