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9日 · 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期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耆望少數族裔長者支援計劃」(Project SEE)接到不少來自少數族裔社羣的長者求助個案,指政府指示混亂、資訊支援不足,加上語言障礙,讓他們大感困惑無助,由快速檢測套裝使用方法,到確診後的治療和隔離,都碰到不少難關挑戰。 「我們的狀況有少少似在不斷救火。 」幫助這羣被忽略長者的社工劉慧幸(Peggy)表示,「少數族裔長者,在語言障礙下,他們比起一般少數族裔,收到的資訊更少,因此對很多事情都很困惑。 當主流都很困惑,少數族裔老友記是三倍。 語言障礙導致困惑無助. Peggy和團隊其中一個接到的求助來自尼泊爾裔婦人Limbu。 Limbu一家四口,先是她和兩個孩童出現新冠肺炎病徵,發燒嘔吐,在朋友幫助下獲送院,但院方只配了些藥就着他們回家等候。

  2. 2020年8月31日 · 早前港大精神醫學系調查發現,持續的社會事件與症爆發的影響下,七成人出現中度至嚴重抑鬱症狀,四成人出現中度至高度創傷後壓力症狀,接近四成人同時出現兩種症狀。 入行十年的前線精神健康社工丁惟彬坦言,兩大事件齊來,令人措手不及,社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精神創傷,也是他投身社工行業十年來的最大難關。 姓名:丁惟彬(Alan) 經驗:十年. 職務:前線精神健康社工,大學社工系實習導師、應用社會科學系實習導師,壹元坊臉書專頁創辦人。 創傷很大源頭很深. 精神健康和弱勢權益,一直是丁惟彬的關注點。 一心為弱勢發聲的他,早年做過八年記者,卻有感小眾新聞始終未能放上大枱,於是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3. 2018年5月14日 · 申請過一些基金的funding,更加感受到當中的分別︰「那些Funder只會干涉Project裡面的東西,半年至一年才需要交報告,但不會干預你以個人身份去發聲的自由。. 李大成見到很多「制度」令社工失去熱誠,他說苦了十年,決定寧做活魚,不做死魚。. 看到身邊很多 ...

  4. 2022年3月17日 · 香港醫護界人手不足、工時長,已不是新鮮事。. 醫療系統早已失衡,面對第五波疫情來襲,確診數字躍升,不論醫護或救護人員的壓力亦倍增。. 縱使在此艱難時刻,在絕望中,他們仍抱緊信念,選擇堅守前線崗位,在風雨中為港人撐傘。. 護士Jennie(化名 ...

  5. 2020年3月6日 · 港英政府決定不顧民間的反對聲音,以強硬手法整治衞生,收回太平山街大片土地,清拆和燒毀舊樓,改建為現時的卜公花園,減低居住密度。 「這是香港第一個以控制人口密度,而安插在原有社區的公園。 」政府也在疫區中心建立起細菌學研究所,即現時的香港醫學博物館,以及興建公廁。 一九〇三年,政府終於根據Chadwick呈交的報告,通過首個《公共衞生及建築物條例》,規定屋與屋之間要有至少1.8米闊的後巷,房屋要有前後窗戶通風,房屋的深度不可超過十二米,新建的建築物的高度與街道的比例為一比一等等。 另外,對房屋的物料使用亦有要求,以往人們會運用來路不明的泥和磚頭去建屋,但條例指明要用高品質的物料。

  6. 2020年1月29日 · 29.01.2020. 袁源隆. 法新社, 網絡圖片. 分享 留言. 疫病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存活的最大敵人,因此也成了文學的常見題材。 在文學作品中,疫病常寄寓為一種莫名奇妙的不可抗力,引發無窮想像;作家多藉此探求在疫病流行社會中,努力求生人類的境況,以及他們應對境況展現的人性。 《十日談》 英國畫家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916年為《十日談》所作的畫,名為《A Tale from the Decameron》。 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作家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留傳後世的最出色作品,必為《十日談》(Decameron)。 《十日談》為一冊短篇小說集,寫於1348年,叫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爆發後。

  7. 2021年9月17日 · 17.09.2021. 馮婥瑤. 周耀恩. 分享. 海外研究指出,近兩成聾人有自殺傾向。 背後不止是一個數字,而是一顆顆被現實狠狠輾碎的心。 現時坊間有不同的精神健康輔導服務,但根據語橋社資在去年十月的調查,八成聾人認為聾人心理服務不足,對相關服務卻步。 在這破碎時代,語橋社資渴望改變聾人命運,推廣手語和口語雙語學習;說書人致力推廣精神健康,消除對情緒病的歧視。 兩個團體碰在一起,很快便找到共同心願:填補聾人精神健康服務這塊缺失的拼圖。 今年一月,兩者聯手推出「輕觸我心」聾人精神健康計劃,跨專業地發展出手語雙語精神健康服務的模式,讓不論用口語還是手語的聾人,都得到適切服務。 計劃受眾為先天失聰的年青人和成年人,分為三個層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