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9日 · 1.營業額增長. 數據來源:AASTOCKS. 論過去1年及3年的業績增長,大快活表現更優勝。 在剛過去的財年,兩家快餐龍頭均面對社運及疫情帶來的衝擊,而大快活的防守力明顯較優勝。 大快活在過去一年仍錄得2%營業額增長,而大家樂則跌了6%。 這主要可歸因於大快活旗下品牌以核心大眾餐飲「大快活」為主,而大家樂經營「大家樂」「一粥麵」等快餐品牌外亦有不少休閒餐飲品牌,如「意粉屋」,這些定位相對中高端的品牌在疫市受打擊更大。 勝出者:大快活. 2.盈利能力. 數據來源:AASTOCKS. 盈利能力方面,快餐店以薄利多銷形式經營。 大快活及大家樂在過去3年所錄得的淨利潤率平均只有5%及4%。

  2. 2022年3月31日 · 2022-03-31 Steven Cheung. 互聯網世界做第二無運行為不變定律,但作為直播界阿二的快手—W(SEHK:1024)仍然受到網民關注。 昨日(3月30日)快手這個關鍵字竟進駐Google Trends的每日搜尋趨勢第11位。 原因之一是前日(3月29日)公布業績的快手,收入按年增長37.9%,增長動力看似不俗。 惟昨日有報道指中央正在製訂法規限制打賞上限,增長動力隨時被打擊。 快手在前日公布業績,表面上業績勝預期。 筆者特別想點評快手的直播打賞業務,因為該項業務收入佔比達38.2%。 惟去年直播打賞分成按年下跌6.7%,至310億元人民幣。 直播打賞收入不升反跌. 集團解釋因為去年疫情受控,導致用戶恢復正常生活模式,集團的直播打賞分成收入因而減少。

  3. 2021年10月27日 · 港交所(SEHK:388)剛發佈第三季業績符合市場預期,以下三點同大家分析。

  4. 2021年8月12日 · 3大原因移卡值博. 第一,現時中國政府的政策方向,明顯是有大打大,基本上所有龍頭級別的平台企業,都被反壟斷法,及各式各樣的理由整治中。 這也沒有辦法,大平台企業厚企的背後,不是供應商少有選擇,就是客戶少有選擇,有時候兩者都近乎沒有選擇,所以平台才有很高的議價能力,獲取厚利。 因此,這段日子大型科技股忙於應對監管機構之際,留下市場空間給中型企業發展。 第二,移卡起家的支付業務,利潤率非常低,但令現時擁有551萬的商業客戶。 移卡全方位開發產品給現時客戶,降低他們的營運成本,做到增值效果。 例如,產品有收銀軟硬一體機「智掌櫃」、一站經營平台「樂售」、商業SaaS「智百威」等,針對小微商戶推出了智慧店鋪、聚惠掃掃、約惠圈等標準化SaaS產品。

  5. 2019年10月18日 · 2019-10-18 龔成. 加按 的原理是改變資本結構,將原有物業的現金價值釋放,當中有利有弊,加按與否往往沒有一定的答案,視乎大環境及自身情況,從而選擇較為適合的方法。 圖中假設原有一層物業,升值後加按,套出現金後再買另一物業,而中的借貸為7成(近期香港已減至6成),這例子重點在於說明,所以大家最重要是明白原理,因為當中亦沒有考慮稅項問題。 --淨資本沒有改變-- . 首先大家會發現,無論是否加按,以及加按後用甚麼投資策略,都不會對「淨資本」有改變,因改變的是資產結構、 現金流 ,以及往後的資本變化。 這點大家要先睇明白,才進入下面的結構改變原理。

  6. 2021年9月2日 · 2021-09-02 Steven Cheung. 美團—W(SEHK:3690)公布週一(8月30日)首季業績,營業額增長出乎意料之外。 雖然中央對互聯網行業加強監管,但並非全無道理,例如大數據殺熟,絕對有損消費者利益。 今年4月美團承諾不再利用大數據殺熟,但美團在第二季仍能交出不錯的業績,說明企業有能力吸收監管風險帶來的影響。 聽其言觀其行,投資者在現價逐步吸納美團,這樣不會錯過美團的升勢,但仍須繼續留意中央政策對美團的影響則任何時候都不會錯。 更多內容: 美團下週一公布業績 投資者必讀的3個重點. 今年第二季美團營業額上升77%,雖然較今年第一季營業額放緩,但是去年第一季遇上疫情,形成有比較低的較基數。 何況,今年第二季營業額為438億元,較今年首季370億元大幅增長。

  7. 2021年5月29日 · 最近美團創辦人興在社交平台引用一首唐詩《焚書坑》,結果竟然觸發股價急挫,可見市場對於科企領導言論的關注度相當高,憂慮興言論或會令美團淪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相比之下,騰訊管理層甚少在公開場合點評政策體制,配合監管的主動性較高, 失言觸發市場悲觀情緒的風險相對較低。 事實上,在最新年報中,騰訊亦明確指出「金融科技業務的戰略重點是積極配合監管機構」,而非「追求規模」。 結語. 面對反壟斷規管,領先平台擴張力或被削弱,核心平台在中國市場沒有對手的騰訊卻仍可一枝獨秀,加上集團配合監管的主動性高,管理層作風較低調,步上阿里巴巴後塵的風險較低。 監管陰霾之下,騰訊最值得吸納。 延伸閱讀. 騰訊遭最大中國基金減持 監管陰霾下值博率吸引? 低吸騰訊、阿里的時機又到了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