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8日 · 明報專訊2010年發生的越南華裔女子珍妮花潘 (Jennifer Pan)僱兇謀殺雙親案,當年曾震驚加國華人社區。 該宗兇殺案現已被拍攝成一部90分鐘長的紀錄片,將於本月10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首映,片名是「珍妮花做了什麼」 (What Jennifer Did)。 這部紀錄片由波普爾維爾 (Jenny Popplewell)導演,講述了前萬錦市居民珍妮花潘因僱兇謀殺雙親而被定罪的事件。 珍妮花潘在2010年11月8日晚致電報警,她告訴接線員有3名持槍的歹徒闖入她位於萬錦市於人村的住宅並索要金錢,當時,她與父親潘漢輝和母親梁碧霞在家中。 3名持槍歹徒其後將潘漢輝和梁碧霞 (下圖)帶到地庫,多次朝他們開槍,梁碧霞當場死亡,潘漢輝則因受傷陷入昏迷,但他幸免於難。

  2. 2023年5月20日 · 潘和另外3人提出上訴安省上訴法院周五下令重審理由是一審法官錯誤地向陪審團引導稱案發經過有只有2種可能情況一是直接計劃謀殺父母二是發生了入室搶劫但過程中潘氏夫婦被打死打傷

  3. 2024年4月8日 · 她聲稱自己僱兇來殺害她自己,但調查人員發現,她曾在10個月前嘗試僱兇殺人。 珍妮花潘被判處終身監禁25年內不得假釋。 她的男友黃志光、殺手克勞福德 (Lenford Crawford)和馬瓦加南 (David Mylvaganam)均被判處終身監禁,25年內不得假釋。 另一名被告卡蒂 (Eric Carty)被宣布審判無效,但他最終在認罪後被判處18年的監禁,他在2018年死於獄中。 安省上訴庭在2023年批准了珍妮花潘等4人提出的上訴要求,上訴庭認為,一審法官在2015年審理此案時犯錯,本應給予陪審團二級謀殺罪和過失殺人罪的可能選項,結果一審法官僅讓陪審團在一級謀殺罪名成立或無罪這2個選項中選擇。 但加拿大最高法院仍在考慮是否聽取該案。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4. 2017年9月8日 · 明報專訊墮樓亡的副教育局長蔡若蓮長子潘匡仁 (25歲),洋名Peter,中學就讀喇沙書院,高考後於理工大學念物理治療課程,生前在北區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 潘匡仁個性動靜皆宜,除參加過鐵人賽外,亦愛音樂,擅長鋼琴和色士風。 有死者的中學同學向本報表示,匡仁性格樂觀、人緣不俗,對其猝逝感到意外。 該同學形容匡仁是好動的人,大學期間接觸鐵人賽,熱愛跑步和踏單車,並從朋友口中得悉他曾於比賽中發生嚴重意外。 去年意外致「頭骨碎腦內出血」 潘匡仁去年10月在其facebook提及於三項鐵人比賽中發生意外,致「頭骨碎裂」及「腦內出血」,幸好身體回復很快,並貼上與大學起拍拖的女友合照,也希望盡快回復工作。

  5. 2022年6月11日 · 黃夏蕙1983年與潘炳烈結婚恩愛如昔。 (資料圖片) 黃夏蕙每年以不同生肖造型往黃大仙上頭炷香,被封為「頭炷香KOL」,2019年她與契仔楊峰以「豬Look」(紅圈示)應節。

  6. 2019年7月5日 · 倩敏說:「感受到示威者間瀰漫恐懼,不信任就醫的過程,這是緣於擔心警察可能會濫權和濫捕的恐懼,恐懼大得無去思考如何尋求合適的治療,延遲求醫的時間,但這段時間可能已造成嚴重傷害。 「恐懼大得無法思考如何尋求治療」 2014年佔領運動時,倩敏曾駐金鐘救護站,亦到過旺角佔領區,近日在反修例運動,她未有選擇駐救護站,而是隨身帶備生理鹽水、繃帶、紗布等,走到較前線的位置,希望為恐懼入院治理的傷者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為他們提供初步護理,亦盼初步為他們檢查傷勢,讓傷者知道自己是否必須入院等,助他們找適切治療。 各式公民運動未完,倩敏表示,未來計劃繼續盡力參與這些公民運動,直到政府回應示威者的四大訴求,包括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收回6.12「暴動」定性、釋放被捕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其間會繼續協助傷者。

  7. 2023年12月19日 · 【明報專訊】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觸犯港區國安法的案件,昨日在香港開審,而在加拿大,一名來自香港的女子聲稱曾在《壹週刊》和《蘋果日報》擔任過記者,恐怕日後回香港時會被中國政府逼害,要求加拿大移民和難民委員會 (IRB)能以人道主義和同情,讓她可以獲得25年前曾擁有的加拿大永久居留權,但她的申訴被駁回,委員會還勒令她離境。 這位來自香港的K女士最先是向移民部的簽證官申請重新獲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權,因為她5歲時隨父母和哥哥以永久居民身分移民來加拿大。 但她一家人在加國居住2年之後,在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不久,就舉家回到了香港。 之後,她一直住在香港,成為一名記者並結婚生子,有了穩定的生活,亦再也沒有踏足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