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2日 ·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呼籲,「當(看了影片後)情緒不安,感覺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需要盡快見專業人士接受評估治療」。 臨牀心理學家盛綺婷亦提醒:「若大家發現自己或身邊親友有這些情况,愈早求醫,治癒機會就會愈大。

  2. 2019年11月11日 · 壓力過大 「抽離」自我防衛. 註冊臨牀心理學家趙思雅說,幾乎每日都在媒體看到一幕幕衝突、暴力或血腥畫面,部分人甚至已司空見慣,情緒漸變麻木。. 從心理學角度看,其中一個可能是警民衝突、社會暴力升級,與人們能夠承受的程度有差距,而且覺得 ...

  3. 2019年8月5日 · 情緒勒索是指在親密關係中,有人利用一些方法,例如自己的傷心失望、對對方的決定冷嘲熱諷,甚或為對方行為貼上自私、無知、不成熟、頭腦簡單、不求上進、不懂得體諒別人、病態、有問題等標籤,以威脅對方服從自己的期望。

  4. 2019年6月25日 · 早前網上瘋傳6月12日影片,示威者據稱受示威區兩旁催淚彈「夾擊」,爭相湧入中信大廈,險釀成「人踩人」事故。 事後,有臨牀心理學家接獲求助,求助者失眠,不時浮現事發畫面,患上急性壓力失調(Acute Stress Disorder,下簡稱:ASD)。

  5. 2023年7月11日 · 「強暴迷思」是大眾對強暴受害者的誤解,例如「穿得性感才會被性侵,受害者有責任」。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表示,這些指控可能會影響受害者情緒,甚至責備自己,感到內疚、羞恥,或覺得沒有人會相信自己的經歷,因而選擇不將事件告知他人,令負面情緒堆積。 「社會對性暴力存有迷思及偏見,有時將事件發生原因歸咎於受害者,認為他們沒有盡責任保護自己,大大減弱受害者主動求助意欲,甚至會內疚、自責。 」風雨蘭總幹事莊子慧表示,有不少個案事主反映,曾因身邊人忽略、質疑、責怪等負面反應而感到受傷,甚至令他們不敢再向人透露性侵經歷。 不恰當的回應或會對受害人造成更大傷害,身邊人對受害者無條件的支持、陪伴、聆聽和鼓勵,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首要做的是照顧受害者的情緒,而非分析事發經過。

  6. 2021年12月30日 · 當依附關係出現問題,例如父母讓孩子經歷言語和肢體暴力的恐嚇威脅,或是無視於孩童的需要,冷漠地回應等,都會造成孩童身心發展的傷害。 相關文章: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7. 2019年3月18日 · :治療一定要針對源頭,必先找出患者沉迷使用手機的原因,例如喜歡網購、追蹤新資訊、觀看色情影片、玩手機遊戲等,才可正式開展治療。 治療分為5個階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