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4日 · 當中一個主角是單親媽媽Emma Sadler她於疫情期間失去收入來源更背負逾10萬港元信用卡債務育有一個9歲的女兒。 在如此困難的日子,她一個大轉身,重新分配資源,並且進修再轉行,成功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年賺58萬港元,即月薪接近5萬港元,更因為新工作的安排下,可以分配更多時間陪伴女兒。 曾為報讀課程憂心. Emma Sadler原本在當地一間餐廳擔任經理的工作,疫情下突然失業。 她透過重新分配資源,例如與女兒搬回媽媽的家住,節省租金開支減少支出,又參加當地政府援助計劃減輕債務,再報名進修學習UX(用戶體驗)設計。 課程為期3個月,學費約10萬港元,她透過當地提供的零利率計劃,以兩年期每月還約4000港元以支付費用。

  2. 2024年4月9日 · 自由撰稿人Kelsey Herbers的未婚夫Collin在第7次失業後深深陷入「財務創傷」,她為了維繫家庭與情感毅然靠炒散獨自養家,但同樣因為過度勞累深深抑鬱。 Collin的職業生涯相當坎坷,40歲的他已經失業7次. 儲蓄幾乎為零,Collin開始逃避談論財務,但内心卻忍不住與同齡人對比. 能不能買一杯星巴克咖啡都能為倆人製造分歧. 專家表示,心病唯有調整心態可醫. 一通電話被裁員 未婚妻獨自養家至抑鬱. 去年十月,Herbers的未婚夫,Collin被老闆通知參加電話會議。 當時Collin只覺得是要討論客戶責任事宜——然而,等待他的是老闆的解僱通知︰公司即將重組,而Collin的解僱將即刻生效。 老闆的話音剛落,Collin的名字已經從公司系統中被刪除。

  3. 2024年4月6日 · 稅局規定,假如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納稅人的子女未婚兼符合下列其中一項條件,便可申請子女免稅額: 未滿18歲; 年滿18歲但未滿25歲,並在大學、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 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 子女免稅額不限於血緣關係,你的領養子女、繼子女,或你配偶或前配偶的親生子女、領養子女或繼子女,亦可納入「子女」的範圍。 點擊圖片放大. 問題三:你的公司的產假政策是怎樣的? 請事先瞭解公司提供多少天的帶薪休假,並要做好分娩後短時間無法重返職場的準備。 McClanahan稱:「有很多媽媽和我說自己要回去工作,但事實是生完小孩她們很難在第一時間重返職場。 而此時,財政壓力就落到另外的家庭成員身上。

  4. 2021年10月13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1/10/13 18:30. 分享: 為人父母,都會為子女計劃好未來,與此同時又應如何平衡二人的退休規劃? Ryan和Crystal是《富足家庭認證導師》黃美芬(Belina Wong)的客戶,希望她可以針對他們家庭的改變而提供適當的理財建議。 點擊圖片放大. Ryan和Crystal同是28歲,兩人職業是護士,每人月薪為4萬元。 二人剛為人父母,育有兩個月大的兒子Ben。 由於Ryan為家中獨子,而母親亦已去世,所以現時一家三口與其父一起居住,生活空間尚算充足。 現居物業是Ryan父親所擁有,已經完全償還樓按,由於Ryan及Crystal兩方的家人都有獨立財政能力,都不用他們供養。 【31歲公務員冀5年內上車兼結婚 買樓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 : 按此 】

  5. 2024年2月13日 · 這是白手興家的美國富豪、個人理財網站「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創辦人Ramit Sethi分享的真實案例,他形容對年收入七位數的夫婦正在犯下一個「災難級」的理財錯誤。 Ramit Seth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分享一對30多歲的夫婦如何花費他們近28萬美元(約218.9萬港元)的年薪。 這對匿名夫婦的收入、儲蓄、投資和消費習慣如下(銀碼以港元計算): 上表可見,這對夫婦每月合共淨入息約14萬港元,每月開支則約13.8萬港元,月內僅能撥出約1,700港元作應急之用,正式儲蓄欠奉。 此外,要注意他們合共約140萬港元的債務是包括學貸及信用卡卡數,然而每月的「還款」(Debt payments)開支為零,是拖欠學貸、卡數及相關利息,還是有清償但沒有納入該名目?

  6. 2023年7月12日 · 發布時間: 2023/07/12 08:30. 最後更新: 2023/07/12 10:32. 分享:. Netflix最近推出一部超實用的個人理財紀錄片「How to get rich」,這部影片主要紀錄了財務專家Ramit Sethi,如何幫助8位有財務問題的人士走出困境。. 他們是社會上的各個階層,有被債務纏身的夫妻 ...

  7. 2024年2月10日 · 1. 了解恐懼來源.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Farnoosh Torabi表示,一些人總做着看似可怕的事情,但最終會走出困境,從而成功。 她認為部份人害怕買股票,因為驚蝕錢,此乃人之常情;然而,解決辦法並非不投資︰. 是接受教育,並了解市場是不穩定——但當你進行長期投資、處於多元化投資組合中,成功機會就會更高。 雖然熊市不可避免,但從歷史上看,長期股票投資者平均每年回報率接近10%。 避險心態可以理解,但「斬腳指避沙蟲」亦非良策。 提升自身投資知識、強化面對波動時的心理韌力,在長遠來看總是有益,「有時候, 恐懼會促使人們接受更多教育 。 」她說。 2. 凡事做定最壞打算. Torabi表示,她在年輕時起便習慣與恐懼作鬥爭,喜歡直接跳入深淵,作盡量悲觀的預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