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6日 · 國際肝癌權威、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外科專科醫生冬平接受本報專訪時指,本港肝癌每年新症數目平穩,維持在約1,800人,男女比例約3比1,死亡人數維持約1,500人。 初期病徵不明顯 確診已難做手術. 冬平指出,初期肝癌、即腫瘤小於2厘米兼沒擴散,其5年存活率可達9成,惟由於肝臟位於上腹,加上都市人食無定時,易將病徵誤會作胃部不適,錯過黃金治療機會。 他憶述,近年臨床遇過一名年約40多歲男士,本身是乙肝患者,上腹持續疼痛,最初只當是胃痛,延拖約3、4個月才看家庭醫生,服藥後病徵持續未見改善,懷疑肝臟有問題,轉介到中心求助,照超聲波始發現右肝的腫瘤巨達22厘米,猶如一個排球。 乙肝脂肪肝高危 驗血僅2千多元.

  2. 2018年12月15日 · 電療導致「生痱滋」的情況,其實可以透過服用維他命和營養補充品,大幅改善口腔潰爛情況,但脫髮和疲倦兩種副作用較難處理。 謬誤四:接受化療或電療期間不可進行性行為、抱嬰兒或要食得很清淡? 謝醫生稱,有病人以為接受化療或電療期間不可進行性行為、抱嬰兒或要食得很清淡,其實全屬謬誤。 註冊營養師仕寶補充,許多癌症病人以為要食得很清淡「餓死」癌細胞,事實上只會令身體情況更差,減低治療效果。 【原文: 網上亂搵資訊 恐錯過治癌黃金期 】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網絡資訊發達,不少癌症病人在確診後,因為不盡信醫生的治療方案,往往拖延一、兩個月才就診,錯過治療黃金時期。 不少人對癌症的治療方法存在誤解,你有否曾相信以下謬誤?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

  3. 2021年12月11日 · 香港有不少人受濕疹困擾,每逢轉季乾燥或太潮濕都會導致反覆復發,並持續出現紅疹、水腫、脫皮及痕癢灼痛等症狀,令患者苦不堪言。 任職醫務化驗師的吳小姐(Ca)自細就患有濕疹,不斷求醫,甚至要用上高濃度類固醇但仍未見成效。 去年她決定轉以中醫治療,經歷近大半年的地獄式「類固醇反彈」期後,病情終見曙光,重過正常人生活。 正值花樣年華的Ca,從小一直受食物敏感困擾,試過吃雞蛋後誘發濕疹、哮喘及鼻敏感,關節位持續出現紅疹及痕癢等症狀,但因當年沒有太多有關濕疹的資訊,而且其症狀算輕微,於是她僅服用家庭醫生處方的治敏丸來控制。 她十多歲時赴英國讀書,在當地濕疹更沒有發作,只是偶爾有需要才塗類固醇藥膏止癢。

  4. 2020年5月7日 · 我們認為第一次危疾的賠償十分重要,因為它發生的機會率肯定高於第二次危疾或復發。 宏利對嚴重疾病只作單次賠償,賠完保單便完結。 至於萬通及保誠,對癌症、心臟病、中風作出多次賠償,當受保人第二次患上三大危疾,萬通賠償每年保費的34倍*,高於保誠的25倍*;若先患三大危疾,第二次患上其他危疾,這兩個產品的賠償倍數會再調整,大概減半。 (*由於危疾產品可能於個別保單年度有不同的賠償額,所以我們會以30年內不同時期的賠償額的平均數,來計算賠償倍數。 【延伸閱讀】 危疾保險「有買無賠」? 申報病歷如何自保. 賠完再賠? 持續癌症治療保障. 近年,都市人患癌的數字有上升趨勢,令危疾保險中的癌症保障,更加重要。

  5. 2021年1月9日 · 雖然最有效的方法為做整邊腎臟切除手術,但復發風險卻無法預計,以往若病人一旦復發,基本上只能紓緩病況、無法治癒。 不過,近年晚期腎癌病人有新希望──選用免疫治療,有效控制病情、消除腫瘤、減退病徵。 腎癌之所以會被稱為「隱形殺手」,因初期的病徵並不明顯。 往往到出現血尿、腰背痛,甚至體重無故下降等明顯病徵時已達晚期,也有病人的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都不覺有痛楚,以致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當已擴散或轉移的時候,治癒率已大幅降低。 【癌症病人抗癌新療法 為治療癌症帶來希望的「神奇子彈」︰ 按此 】 手術切除不代表永無後患. 對付腎癌的方法主要為手術切除,適用於第一至三期,癌細胞仍未擴散或轉移的病人身上。 手術分微創及開放式兩種,因應病症期數、腫瘤大小和位置,再決定做局部切除還是全邊腎臟切除。

  6. 2019年12月19日 · 8大醫保計劃加幅比較. 申報範圍廣泛 「伏位」各有不同. 消費者投保危疾或醫療保險,都要在申請表上回答健康相關的問題,不少讀者都不懂得如何作答。 這些問題概括可分為: 曾否出現與指定器官相關的疾病/狀況/情況/病徵。 保險公司通常會詳細地羅列多種疾病。 投保人最常問,傷風感冒要申報嗎? 若保險公司問及呼吸系統的疾病,投保人理應申報,不過,部分保險公司會寫明,輕微的傷風感冒毋須申報。 但若傷風感冒持續多時,投保人就要申報了。 曾否/現正/過去X年,接受、或被醫生建議進行診斷檢驗/醫療測試,如X光、心電圖、驗血等等。 每間保險公司要求的檢驗都有所不同,若問您「曾否」,由於沒有時限,投保人就很有機會要申報了。

  7. 2021年3月17日 · 話說Manheimer醫生當年常會隨身帶着筆記簿紀錄在醫院的所見所聞,最後他選來12個最難忘的病人個案輯錄成書。 此劇首季中的病人個案,不少都是取材自真實事件,部分涉及非法移民、露宿者等社會邊緣人。 沒有很多驚心的手術場面,反而多談及備受忽略的精神健康。 此劇另一特點是演員包含不同種族膚色,劇中更有侏儒醫生,也有主要角色組成了同志家庭,合乎荷里活近年強調的多元化價值取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