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 聊城 人。. [1]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 五四运动 学生领袖之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的创办者。. [30] 傅斯年曾任 中山大学 、 北京大学 等校教授 ...

  2. 傅斯年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曾先后执教于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他曾提出“史学即史料学”这一著名观点,对近代历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其史学思想重新重视起来。

  3. 1、善本书. 傅斯年图书馆馆内最为珍贵最具特色之典藏,首推三千八百余部,计四万四千余册的善本书。. 这些书的主要来源是: (1)1934年购自南京邓邦述氏『群碧楼』的藏书,共四百三十余种。. (2)1947年接收日本北平东方研究所之善本书,共七百余种。. (3)购自 ...

  4. 编辑. 本书是傅斯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所留下的《诗经讲义稿》,是近代《诗经》研究史上一部重要并具有典型性的著作,呈现了作者所带有的鲜明时代性的研究方法、理念和内容。. 该书为傅斯年《诗经》研究的第一部分,以叙录《诗经》诸篇为主,共 ...

  5. 傅斯年先生在其《夷夏东西说》一文中以一种截断众流的态度写道:自东汉末以来的中国史,常常分南北,或者是政治的分裂,或者由于北方为外族所统制。 但这个现象不能倒安在古代史上。 到东汉,长江流域才大发达。 到孙吴时,长江流域才有独立的大政治组织。 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由部落到帝国,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 在这片大地中,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 历史凭借地理而生,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 现在以考察古地理为研究古史的一个道路,似足以证明三代及近于三代之前期,大体上有东西不同的两个系统。 这两个系统,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 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以下四章是为求能证明这个设定而写的。

    • 傅斯年時淺1
    • 傅斯年時淺2
    • 傅斯年時淺3
    • 傅斯年時淺4
    • 傅斯年時淺5
  6. 傅斯年遗札》收录了傅斯年致亲友及各类机关的私人、公务书札,收信人有蔡元培、罗家伦、胡适、李济、顾维钧、李四光等各界著名人物。

  7. 傅斯年讲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傅斯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全书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