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4日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宗無差別殺人案的審判作為開端,劇中兇手李曉明遭法院宣判死刑定讞,但專為死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王赦(吳慷仁飾)仍為了解李曉明的犯罪動機多方奔走。 身為殺人犯妹妹的李大芝(陳妤飾),在無法承受「加害者家屬」標籤的壓力下,選擇遠離老家,其後進入新聞台工作,遇見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房客應思聰(林哲熹飾),以及身為受害者家屬、至今仍未走出陰霾的新聞主管宋喬安(賈靜雯飾)。 受害者家屬的撕心裂肺、加害者家屬的消沉自責、被標籤化的精神病患者、媒體的報道方式對普羅大眾的影響……在各角色的命運交織下,《我們》藉由不同角度與立場的多線敘事,帶觀眾經歷一場恍如正在真實上演的戲碼。 社會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事件發生,我們是變得更加靠近,還是趨向更撕裂?

  2. 2019年4月22日 · 公視、HBO asia、CATCHPLAY共同推出的台灣年度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後佳評如潮,劇中角色情感刻畫入微,台詞更是句句經典,深入人心!. 從網友整理高達70多句經典語錄中,我們挑選了5句金句,其中謝瓊煖飾演的「李母」一句:「全天下沒有 ...

  3. 2019年4月9日 · 近期,台灣的一部10集電視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便呈現了這樣的一場「天災人禍」。 一場大規模無差別槍擊殺人事件後,所有相關人士的命運——兇手、兇手的親人、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媒體和律師團隊…交織在一起。 悲劇過後,每個相關的、不相關的人都是如何面對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官方宣傳照) 第一集開頭,兇手的辯護律師王赦(吳慷仁飾)剛剛走出法院大門,就被圍觀群眾潑了糞。 身邊充斥着對他的咒駡與聲討,看向他的眼神像是在看兇手本人。 在這場無差別槍擊殺人事件裡,造成9人死亡21人受傷,兇手李曉明(王可元飾)看來罪無可恕,是實實在在的「惡」。 但這場「惡」由他開始,卻並未因他的伏法而終。

  4. 其他人也問了

    • 宋喬安/劉昭國:水火不容真的無解嗎?
    • 宋喬平/林一駿:計畫失序還能安然無恙嗎?
    • 丁美媚/王赦:為了家庭你可以犧牲多少?
    • 應思悅/凱子哥: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嗎?
    • 林秀麗/李功軻:歷經風雨還能相互扶持嗎?

    劇中宋喬安和劉昭國夫妻,原本對彼此工作理念就有些不對盤,在歷經了喪子之痛後,兩人更是形同陌路,每次溝通不管是談家庭、工作,總是以火爆的局面收場,情況越演越烈,甚至有了離婚的打算。 對於價值觀和自己不相同的另一半,我們真的只能放棄嗎?在夫妻倆為了女兒決定去婚姻諮商後,諮商師告訴劉昭國:「即便只有一個人改變,仍能有機會改變現狀。」這句話,應證了「一環扣一環」的道理: 當你在要求、抱怨另一半無法溝通、不講理、固執時,與其花時間去說服他,不如換個方式從改變自己開始,就算再堅硬的冰山,也會慢慢融化的。

    一個是精神科醫師,另一個則是醫院社工師,一搭一唱上,林一駿和宋喬平夫婦是大家眼中的神仙伴侶,秉持著不生小孩,過著無負擔的「頂客族」生活。 然而,這一切在宋喬平懷孕後開始失序。對於未來,每個人都有自己規劃的藍圖,但就算是已經擬定好的事情,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就能打亂你所有的計畫;在面對問題時,雙方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想法,勢必又得重新再溝通、衡量: 其實,生活中本來就充滿許多「不確定」,重要的是如何在每一次的改變中,歸納出「最適用於現狀」的生活模式,心態調整好才有餘力接收挑戰。

    步入婚姻有了孩子後,或多或少需要犧牲一些自我,以達到家庭與生活間的平衡。無論是為了保障家人安全而放棄理想的王赦,或者是想讓丈夫安心工作而隱藏恐懼的丁美媚,都在為了另一半隱忍,自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法。 可是,你又能維持多久呢?完全拋開自我真的是件好事嗎?對孩子來說,又是個良好的教育方式嗎?某方面來說,婚姻確實需要在自我與生活中取捨,但絕對是在兩人達成共識後再開始「執行」,丁美媚和王赦所面臨的問題,象徵著所有邁入婚姻、結婚生子的夫妻的困境,是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準備結婚是一項繁瑣的過程,新人必須不斷地擔任「溝通橋梁」,將兩家人的意見匯集起來,並在來來回回中,確認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不過,劇中的應思悅卻因為弟弟突如其來的思覺失調症,和有婚約的男友凱子哥亮起了感情的紅燈。 不管是愛女心切,希望女兒能放棄照顧弟弟的應爸,或是嚴肅苛刻要求兒子和準媳婦要做婚前健康檢查的凱子媽,出發點都是好的,卻在無形中造成了兩人的壓力,漸漸無法認同對方,開始懷疑婚姻的意義。 無可否認,結婚確實是兩個家庭的事情,不論當下甚至未來,有些問題總是無解,回歸原點:「唯有達成共識,邁入婚姻才不會問題重重!」

    在這部戲中,最令人動容的莫過於無差別殺人犯李曉明的一對父母,李母一句:「沒有人願意花 20 年的時間,來養一個殺人犯啊!」讓電視機前無數的觀眾揪心萬分。 從兒子雙手沾滿鮮血的那一刻開始,夫妻倆的生活從此失去了平靜,活在懊悔、互相埋怨的困境裡,責怪對方和自己沒有把孩子教育好。然而,在外界一次次的抨擊下,讓只剩彼此的他們慢慢接受事實,加上女兒從中擔任潤滑劑,使夫妻原本冰封的情感有了一道曙光,再次牽起手勇敢面對人生和社會考驗。 當然,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或許不會有那麼嚴重的事件。但應該思考的是,經過 5 年、10 年,甚至 20 年後,身邊的那個他,是不是還能和你相互扶持呢? 身處於這個繁亂的社會中,另一半的存在就像激流中的一抹避風港,偶爾我們會隨著強勢的水流置身與風雨中,歷經波折後終究會回到彼此的停...

  5. 2019年4月2日 · 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為主軸,看似好像想探討這樣的社會議題,包括在台灣仍頗受爭議的廢除死刑議題,但細細品味之下,探討的確實是一份「愛」、而不是「惡」,來自家庭的、社會的「愛」。 主演們不避諱在戲未開播前就劇透,透露故事最終結束在被害者家屬及加害者家屬間的「協商」,故事並沒有結束,而是這些活着的家屬另一段開始,而這段路的開啟需要「對話」,挖掘出人性中並未泯滅的那份「愛」。

  6. 2019年10月3日 · 你認為一套精彩絕倫的劇集該是如何?. 緊張刺激?. 還是發人深省?. 以一宗無差別殺人案審判作主題的台灣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稱《與惡》)寫實地大談社會、職場和成長,不單深受劇迷歡迎,一度成為熱話,更獲美國知名影視網站IMDb給予9.4 ...

  7. 2019年5月15日 · 為了讓角色的演繹更趨近真實,《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稱《我們》)導演林君陽與製作人林昱伶在拍攝過程中總是不斷思考,如何讓每個角色呈現更多的面向,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內心世界,而呂蒔媛所編寫的角色,其充滿矛盾與衝撞的內心,以及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