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1日 · 判斷海外資金是否課稅3大原則. 1.辨認資金性質. 將資產配置於海外構成因素及來源眾多,因此並非匯回的海外資金皆屬於海外所得,非屬海外所得也就毋須課徵所得稅。 根據相關的財政部解釋函令,規定個人需提出對自己有利的資金來源證明文件,並自行辨認匯回海外資金構成內容,然後向稅捐稽徵機關申報。 舉例:海外投資100萬元,數年後匯回本利和110萬元,僅須就孳息10萬元的部分計入海外所得額,並非以匯回海外資金全額110萬元課徵所得稅。 非海外所得: 投資本金、借貸款項、存款本金等。 海外所得: 營利所得、薪資所得、利息所得、境外遺產繼承、贈與等。 2.區分課稅年度. 確認其資金來源屬海外所得後,接下來判斷其所得是否超過核課期間。

  2. 2019年10月1日 ·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因應全球資金回臺,上一期專欄介紹了《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及《海外資金回臺解釋令》兩者差異,本期將對專法部分再進行詳細介紹。 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已於二 一九年八月十五日正式上路,於二 二 年八月十四日前申請匯回稅率8%、二 二一年八月十四日前申請匯回稅率10%,專法內明文規定,資金匯回必須存入專戶,由受理銀行代扣稅款,銀行會與國稅局聯合審查申請方的資格、資金來源是否符合洗錢與資恐防制規定。 在資金運用上,5%可自由運用,25%可從事金融投資,剩餘的70%則可用於實質投資,但不能進行不動產投資。 一、金融投資25%. 回臺資金必須存入外匯存款的專戶,於扣除稅款金額後的25%額度內可從事金融投資。

  3. 2019年9月1日 · 一、海外資金匯回專法. 為鼓勵海外資金回流,政府另就海外資金匯回課稅問題設立專法,給予租稅優惠,希望吸引更多資金返臺投資。 專法預計最快於二 一九年八月十五日上路,以下介紹欲透過專法將資金匯回程序及應注意事項: 1.向國稅局提出申請,國稅局及受理銀行將對其身分分別進行資格審查、洗防及資恐審查。 2.通過審查後,須將海外資金一個月內存入外匯存款專戶,二 二 年八月十四日前申請匯回享8%,二 二一年八月十四日前申請匯回享10%。

  4. 2021年10月1日 · 王信力提到臺灣針對CRS修訂所得稅法內容分為2部分其一是所得稅法第43-3條第1項——營利事業及其關係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境外低稅負地區之企業資本額50以上或對該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力者該企業當年度盈餘計入營利事業所得課稅。. 早期投資大陸的公司 ...

  5. 2024年3月1日 · 2024 年 3 月 1 日. 441.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6. 2017年12月1日 · 國外基金」:登記註冊在國外,由國外基金公司發行,經本國政府核准後在國內銷售之基金。 需特別注意的是,課稅標準是以「註冊地區」決定,而非「投資標的」。 二、買賣「基金」所發生的損益是否需要課稅? 個人: 個人買賣基金之損益,以基金註冊地判斷所得來源,如基金註冊地為臺灣,所產生的損益免納所得稅;註冊地為境外,其買賣產生的損益屬海外所得,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申報。 營利事業: 依現行所得稅法規定,營利事業處分「國內基金」所發生的損益,屬證券交易所得,而證券交易所得稅自二 一六年起停徵,因此可以免徵所得稅,惟仍須列報所得基本稅額。 而處分「國外基金」,則屬境外投資所得,並不屬於免徵證券交易所得稅之範圍,依現行規定,必須計入所得申報課稅。

  7. 2022年9月1日 ·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過去臺灣有些公司或個人會在低稅負國家或地區,成立未有實質營運活動之受控外國公司(CFC),轉投資大陸或其他實質營運地區,透過股權控制或實質控制影響CFC的盈餘分配政策,藉以規避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及個人基本稅額。 因此,為配合國際反避稅趨勢,行政院已於2022年1月14日核定營利事業CFC制度及個人CFC制度,分別自2023年度及2023年1月1日施行,此後境外公司當年度產生之盈餘將視同分配,無法再有遞延稅負的效果。 反避稅已成為國際趨勢,租稅環境已今非昔比,不應用以往的思考模式,輕忽CFC制度上路後的衝擊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