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男女發病率約略相同,但好發於中高年族群,隨著人口老化,發生率逐年增長,10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我國全年度新發個案數將近3000名。

  2. 一名60多歲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女性患者,最初接受傳統化療經歷白血球下降、掉髮等副作用,好不容易撐過來,卻成為少數復發的病人,心情也因此極為低落。 經醫生的建議下,患者決定再給自己第2次機會,改用新型藥物抗體複合體標靶藥物治療後,至今2年多的時間內皆無復發狀況,之前化療導致的掉髮也已消失,整體健康狀況維持得相當不錯,患者也重拾原本的生活步調。 「如果人生終究會得到一種癌症,何杰金氏淋巴瘤不是一個壞的選擇,因為它是治癒率極高的癌症」,滕傑林醫師分享自己平時會這樣跟病人說明,他也強調現在有新型CD30標靶治療能提高治癒機會,無論用在一線或復發患者,都能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再加上目前健保已逐漸擴大給付條件,呼籲患者千萬不要放棄,積極面對才是戰勝這場抗癌比賽的不二法門。

  3.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位30歲出頭的年輕媽媽,被診斷出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癌,小孩還是幼兒園年紀的她,驚慌不已:「怎麼會這麼年輕就得癌症? 」沒想到一線化療無法清除癌細胞,而且二線化療無效,癌細胞仍擴散到腹腔,幸好遇到標靶藥物通過健保給付給頑固型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跟醫師討論使用後,再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且以標靶藥物作為移植後的鞏固療法,目前追蹤都已偵測不到癌細胞,可以安心陪伴孩子成長。 何杰金氏淋巴癌 好發於年輕人. 當淋巴組織內淋巴球發生癌變,便會過度增生並可能侵犯周邊器官。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醫師黃泰中指出,淋巴癌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以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癌約占5-10%,發生率雖然較低,但好發於年輕人。

  4. 淋巴癌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兩大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指出,台灣淋巴癌的患者絕大多數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癌,而「彌漫性大B細胞」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一種亞型,台灣兩個淋巴癌病人就有一位是彌漫性大B細胞 ...

  5. 在台灣,淋巴瘤帶來的威脅不可小覷,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3千人,其中108年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個案數共2967人,何杰金氏淋巴瘤則為194人。

  6.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血液暨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江翊豪指出,淋巴癌分類多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是臨床較常見的類型,以馬偕的經驗來看,每年病患約有一百名左右,粗估全台約有三千人。「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發生率遠高於何杰金氏,比例約為九比一。

  7.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黃泰中指出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中,DLBCL約佔40%至45%,屬於難纏的淋巴癌,絕大多數病患無法標註出單一致病因子,目前已知與HIV感染、免疫力極差、C型肝炎病毒等相關;除此之外,也可能因年齡越長,經年累月累積不良的基因變異而出現癌變。 起始的標準治療出現瓶頸. 由於DLBCL具高惡性度、侵襲性、病程發展快速特性,理想的治療目標以治癒、不要復發為主。 關於DLBCL的標準治療,30年前開始即化療組合CHOP為主;直到20年前第一個標靶藥物 (Rituximab, R)出現後,R-CHOP治療成為近二十年來的標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