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1日 · 恒大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顏樂燊則把焦點放在另一個不太被談論的群體身上:80、90年代移民的香港人,當他們的後代從外國回流香港後,為何選擇再走?

    • 公私不分的混合體
    • 發展權原是「應急錢」
    • 服務退步 駛離正軌
    • 誰讓港鐵壟斷發展權?
    • 「幹成事」移走港鐵「大山」
    • (系列之七)

    港鐵全名「香港鐵路公司」,多年來借鐵路建設為名,從政府手中取得土地供應權和規劃權,參與地產遊戲,化身實質意義的地產商,藉政府給他們的社會資源在地產和物業管理方面賺大錢,卻沒有把賺到的錢讓利予搭車的普羅市民,盈利不絕而車費只升不減,惹起公憤。港鐵由服務市民的鐵路公司變成忘記初衷的牟利地產商的過程,有很精彩的短片講解(註2),看後為政府行政權流失和被利用感到十分不安,引發把所知的事記下。 港鐵前身是1975年成立、香港政府全資擁有的地下鐵路公司,負責營運集體運輸系統(即口語裏的「地下鐵」),2007年吞併九廣鐵路後改名港鐵,範圍擴至東鐵、西鐵等,壟斷了全港的鐵路運輸。 地下鐵路曾經是香港的驕傲,快捷便利,安全可靠,但是2000年香港政府被當時流行的「市場主導」思維荼毒,把地鐵上市和像領匯(後來的...

    香港地下鐵發展初期不是一帆風順,19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及經濟動盪,承建的日本財團退出,地下鐵路網被迫縮減規模,同時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才出現1975年政府把4個地鐵站上蓋發展權授予地鐵公司的決定(註3),即是德福花園、旺角中心一期、金鐘海富中心和中環環球中心。這項措施是為了給地鐵公司提供「應急錢」的一次性安排,不是長遠政策,行政局文件也清楚說明,政府全權控制地鐵上蓋的發展權,可以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也可以出售作私人發展,而不是必然送給地鐵公司的禮物。 還有一點,1975年地下鐵路公司成立時,政府文件認定鐵路是公共交通工具,鐵路公司以審慎商業原則運作,而不是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政府也表示鐵路物業發展帶來的額外利潤,用作維持「保守的車費政策」,即是把車費調節在較便宜的水平,這些就是港鐵公司的指...

    二十年來地鐵領導層巧妙地利用社會形勢,一方面吃掉九廣鐵路,另方面藉着「鐵路」招牌取得沿線貴重土地,壟斷了鐵路站的商場和住宅地的建設,幾乎無本生利地做地產生意,賺取豐厚利潤,但是非常奇怪,2006年訂立的車費可加可減機制,車費與地產盈利脫鈎,以致現實裏地鐵年年在地產方面賺錢而車費只升不降,遠離政府成立地鐵的「初心」。普通市民看在眼裏,一則不明港鐵何以有此基於公共資源(土地和發展權)的賺錢特權,二則不滿搭車負擔年復一年上升,港鐵成為民怨「三座大山」之一不難理解。 二十年來主導港鐵公司行政的高層逐步把原來的地鐵駛離正軌,地產盈利遠遠超過客運盈利,以2019年社會事件發生前的2018年度為例,以除息除稅前盈利計算(EBIT,最後數目四捨五入),客運20億元,車站商務50億元,物業租賃及管理42億元,...

    二十年來房屋供應失調是香港的根本問題,港鐵空有大片土地的發展權,卻沒有發揮任何解決基層市民住屋需要的作用,只顧與地產商「合作」在鐵路站上興建商場和豪宅,以及從壟斷性的物業管理中賺取巨額收入,我們要問:政府行政體系有要求過港鐵配合政府多建公屋或居屋嗎?又或者為什麼港鐵可以頂住政府意願而不加以配合? 既然港鐵的地產盈利與車費脫鈎,又在擁有土地的有利條件下不出力解決香港住屋問題,我們要問:港鐵何德何能要求政府自動提供鐵路地皮上的發展權和物業管理權?政府為什麼偏心港鐵,讓它不用跟他人競爭而壟斷這些「好處」?在集體運輸鐵路公司化、上市和部分出售股權的過程中,政府得到一筆一次性收入,投資者和小股民贏到錢,長期把鐵路站上蓋發展權授予港鐵,公司從地產賺大錢,高層高薪厚祿,股民有點得益,但是普羅市民卻蝕了本來...

