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晋文公姬重耳(前697年或前671年-前628年 [122] ), 姬姓 , 晋氏 , 名 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 晋国 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 晋献公 之,母为 狐姬 [2] 。. [120] 重耳年少时谦虚好学,善于 养士 。. 骊姬之乱 时被迫流亡至 翟国 ,后辗转 五 ...

  2.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①,王劳之以地,辞,请隧②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 甸服 ③,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④。 其馀,以均分 公、侯、伯、、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3.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 ...

  4. 介子推(?-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晋骊姬之乱后,公子重耳出逃至翟国,介子推同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等人追随一同逃亡。

  5. 收藏. 0. 0.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 [19] 姬姓, [21] 名周,一作纠,又名周 [19] 或孙周, [20] 惠伯谈(姬谈)次子,晋襄公曾孙, 春秋时期 晋国君主。. [19] 前573年,晋悼公即位。. 面对内忧外患,晋悼公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增强了晋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

  6. 注:〔《毛诗序》曰:有其义而亡其辞。夏《序》曰:南陔废则孝友缺矣。《声类》曰:陔,陇也。〕 循彼南陔,言 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彼居之,冈或游盘。馨尔夕膳,絜尔晨餐。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彼居之,色思其柔。眷恋庭闱 ...

  7. 辱于秦,之欲去,不亦宜乎!虽然,寡君使 婢子 侍执巾栉以固也。今吾不足以结子,是吾不肖也。从而归,是弃君也。言之谋,是负妻之义也。三者无一可行,虽吾不从也。行矣,吾不敢泄言,亦不敢从也。圉遂逃归。君子谓怀嬴善处夫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