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1日 · 吳希文以昔日塱原情況為例,他稱塱原本來是容易水浸的地方,除了利用雙魚河及石上河排水外,亦會利用水泵,適時協助把水排出,惟在一些極端天氣下,例如大風或風暴來襲等均會較難處理。

    • 改善塱原灌溉水道
    • 旱田、荒廢農地修復成濕地生境
    • 環團冀工程對生態影響減至最低

    土拓署工程師周夏露補充指,園內的「生態區」會透過種植指定農作物及生境管理,維持塱原的生物多樣性;「農業區」會讓農民以生態友善的模式耕作;「訪客區」會提供訪客設施,讓公眾了解及欣賞塱原濕地生態,提高對自然保育的意識。 署方亦會改善塱原的灌溉水道,建設一個淨化濕地,以沉澱、植物過濾及太陽照射殺菌的方式,改善公園的灌溉水質。公園內不同位置將設置儲物室,讓農戶放置簡單農具及器材。

    另外,土拓署會把部分旱田和荒廢的農地修復成濕地生境,讓整個塱原增加約8公頃的濕地。稻米田是禾花雀遷徙途中重要的休息站,去年年中,土拓署與長春社、香港觀鳥會及塱原農民合作,成功種植約十塊稻米田,並趕及在十月份雀鳥遷徙季節前完成,讓雀鳥遷徙途中在塱原休息;並透過塱原農民的指導,修復了昔日的五塊水滋田,讓水滋及紅蟲在水滋田中繁殖,為雀鳥提供豐富的食物,結果吸引很多雀鳥,特別是水鳥前來覓食。

    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期望在工程細節上,保持保育塱原的原則,把對生態的影響減至最低。工程期間,長春社提醒工程團隊特別注意生態價值較高的位置,避免工程車行走有關路段;去年10月至12月禾花雀來港的季節,特別提醒工程範圍避開稻米田,以便禾花雀在田裡覓食。

  2. 2017年10月26日 · 現在,塱原有米田,有荷花、慈菇、馬蹄等水田式濕耕農地,也有水螆田、淺水生境、魚塘及深水沼澤等農地,不同的農地各有功用:害羞的彩鷸喜歡在馬蹄田裏築巢產子、帶着幼鳥生活,黑翅長腳鷸喜歡在水螆田裏吃蟲,鵐類喜歡吃稻米,而塱原本來 ...

  3. 2021年1月7日 · 生境計劃圖主要為塱原提供多樣化的生境,並透過復修或建造更多濕地生境,如沼澤、池塘及濕耕農地,增加現時塱原的濕地比率,亦會提供適當的乾耕農地供農民耕作。 承建商已開始按照生境計劃圖陸續展開相關工程。 惟發言人指,在興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期間,承建商無可避免需要使用工程機械,強調會繼續與漁護署及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緊密聯繫,並要求承建商採取適當的緩解措施,以避免對現時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建成後會交由漁護署管理,公園將會開放給公眾參觀,並設有導賞及教育活動供公眾參與。 公園的管理目標包括:提升塱原淡水濕地的生態價值,為水鳥、兩棲動物及其他濕地物種提供覓食、棲息和繁殖的地方;透過舉辦教育活動,讓遊客認識農業與生態的關係;及讓農戶按公園管理計劃的要求和安排,以生態友善的模式進行耕作活動。

  4. 2017年10月26日 · 一切尚未動工,我們走訪蕉徑,細聽當地人對農業園的想法,也走訪塱原、荔枝窩,細看農田與生態、農村的互動,並從故事裏思考:香港的農地為何重要?

  5. 2021年7月28日 · 塱原是香港現時最大的連片淡水濕地,政府計劃把其核心地區約37公頃土地發展成自然生態公園,包括修復部分荒廢農地及旱田,增加約8公頃的濕地。 土木

  6. 2016年4月18日 · 塱原曾錄得不少鳥種,都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品種,包括屬極危級別的小葵花鳳頭鸚鵡、瀕危級別的黑臉琵鷺、栗鳽和禾花雀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