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小人是本港在國際知名的傳統習俗,香港旅遊發展局網頁也有介紹,「可以把打小人看作是尋求發洩釋懷及轉運的方法」,並提議遊客「下次遊港時若想發洩解解氣,就順便來打打小人吧! 」政府於2014年6月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把「驚蟄祭白虎」,即是打小人列為社會實踐、儀式及節慶活動之一。
      www.tkww.hk/a/202303/05/AP6403e33de4b0195a79dd816c.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1月17日 · 很多人都會很好奇,這種玩意老傳統,先不講她老土的傳統和他的由來;我們先說現今香港打小人的風氣,佔了九成以上的『客人』都是女人,30歲以上的佔了七成,一半以上是打小三或者是小四,也有是小三打正室,剩下的都是打死她的另一半紅杏出牆 ...

  3. 2024年3月5日 · 「打小人」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每逢到驚蟄這天,灣仔鵝頸橋都聚集了打小人的市民及一眾「專業打手」。 今年的驚蟄為3月5日,本文為大家介紹打小人的起源、儀式、禁忌及最佳地理位置! 驚蟄打小人2024|打小人來源/儀式流程/6大禁忌/最佳位置. 驚蟄打小人懶人包2024|打小人來源. 相傳驚蟄這天天氣開始回暖,春雷驚醒冬眠中的動物,但蛇蟲鼠蟻等害物亦同時到處覓食,被視為災星的「白虎」更會開口咬人,所以意味是非、血光等不吉利的事情將發生。 而農夫為了驅趕害蟲,以免他們破壞農作物,於是拿鞋子拍打牠們,所以「打小人」亦是用鞋。 另有指,驚蟄當天震雷響徹天上,令小人們的力量氣場轉弱,因此在小人力量未形成之前,透過打小人大力痛擊,有效壓制小人,讓小人遠離自己。

  4. 2024年5月9日 · 打小人」是香港特有的文化風情,當地人只要諸事不順除了去黃大仙廟拜拜之外,也會選擇前往銅鑼灣鵝頸橋請神婆打小人。 來 香港自由行 數次,每次也都會來銅鑼灣報到,但特別留意打小人還是頭一回,既然遇到了,就入境隨俗(?

    • 打小人 文化遺產1
    • 打小人 文化遺產2
    • 打小人 文化遺產3
    • 打小人 文化遺產4
    • 打小人 文化遺產5
  5. 2024年3月4日 · 「打小人」被香港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每逢到驚蟄這天,灣仔鵝頸橋底例必「打你個小人頭」聲音不絕於耳。 不少市民前往打小人,希望將身邊的小人、惡運、不如意的事情通通「打走」。

  6. 2018年5月31日 · 打小人」儀式主要有祈求平安、消災解難及趕走小人的作用,是祈福的一種。 後來,「打小人」儀式漸由廣東一帶流傳到香港,儀式中的步驟、內容及形式等,歷年來經歷很多轉變。 至於香港「打小人」的高峰便在「驚蟄」,當天銅鑼灣鵝頸橋底迫滿候車市民及善信,警方亦派員到場維持秩序。 「打小人」被香港民政事務局初步列為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橋底「打小人」「打」出名堂列非遺.

  7. 2021年3月5日 · 在香港銅鑼灣鵝頸橋,每年驚蟄這天都擠滿了人前來找神婆「打小人」,祈求驅走霉運,這個民間習俗不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還登上國際層面的書刊《時代雜誌》,廣為世界所知。

  8. 打小人 是一種流行於 香港 、 廣東 珠江三角洲 民間的 巫術 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 2009年,打小人習俗登上美國《 時代雜誌 》,成為「2009年亞洲最佳事物」 [1] 。 小人 [ 編輯] 春秋 時期,統治階級稱為「君子」,而被統治的人民稱為「 小人 」。 《 易經 》繫辭下說:「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 福 也。 時間 [ 編輯] 時間不限,但以 驚蟄 為主。 地點 [ 編輯] 打小人一般會在陰暗的地方進行,例如橋底。 在 香港 , 銅鑼灣 及 灣仔 之間的 鵝頸橋橋底 便成為了打小人的熱門聖地。 每逢驚蟄,都有不少人前往當地的土地廟進行打小人活動,從前多為 老人家 ,近年亦有年輕人參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