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文/鍾碧芳. 病患與醫師務必確認與溝通. 手術前,你做好功課了嗎? 醫療特寫. 為了避免醫療糾紛,手術前,病患與家屬務必再三跟醫師、護理人員確認與溝通,才能符合自己的預期,且對健康有多一份的保障。 補教界陳老師在年假期間找了間醫美診所抽眼袋,希望讓自己變得更年輕一點,花了5萬元,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但手術後左眼的眼尾留下了明顯的縫合疤痕,右眼也因為眼皮縫合的關係,視線變得模糊,且整體看起來,似乎變得有些大小眼。 因為這樣,假期結束之後,陳老師仍不敢到補習班教課,甚至整整一個月都不敢出門,她氣得跑回原來診所,要求執刀醫師賠償她一個月的收入損失達30萬元。

  2. 2023年6月9日 · 在賴曉亭的門診中,所碰過最年輕的求診病人是兩名18歲的高中生,分別是一男一女,兩人的母親都有靜脈曲張的家族史,其中這名高中大男生是因為每次打完球,就會覺得腳痠痛腫脹,痠痛部位已經浮現出明顯下肢靜脈血管彎曲擴張,像蚯蚓現象,醫師判定這名男孩是因為劇烈運動後,由於表淺靜脈瓣膜的閉鎖不全,引起下肢靜脈回流受阻,下肢靜脈血量增加,使得下肢靜脈血中代謝產物的增加,無法順利運送出,進而感覺到下肢腫脹痠痛不適。 劉明偉則是曾接獲過一名16、17歲的高中女生,這名年輕的女高中生是在半年前陪同媽媽就醫,媽媽因為靜脈曲張到醫院,從大腿到小腿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蚯蚓,且不時會有痠、脹、麻的感覺,有時還會行動不方便。

  3. 2024年3月31日 · 第一大臼齒是口內負責咀嚼最重要的牙齒咬合面上也具有許多窩溝以提升咀嚼功能上下左右共有4顆約在6歲左右開始長出。 但在萌出階段常因幼兒刷牙不夠徹底而過早發生蛀牙,並由於其位置是在第二乳臼齒後,所以,也有許多家長誤認為其為乳牙而未予注意。 研究顯示,窩溝封填能有效降低咬合面齲齒的發生率,原理是將咬合面過深的窩溝,以樹酯等材料充填起來,並使咬合面較為平滑,降低食物堆積的機會而減少蛀牙的發生。 因此,北市聯醫亦全力配合市府的政策,從今年起到民國104年,每年的9/15~12∕20,連續3年為國小1年級的新生免費進行大臼齒窩溝封填服務(這是台北市政府齲齒保健的特別政策,因窩溝封填非健保給付項目,一般自費封填一顆需花費1000元左右的費用)。

  4. 2024年5月9日 · 進入台醫學院那一年,洪焜隆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了。 好不容易熬過聯考,來到大學這個嶄新的世界,同學們莫不急著將自己投入繽紛多彩的課後活動,但洪焜隆從小就喜歡孩子,因此,他選擇了育幼院的關懷活動。 當他第一次跟著社團所舉辦的活動造訪育幼院時,為眼前的畫面給震驚了,那兒有一群無家可歸或被父母拋棄的孩子,本該是享受天倫之樂,且被父母寶貝呵護的年紀,然而,他們卻不曾品嚐過家庭的溫暖,只有育幼院裡同病相憐的伙伴與老師可以依靠。 洪焜隆心裡想著,唯有付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他們,才能讓他們感覺到愛與關心,也因此,洪焜隆養成了定期造訪育幼院的習慣。 然而,在這群身世不幸的孩子中,最可憐的莫過於那些身染殘疾的小朋友,洪焜隆也許可以多花點時間陪伴,但對於他們身體的不舒服卻一籌莫展。

  5. 2024年4月6日 · 台視樂活. 面對疾病. 火燒心得了什麼病? 列印. 文/龔善美. 小症狀,可能就是警訊. 胸口有灼熱感,好像有把火在燒,又稱「火燒心」,是單純的胃酸逆流,還是可怕. 的癌症? 身為公關的小梅,最近工作壓力超大,常常覺得胸的位置有灼熱感,很難確切形. 容那種感覺,想想曾經聽人說過有種「火燒心」的毛病,感覺很相似,而且很容易. 打嗝或腹脹,吃飽了或是覺得餓時都容易不舒服,有時候也會喉嚨不適而想咳嗽, 好不容易找時間去醫院看病,主治醫師懷疑她是胃酸逆流,安排她另外找個時間去. 做胃鏡檢查。 原本害怕照胃鏡的過程會不舒服,但聽說胃酸逆流反覆刺激食道,長久置之不理, 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嚇得小梅還是遵照醫生的安排去做,她還年輕,可不想. 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6. 2024年4月18日 · 大腸經經絡 養生操. 列印. 插畫/陳雅萍. 攝影/鍾君賢. 醫師推薦養生功. 大腸經起於食指端沿著上肢外側前緣到肩鎖關節上方經後頸根折回鎖骨上窩經頸側到對側面頰。 大腸經經絡若不暢通,不僅排便解毒會受到影響,還會出現臉色差易長斑、流鼻血或清涕、上牙齦腫痛、咽喉腫痛、頸肩前和上肢外側前緣痛、腸鳴、腹痛、泄瀉等現象。 打通大腸經經絡. 第一段動作. 1. 自然站立,兩腳靠攏,左掌貼在肚臍左側(大腸左半部),右手臂橫舉在腹部前面,右掌心向著左腹。 2. 以鼻子緩緩吸氣,將右手臂扭轉向身體右側,大拇指斜向地上,食指指向右側,上半身微向前彎曲,並墊著腳尖,約數10秒。 同時集中意念全身的氣由下腹導向食指尖,宣洩出去,完成排毒解毒。 此時左掌心會感覺熱起來,因為大腸起了作用。 3.

  7. 2024年5月14日 · 振興醫院婦產科主任石光興解釋,「糜爛」的說法有點言過其實,在醫學上的正確名稱應該是「子宮頸外翻」,嚴格來說,子宮頸糜爛算不上疾病,也不是特別嚴重,只是因為對此疾病不了解,使得婦女只要聽到有類似症狀或被指稱有子宮頸糜爛,就直接聯想到子宮頸癌,而產生恐慌。 會造成子宮頸糜爛的主因,通常是婦女在產後或術後造成子宮頸的損傷,使得移形帶出現外翻的症狀,讓柱狀上皮外露出來,這時內診時就會看到紅色不規則的柱狀表皮,外觀看起來就像子宮頸破了一層皮,才被誤認為子宮頸糜爛。 不過,如果婦女本身的血中動情激素濃度較高,例如懷孕或正在服用避孕藥時,也有可能造成子宮頸充血,出現類似糜爛現象。 雖然大部分的子宮頸糜爛只是生理現象,但臨床上真正病理性的子宮頸糜爛,則是指子宮頸表皮出現充血發炎的現象,這時就不能輕忽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