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6日 · 5月5日習近平和彭麗媛抵達巴黎展開訪法行程兩人期後將會到訪匈牙利和塞爾維亞。 (Reuters) 在其與經濟學人的最新訪問中馬克龍闡述了歐洲正在面對的三大威脅一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歐洲的軍事地緣政治和安全威脅二是經濟和科技威脅三是歐洲內部自由民主和管治體制的危機。 當中前兩個都同中國緊密相關。 俄烏戰爭的中國角色. 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馬克龍一度是帶頭同普京(Vladimir Putin)溝通、主張不能「羞辱」俄羅斯的「鴿派」。 但去年以來,馬克龍已經由鴿轉鷹,帶頭對烏克蘭輸出中長程飛彈,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 本年,馬克龍亦與烏克蘭簽署了10年雙邊安全協議,本年的軍事援助達至30億歐元之數,並公開發表了可能派兵烏克蘭之論。

  2. 2020年12月10日 · 國際. 世界專題. 【波匈雙國誌中歐對後冷戰歐洲統合模式再詰問. 撰文:伍振中. 出版: 2020-12-10 20:00 更新:2020-12-13 16:43. 歐盟27國無一不受害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帶來的民生危機。 為了在疫情期間振興經濟推動疫後社會復蘇以及維持穩定的援助供給歐盟領袖開出了史上最大總價1.8萬億歐元的七年2021至2027年財政預算方案其中包括各國現時亟需的7,500億歐元緊急疫情援助撥款。 不過,由於波蘭及匈牙利兩國不滿條款當中的法治機制(rule-of-law mechanism)掛鈎條款,威脅否決預算案。 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蕭條,歐陸的歷史巨輪再度繞着這兩個地理並不相連、情感卻高度契合的中歐古老精神盟友身上。 「這根本不是所謂的法治。

    • 德國經濟與企業特點
    • 德國企業競爭力之謎
    • 德國經濟前景
    • 結語

    德國經濟的最大特徵是,出口表現極為優秀。 2003-2008年,德國出口高居全球第一。德國人口(截至2022年底,達8430萬)遠少於中國、美國,只有日本的2/3,但出口產業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相當高,長期存在巨額順差,多年來都是國際知名的製造業順差大國。德國約有1/3的就業是與出口相關的,這在主要大國里十分獨特,其中一些大公司的產品國際知名度極高。 2022年,德國上榜《財富》全球500強的公司有:大眾、奔馳、安聯保險、寶馬、德國電訊、DHL速遞、博世、巴斯夫、意昂能源、慕尼黑再保險、西門子、德鐵、Talanx保險、拜耳醫藥、艾德卡食品、采埃孚(汽車配件)、大陸集團(輪胎汽配)、費森尤斯(醫療保健)、DZ銀行、蒂森克虜伯、巴登符騰堡能源、鳳凰製藥、賀利氏控股(金屬物料製造)、西門子能源、SA...

    德國公司名氣大、營收高,但是明顯集中在傳統行業,與中美相比,IT特色不足。在IT相關行業,只有做企業軟件的SAP和做晶片的英飛凌兩家德國公司算是業界著名企業。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大問題。其實不只是德國,整個歐洲都有類似問題。一個已經出現了多年的現象是,中美以外的世界各國,IT互聯網企業都發展得一般。 之前可能會說,IT企業與傳統科技企業分庭抗禮,各有優勢;歐洲汽車、通訊強,美國互聯網、軟件強。但是近年來風向明顯有利於美國科技企業,美國科技大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值排名榜單前列。 至2023年6月5日收盤,全球前十大股票市值為以下這十支: 市值前10中絕大部份是美國的科技公司,歐洲差距很大,德國企業自然也會受影響。 而在全球前100大市值股票中,美國公司一般能佔據約55-60個位置。中國大陸...

