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位于 九龙 深水埗 东京街 41号,馆内除了展示 李郑屋汉墓 外,旁边还有两个展览厅,介绍汉墓的历史及展示其出土文物。 该墓穴是香港政府于1955年兴建 李郑屋邨 时发现的,从中共发掘出58件文物。 从墓砖铭文的字体、内容,以及出土文物等推断,墓穴建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埋葬的相信是皇室贵胄。 李郑屋汉墓于1988年被列为受保护的法定古迹。 [1] 中文名.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类 别. 历史类博物馆. 九龙深水埗东京街41号. 东汉时期文物等.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建筑布局. 3 馆藏文物. 4 价值意义. 5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旅游提示. 交通提示. 6 邻近景点.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5张)

  2. 中文名. 李郑屋古墓. 建 于. 东汉时期. 门 票. 免费. 交 通. 天星码头乘2线巴士前往. 古墓简介. 从墓室的形制墓砖铭纹及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墓应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郑屋汉墓被列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 为了稳定汉墓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减缓墓室的损耗,墓室不对外开放,但观众可以透过装嵌在羡道门口的玻璃,窥探古墓的内貌。 汉墓旁边是展览馆,除了展出从汉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铜器外,还设有「李郑屋汉墓」和「华南汉文化」两个展览,利用文字、图片、照片、地图、录像和模型等辅助展品,介绍汉墓的地理环境、发现经过和墓室结构,观众更可从中了解汉代 (公元前206至公元220年)华南的社会文化特色 。 门票:免费. 交通: 李郑屋古墓(5张)

  3. 发现时间. 1955年. 李郑屋汉墓是一九五五年平整地盘兴建 李郑屋邨 时由建筑工人发现的砖室古墓。 出土明器共五十八件,包括陶制器皿及青铜器物。 墓室形制及出土明器式样显示这座古墓的建造年代应在东汉期间公元二十五至二百二十年)。 古墓现已辟作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 [1] 李郑屋汉墓是李郑屋汉墓博物馆文物,位于香港的李郑屋汉墓,是香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汉代墓葬。 其结构、出土器物及墓砖上的文字,清晰地揭示了香港这片土地早在2000多年前就隶属于番禺县的事实。 李郑屋汉墓于1955年8月在香港政府兴建徙置大厦时被发现。 由于这一带曾是客家人“李屋村”与“郑屋村”的聚居地,而墓室所属也已难考究,故称之为“李郑屋汉墓”。

  4. 发现时间. 1955年. 朝 代. 汉墓旁边是展览馆除了展出从汉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铜器外还设有李郑屋汉墓华南汉文化两个展览利用文字图片照片地图录像和模型等辅助展品介绍汉墓的地理环境发现经过和墓室结构观众更可从中了解汉代 (公元前206至公元220年) 华南的社会文化特色。 李郑屋汉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郑屋村夷平山坡,兴建徙置大厦时发现的。 从墓室的形制、墓砖铭纹及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墓应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 1988年李郑屋汉墓被列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 为了稳定汉墓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减缓墓室的损耗,墓室不对外开放,但观众可以透过装嵌在羡道门口的玻璃,窥探古墓的内貌。

  5. 香港 九龙 深水埗区. 地 区. 香港. 管 理. 立案法团管理屋邨事务. 目录. 1 历史背景. 2 学校.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李郑屋邨前身为李屋村和郑屋村处于尖山或称鹰巢山及笔架山 (毕架山)的山脚交汇早在清代已有长沙湾李屋村的记载当时以村中大姓命名村名已非常普遍。 1950年代前为西洋菜田及木屋区,自1953年,石硖尾木屋区大火后,政府先后在石硖尾徙置区、大坑东徙置区及李郑屋徙置区兴建徙置大厦来安置灾民。 1955年,在李郑屋开拓成徙置区时,意外地发现古墓,现称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

  6. 兴宁陵又称李昞墓位于 陕西省 咸阳市 渭城区 正阳街道 后排村北西北距汉高祖长陵约1千米西距秦咸阳城一号宫殿遗址约2.5千米南隔渭水与唐长安城相望始建于北周天和七年572年),是唐高祖李渊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祖父李昞的陵墓。 [2-4] [11] 兴宁陵封土呈圆形,底部直径15米,残高5米。 封土南面设神道,神道两旁有石雕两排。 兴宁陵为研究唐代早期帝陵制度、规模提供了实物依据,对研究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变有重要作用。 [4] [10] 2013年3月5日,兴宁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中文名. 兴宁陵. 地理位置.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街道后排村北. 所处时代. 唐代. 保护级别.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

  7. 唐朝墓志铭. 瓛及妻郑氏墓志是瓛和妻子郑氏的合葬墓碑上的墓志铭,后由人从墓碑上拓下来的书。. 作品名称. 瓛及妻郑氏墓志. 作 者. 佚名. 创作年代. 唐证圣1年 (695)8月9日. 作品出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