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6日 · 常見的加密貨幣罪案包括以下幾項: 1. 網上情緣. 騙徒欺騙受害人感情及信任後便會以各種原因包括投資寄禮物應急周轉等借口並以收取加密貨幣取代金錢以隱藏身分。 2. 投資平台. 騙徒編寫虛假網站讓受害人在非官方渠道下載加密貨幣投資平台應用程式買入加密貨幣並傳送至指定的加密貨幣錢包。 受害人看到自己在假網站的戶口入錢後,銀碼顯示有上升及有利潤,其實都是虛假的,實際上只是將加密貨幣拱手讓給騙徒。 3. 首次代幣發行. 即發起人以發行新加密貨幣的方式為投資項目進行眾籌,投資者因為憧憬巨大收益,買入所謂新加密貨幣。 此類投資估值透明度低,甚或所謂新加密貨幣事實上並沒有發行。 【可應用於數碼加密藝術 NFT仲可以邊玩邊賺? : 按此 】 4. 當面交收搶劫.

  2. 2021年2月10日 · 如果市民想避免同類型的事件發生,又有甚麼自保方法? 警方六大防騙貼士: 1. 不應隨便在網上披露個人資料; 2. 切勿輕易接受交友邀請及相信初相識網友; 3. 切勿下載來歷不明應用程式; 4. 提防回報不切實際的投資計劃; 5. 投資公司使用個人銀行帳戶或虛擬貨幣收取投資資金時很大機會為騙局; 6. 應保存與對方的對話記錄,如有懷疑即時報警,或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責任編輯:曹佩鈞.

  3. 2023年3月10日 · 數碼騙局之所以有發展空間」,主要因為消費者對詐騙手法的認知與實際行動之間出現落差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情況︰. 1. 認為他人較自己更容易受騙. 部分消費者會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所以更傾向擔心朋友或家人不慎遇到潛在詐騙情況,包括收到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短訊、銀行帳戶透支查問及網上購物網站有關贏得禮品卡或產品的通知。 當中,「獨家優惠」是最容易被詐騙得逞的標題,而「點擊此處」和「限時優惠」也是「大熱之選」。 2. 誤判資訊真實性. 大部分消費者只會一些能夠輕易偽造的細節,例如公司名稱與標誌等等,來辨別資訊真偽。 事實上,消費者應該花多一點心思,例如檢查帳戶號碼、與公司的連繫等等難以偽裝的細節來識辨詐騙,保護自己免受詐騙傷害 。 3. 忽略明顯資訊細節.

  4. 2021年9月28日 · 近日中國全面打擊加密貨幣內地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火幣全球站遭封殺中國央行等多個政府部門發聲明明確指出在內地交易兌換虛擬貨幣等活動均屬非法金融行為目前香港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不算多但有傳指政府將在2021至2022立法年度修訂打擊洗錢條例條例草案希望儘快落實建立虛擬資產交易所發牌制度投資者投資加密貨幣及選擇平台前應先了解風險。 責任編輯:嚴熹曼.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取經. 欄名 : 理財快訊.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當全世界都熱捧加密貨幣,連國家都開始承認及接納虛擬貨幣的合法性時,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卻不看好加密貨幣。 早在2017年時,他就指比特幣是一種「騙局」,而在最近的一次訪問中,Dimon.

  5. 2021年11月4日 ·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出席美國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以一個青年比喻作加密貨幣指加密貨幣需要監管才能步向成熟面對加密貨幣風險高及監管收緊的狀況大家若對相關投資有興趣就應該更加謹慎先了解加密貨幣的背景再作任何投資決定。 了解背景謹慎投資. 如任何投資一樣,投資加密貨幣同樣要知道它的背景、風險、運作及交易方法等,切忌盲目跟風。 加密貨幣價格波幅大風險大,但發行商或交易平台藉此設立騙局也是投資者不可忽視的情況。

  6. 2023年10月24日 · 加密幣網戀為詐騙重災區. 造成最大金額損失的是社交媒體虛假投資騙案今年前六個月社交媒體詐騙損失資金中有一半以上流向了投資騙徒。 這類騙案多發生在Instagram (30%)、Facebook (26%)、WhatsApp (13%) 和 Telegram (9%),且通常是加密貨幣投資。 為了吸引人們參與,騙徒經常宣傳自己所謂的投資成功,試圖引誘他人訪問虛假投資網站和App。 他們承諾巨額回報,甚至讓人覺得「投資」正在增長,但用戶最終會兩手空空。 網戀詐騙是損失第二大的社交媒體騙案。 此類詐騙通常始於陌生人看似無辜的好友請求,然後騙徒會進行愛情轟炸(Love Bombing,猛烈追求示愛)、提出金錢要求。 精準投放個人化詐騙廣告. FTC稱,社交媒體透過多種方式為騙徒提供了優勢。

  7. 2022年7月14日 · 近日香港政府針對虛擬貨幣平台監管制度進行新規範7月6日港府針對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 (修訂)條例草案》通過首讀並開始二讀。 如果修訂法例成功通過,2023 年 3 月 1 日起任何未獲香港政府發牌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將不被允許在香港活動即所有於香港未領有牌照的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及中心化交易所將不被容許在香港提供服務。 大多虛擬貨幣平台未獲牌照. 目前來說,香港投資者可以接觸到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虛幣貨幣理財平台、DeFi 、CeFi 平台等,大多數都未領有香港證監會頒布的相關牌照;換言之,當新條例通過後,包括 Binance、FTX 等未領有牌照的交易所在香港的運作,恐將違反法規、並負上相關法律責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