    在歐盟與歐元區經濟整合中,德國起到了主心骨作用,市場空間大增。再加上德企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情況也很好,德國經濟迎來了不錯的發展時期,GDP不斷追近日本。德國與主要大國關係相對平衡,與俄羅斯、中國都有特殊關係,經濟往來密切。德國大企業如日中天,總體經濟情況不錯,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 但是,這個時期德國的政治局面其實是有些混亂的,不再是1982-1998年基民盟長期執政的穩定局面,各種政黨不斷冒頭、關係複雜。一個顯著特點是「白左」理念橫行,極端化思潮氾濫。 多家德國大公司靠中國市場賺大錢,雙邊關係極為重要,而不少德國政客卻對中國橫加指責,需要默克爾、朔爾茨花費大量精力在內部協調處理關係問題。 如果說中德關係還算是維持住了,綠黨等組織大搞極端環保,甚至讓許多德國人都難以忍受了。德國社會有濃重的反核、...

    總而言之,如果德國內部無法控制極端環保白左,外部沒法擺脫美國影響,無法整合歐洲覺醒應對危機,核心的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做得不好,那德國經濟前景難以樂觀。 中國和德國貿易關係密切,雙邊投資活躍,政府層面也維持了友好往來的基本格局。朔爾茨來中國訪問很積極,知道中國的重要性。中國市場繼續向德國優秀企業開放沒有問題,但是能幫到多少,還是要看德國自己做得如何了。

  3. 2024年5月2日 · 另外他指出卷一題四c)藏有伏位問有關歐洲在經濟統合過程有考生經常會忘記分西歐及東歐兩方面作答他續指這題問的年期為1971至1999年間亦涵蓋冷戰前後時期較為有趣

  4. 2024年5月11日 · 國際分析. 中歐關係在中國的地緣政治格局中有何地位? 撰文:外部來稿 (國際) 出版: 2024-05-11 12:00 更新:2024-05-11 12:00. 30. 國家主席習近平從5月5日開始訪問歐洲拉開了2024年中國元首外訪序幕習近平主席5月6日上午在巴黎參與了中法歐三方會談5月6日下午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出席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並發表致辭。 從官方報道看,中國對中歐關係、中法關係都賦予了極高的戰略重要性,並且拿出了不少「真金白銀」的開放舉措。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首先從東西方文明的高度定義了中法兩國——「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法國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 兩國建交60周年,成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相互成就、共同前進的典範。

  5. 2022年12月6日 · 國際分析. 從年底多場外訪 窺探跨大西洋關係裂隙與中歐關係. 撰文:外部來稿 (國際) 出版: 2022-12-06 08:00 更新:2022-12-11 17:24. 13. 2022年已進入最後一個月倒計時。 展望2023年,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外部挑戰,仍然是來自西方的地緣政治壓力。 具體來說,壓力來自幾個方面。 一是美國的戰略調整。 美國已將中國列為頭號長期戰略競爭對手,這一新的戰略定位已成為中美關係的長期基本邏輯,也是中國國際環境惡化的「源動力」。 二是美國已成功推動西方盟友在對華關係上選邊站,形成了與中國基本「對立」的西方國家陣營。 這種「對立」不只是基本態度,還包括在對華關係上的一些共同行動(如經濟制裁)。 三是因為中俄關係引發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質疑。

  6. 2023年10月20日 · 最近五年,世事劇烈變幻。 尋找可靠的外部市場並維持穩定的經貿關係,對中國來說十分重要。 作為發達國家市場的歐洲對中國的敵意比美國要低與歐洲國家建立相對穩定的政治與經濟關係是中國政府的願望和重要策略進入歐洲市場也是許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目標。 中國外長王毅10月13日在北京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舉行第十二輪中歐高階戰略對話(中國外交部) 在產業和市場層面,這種變化已經發生。 以汽車為例,2021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開始迅猛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出口量按年翻倍至201.5萬輛,2022年達到311.1萬輛。 2023年前八個月,中國出口汽車達到294.1萬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