    港鐵多年來取得了香港的土地優惠,必須以香港平民百姓的利益為依歸,再不能以「上市公司」名義卸去對香港人的責任。 今天的香港要求管治者必須「堅守為民情懷」,「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註6),因此行政體系不可再躲在港英時代成立的各種「局」、「公司」後面,必須用心和主動,親力親為,站到台前,直面問題,發揮強大的領導力,為人民的生活創造幸福感。因此香港政府行政體系必須深入檢視港鐵作為上市公司對政府行政權的侵蝕,停止以公共土地資源支持港鐵進行跟營運公共鐵路系統無關的地產業務,果斷糾正過去一段日子的錯誤。

    鳴謝:本文參考了今年8月本土研究社分析「港鐵霸權」的文章,謹表謝意。 註1)政務司司長就「要求政府解決民生『三座大山』」議員議案開場發言 註2)本土研究社:四分鐘拆解永續港鐵霸權 www.facebook.com/watch/?v=311673477387005 註3)本土研究社:還原「物業帶動鐵路」的歷史時空 註4)《草雲居》2021年7月24日:機場管理局的失敗故事–政府功能公司化之禍 註5)《草雲居》2021年8月1日:出售公共資產損害民生–領展案例 註6)紫荊雜誌,2021年7月30日:夏寶龍:全面深入實施香港國安法 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2. 2022年1月30日 · 未來城市:工廈局部改造示範 跳過業權分散難題?.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30日. Share. 局部改造非一勞永逸,仍要恆常檢查石屎老化、鋼筋生鏽、天花板剝落及升降機故障四大樓宇老化問題。. 【明報專訊】長沙灣汝州西街永康工廠大廈是市建局首幢局部改造工廈 ...

  3. 2021年2月9日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除了造成人命傷亡外,亦嚴重打擊各行各業,香港電影業亦不能倖免,令電影業接近停擺。. 有見及此,劉鑾雄與太太陳凱韻(甘比),再度為香港電影業界出力,將向天下一集團旗下公司開拍的5部本地製作電影,投資1500萬港元,令 ...

  4. 2021年2月26日 · 文章日期:2021年02月26日. 《又要威又要戴頭盔》遊艇水手任嘉賓,笠住頭盔受訪問特別暢所欲言。. (電視截圖). 早前有前空姐爆富豪飯局見聞,娛樂新聞也不時有女藝人參與富豪遊艇派對的傳聞。. 昨晚ViuTV《又要威又要戴頭盔》邀請遊艇水手任嘉賓,爆 ...

  5. 2021年10月17日 · 交叉式行人天橋,即是與馬路交叉、形成直角,是最常見和傳統的天橋形式,最主要目的是用作過馬路,多橫跨於地面沒有紅綠燈的馬路,或政府希望移除紅綠燈的路段,避免汽車「行下停下」導致擠塞。 胡漢傑舉例北角英皇道一帶,「英皇道以前好塞車,不適合加太多過路處」,在沒有地鐵和東區走廊的年代,筲箕灣、柴灣居民要到中環就只能靠英皇道,但英皇道無法消化車流,天天塞車,加紅綠燈讓行人過馬路會加劇問題,只能向高空發展建天橋。 而隨着地鐵和東區走廊通車,英皇道車流驟減,政府加建紅綠燈,胡漢傑發現行人天橋因而無人問津,「現場看到比較少人用,因為天橋下已有交通燈,免得走上走落就不如等燈,反正未必等好耐,這反映人行路的習慣是不喜歡太多上上落落」。 政府正研究拆卸其中一條橫跨糖水道的天橋,現已被封。

  6. 2024年4月28日 ·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共分為5個發展區,其中第2及第3發展區項目「裕民坊 YM 2 」、康寧道一帶的住宅大樓於2021年竣工。. (姚超雯攝). 【明報專訊】約「活在觀塘」專頁創辦人袁智仁在裕民坊做訪問,記者告訴袁智仁自己身在裕民坊門口,他問:「遊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