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新冠肺炎病徵 omicron 相關

    廣告
  2. 無證供應、研發等藥品10000餘種. 70年經驗豐富的日本藥品向平行貿易商出口商(批發商)。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5日 · 研究人員揭示原始型和Delta變種株在未接種疫苗的有病個案中出現的症狀相似,但Omicron BA.2亞變種株則出現與原始病毒不同的症狀,其中疲倦、發燒、胸痛、流鼻水、咳痰、惡心或嘔吐,以及喉嚨痛七種病徵在BA.2病人中更為普遍。 感染BA.2較Delta更易發燒. 研究亦顯示,在接種兩劑或以上疫苗的有病個案中,感染BA.2較感染Delta更易引起發燒。 分析還識別出發燒、鼻塞、肺炎和呼吸急促這一組症狀,有預測未接種疫苗及有病的年長患者死亡風險的作用。 這些發現有助安老院舍制訂照顧長者健康的策略。

  2. 2022年3月24日 · 許樹昌. 【本報訊】本港新冠疫情反覆不斷,平均每5、6個月會有一波疫情,本港至今染疫數字已累計超過100萬人。 有不少確診者均認為於康復後,效果就形同接種了「強力疫苗」,身體會製造自然抗體,有專家指出,自然感染後抗體水平可維持3至6個月,惟確診Omicron的康復者仍可受二次感染,雖然機會較低,但並不是絕對沒有機會;而過往曾染上其他變種病毒的患者,亦有機會再次感染Omicron。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在去年11月南非首先出現,目前的資料顯示,Omicron患者有機會可再受感染,但不常見,即使再受感染,病情亦相對輕微;但過往曾經感染變種病毒的患者,就仍有機會感染Omicron,全球就有約一成感染過其他變種病毒的患者,再感染Omicron

  3. 2022年7月2日 · 【本報訊】變種病毒Omicron分支個案恐成本港主流。 衞生署公布,昨增半百宗變種的懷疑個案,當中31宗疑屬BA.2.12.1,36宗疑屬BA.4或BA.5,部分患者沒有源頭。 近日社區出現多宗BA.4或BA.5的本地感染個案,相信不同地區已有隱形傳播,該署會密切注視個案分布和佔整體個案的百分比,料相關個案比例會上升,尤其是BA.4或BA.5傳播力也強,有機會如外地般,Omicron分支變得愈來愈流行。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文章指出,今年起第5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截至9月14日為止,粗病死率為0.59%;惟6月起疫情已轉由Omicron BA.2.2、BA.2.12.1及BA.4/5病毒株引起,粗病死率已經下降至0.097%,可稱為第6波疫情。 專家分析了港人接種率、社會免疫屏障及復常的看法,並列舉過去疫症的發展,認為當局應盡量容許打齊針者逐步回復正常生活,包括盡快落實第4階段「疫苗通行證」、進一步取消有關餐飲處所營業時間及每枱人數等限制,並容許打齊3針者在繼續戴口罩的前提下,回復正常生活。 倡尊重拒打針市民選擇. 袁國勇等指出,本港已有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大眾已開始明白新冠肺炎在本港扎根及成為風土病。

  6. 2022年3月30日 · 近日網上有一名在美國的華裔藥劑學博士稱,在確診期使用血氧機可更準確了解自己病情。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血氧機可作為輔助工具讓患者在病徵持續如高燒超過兩日仍不退應評估自己的身體情況以免病情急轉直下至惡化求醫時已需要介入治療

  7. 2024年5月17日 · 雖然病毒株已在本港蔓延,但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就指,國內亦有發現冠病毒新型變種株KP.2,但佔比極低,估計KP.2短期內在國內引發感染高峰的可能性較低。. 目前未有資料顯示JN.1或KP.2會引致更嚴重疾病。. 高危人士如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會有較高 ...

  8. 2023年8月11日 · 譚德塞表示新冠病毒出現更危險變種的風險依然存在有可能導致病例和死亡人數突然增加所以世衞正追蹤數個變種株包括把EG.5列為須留意變種株」。 本港方面,曾祈殷則稱,EG.5屬Omicron變種株下的其中一個成員,直至本月7日,全球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受影響。 他又引述世衞稱,EG.5較活躍的地區包括歐洲、美國及西太平洋地區,香港也有個案,故應密切留意臨床上,感染EG.5與其他變種株個案的分別,以及其引發的嚴重及死亡個案會否增加。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建議在秋季前,本港應盡量就最新的疫苗研發及供應情況,更新市民就疫苗接種的建議,尤其高危群組,有可能仍需要每年接種一至兩次新冠疫苗。 XBB及其亞系仍為本地主流毒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