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2023 年 6 月 1 日. 317. 0. 肆虐的疫情,讓全世界經濟都受到了重創,對於香港保險業而言更是如此。 香港保誠保險區域總監張耀光表示,疫情對香港保險業帶來最深重的影響,當屬邊境關卡因防疫而封閉,使得大陸客戶無法前往香港。 香港的保險業務員,其客戶往往有不少比例來自於中國大陸,有些團隊的陸客占比甚至高達9成。 張耀光團隊的陸客比例雖然沒到9成,但也達到了7成多,這在香港保誠保險是相當普遍的情況,封關對他們銷售的影響十分巨大。 但儘管面對如此困境,張耀光依然在2022年帶領團隊成功獲得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桂冠獎,關鍵何在? 他是如何做到的? 克服逆境應建立核心價值觀:正向思維與正面心態.

  2. 2023年10月1日 · 網路訂購:保險行銷網 https://shop.advisers.com.tw 電話訂購:台北 (02)2792-8557|台中 (04)2254-8325|高雄 (07)222-3096 門市訂購:台北門市(台北市行愛路78巷28號2樓之1)|台中門市(台中市市政北二路282號5樓之7)|高雄門市(高雄市民生一路56號21樓

  3. 2022年11月3日 ·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 」張綺玉認為,擁有專業和良好形象是身為優秀保險業務員的基本條件,擁有這些基本條件才有經營高資產客戶的談資與高度,她發現有些業務員會認為自己接觸不到高資產族群,便用較消極的心態從事保險,而不去精進自己的專業,像是認為自己不需要上稅務、財富傳承等面向的課程。 然而,身為一位保險業務員,應該「像」一位保險業務員,平時就該持續充實與準備好專業與形象,讓自己成為當下最優秀的自己。 在接觸新的客戶時,我們並不一定會馬上知道客戶的真正背景,有些高資產族群非常低調,並非第一時間就能知道客戶的資產狀況,如果沒有平時專業的累積,當有機會遇到高資產客戶時,就會因而錯失經營高資產客戶的機會。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3期.

  4. 2019年10月1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二 一八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著作:《28000》於全球銷售,目前已出版5種語言. 未來財務顧問必備的能力是什麼? 首先要知道,問題的關鍵在於——未來客戶需求的變化是什麼?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進步,比起三十年前的客戶,現在的客戶知識教育水準更高。 而二十年後產品發展的方向也與現在不同,全球各地的政府機關將會要求保險成為「必須品」,像健康保險等保障型商品,未來將會透過政府的要求,讓每一位民眾都必須要投保;而基本收入保障,同樣也會成為一種必須品。

  5. 2019年11月1日 · 這是規劃財富傳承中,最常見也是最大觀念及認知落差,最好的財富傳承規劃方案必須要保障到2個部分:第一點是保障資產的收入,第二點是保障資產,其中資產又包含2種,一種是人力資源,一種是實質物產。 「人」是創造實質物產價值的主體,所以在規劃財富傳承方案時,計算和評估人的價值是關鍵之一。 此外傳統上,我們認為「資產累積、資產保值、資產分配」是最重要的3件事,卻沒看清本質。 許多高資產客戶都面臨「富資產、窮現金」,當面對事故需要現金周轉或度過難關的時候,而被迫出售心愛的資產,變現支付各項費用,這就是沒有連續收入所產生的問題,可見收入比財富的影響更加重大。

  6. 2019年4月1日 · 科技的發展與應用范姜肱認為,現今會造成保險市場大幅改變主要有2大原因,除了高齡化社會造成人口結構改變,另一個就是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這是危機,還是轉機? 以當紅的AI人工智慧科技來說,諸多的資料顯示,許多保險公司就是因為使用人工智慧而縮減了人力,協助保險公司降低經營成本。 以這方面的角度來看,對保險公司當然是轉機,但對保險從業人員而言就是危機。 二 一六年前,金融業、保險業嘗試利用科技來壯大競爭力,但二 一六年後Blockchain(區塊鏈)大爆發,大家就發現一件事:科技業將是金融業、保險業的競爭對手! 范姜肱指出,其實有很多技術還有數據都掌握在科技業者身上,當科技業決意跨足保險業,對於保險業就是潛在危機,甚至是威脅。

  7. 2019年11月1日 · 這位同仁在電話中一方面一樣樣地幫客戶尋求解決之道,同時不斷地說明該次活動的內容、專題精華及該保險商品功能的特性,並誠懇表達希望客戶能如期出席。 就這樣,客戶說小孩放學沒人接送,她跟客戶說她來讓自己先生去幫忙接送;客戶說晚餐沒來得及準備,她說那她就去客戶家協助作好晚餐,再一起載客戶至活動會場。 客戶問題一項項的提,這位同仁一樣樣的解,最終客戶感受到她的熱忱與積極,真的在「盛情難卻」下答應出席當天活動,也在當晚簽下了那張高額保單。 當這個同仁跟我說完這一成功案例的幕後插曲後,我敬佩又感動地望著她走出我辦公室的背影,我當下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一句話:「我們總以為成功來得太晚,其實往往是我們放棄得太早! 我當時一直在想,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如何應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