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盛劲为,演员,代表作品《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2.0》《隐形战队》。

    • 概览
    • 字源演变
    • 古籍解释

    [shèng]

    汉字

    展开3个同名词条

    盛(拼音:shèng,ché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此字本义是把东西放在器皿中,后分化出名词义,特指盛装在祭器中的谷物,由此还引申为整饬、端正,以上意义都读chéng。由本义还引申出盛满、丰盛、众多,并由此引申为兴旺、繁茂、美好,由盛满义引申为极点、顶点,由此进一步引申为很、非常,以上读shèng。

    形声字。从皿,成声,形旁“皿”表示和容器有关。今见最早的“盛”字出自西周,声符作“戊”,是“成”省声(图A),东周也有如此省声的。春秋时代,也有把声符省成“戈”的(图2)。未省的声符“成”是在“戊”形内加一短横,或加一带圆点或圆圈的竖笔,其圆点或圆圈是由竖笔中间的肥处演变而来。楚系文字声符内部写作“A”形,影响了《说文》小篆。秦系诅楚文、琅邪刻石字声符承西周,是“戊”形内加短竖,但短竖上接横线,隶变作“成”。又诅楚文讹从“血”,或是受楚系文字“皿”之变形影响,也或是偶然笔误。本义是盛装、容纳。分化出名词义,特指盛装在祭器中的谷物,即《说文》所谓“黍稷在器中以祀者”。由本义还引申为整饬、端正。以上意义都读chéng。由本义还引申出一些意义,都读shèng,大致是:引申为盛满、丰盛、众多,由此引...

    说文解字

    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声。氏征切

    说文解字注

    黍稷在器中㠯祀者也。 盛者,实於器中之名也。故亦𧦝器为盛。如左传旨酒一盛、丧大记食粥於盛是也。引伸为凡丰满之偁。今人分平去。古不分也。如左传盛服将朝。盛音成。本亦作成。 从皿。成声。 形声包会意。小徐无声字。会意兼形声也。氏征切。十二部。

    康熙字典

    《唐韵》氏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𠀤音成。《说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书·泰誓》:牺牲粢盛。传: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耕耨王藉,以共齍盛。注:谓黍稷稻粱之属,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左传·哀十三年》:旨酒一盛。注:一器也。《礼·丧大记》:食粥於盛不盥。注:谓今时杯杅也。 又《广韵》受也。《诗·召南》:于以盛之,维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白盛。注: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 又盛服,严饰也。《左传·宣二年》: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堤也。《尔雅·释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读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前汉·郊祀志》:日主祠盛山。注:在东莱不夜县。注:盛,音成。 又国名。《公羊传·隐五年》:秋衞师入盛。注:盛,音成。《左传》作郕。 又《唐韵》丞政切。《集韵》《韵会》《正韵》时正切,𠀤成去声。《博雅》:多也。《广韵》:长也。《增韵》:大也。茂也。《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礼·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记·循吏传》:世俗盛美。《吕氏春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又极也。《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犹嘉也。张衡《东京赋》: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前汉·东方朔传》:壷者,所以盛也。师古注:叶音去声。 又地名。《前汉·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魏书·神元帝纪》:魏始祖迁於定襄之盛乐。 又姓。《後汉·西羌传》: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时盛国之後。《穆天子传》: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注:盛,国名,盛姬,王同姓也。

  2. 澄华(1912—1970),浙江萧山坎山人。 曾先后就读于坎山第三小学、绍兴第五中学、上海复旦大学实验中学、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3. 宣怀在创办了北洋西学学堂后,于1896年到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聘请江苏武进教育家何嗣焜担任首任校长。 这是宣怀创办的第二所大学。 南洋公学的性质与北洋西学学堂不太一样。 北洋西学学堂属于官办,办学经费全部由官方拿出;而南洋公学属于官办民助,一半来自官方,一半来自商民(招商局、电报局)。 所以为“公学”。 清朝时期,上海地区被称为南洋,因此叫南洋公学。 20世纪初,南洋公学先后更名为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高等实业学校。 1907年,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担任上海高等实业学校校长后,将学校改为工科大学,聘请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师,直接采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教科书,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准。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4. 盛哲,中国内地男歌手。2017年5月,发行歌曲《在你的身边》。2020年8月,发行歌曲《夏天的歌》。

  5. 和煜,1948年出生,中国内地编剧、制作人。 1987年,创作个人首部话剧《山鬼》 [1] 。 1988年,创作歌剧 《 李贞回乡 》 [1] ,他凭借该话剧获得中国文化部文华剧作奖 [1] 。 1994年,担任剧情电影《 炎帝传奇 》的编剧。 1997年,担任古装剧《 汉武帝 》的编剧 [2] 。 2003年,担任近代剧《 走向共和 》的编剧 [3] 。 2006年,与 邱刚健 共同担任宫廷电影《 夜宴 》的编剧 [4] 。 2007年,担任人物传记剧《 恰同学少年 》的编剧 [5] ,他凭借该剧获得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6] 。 2009年,担任古装剧《 黛玉传 》的编剧 [7] 。 2016年,担任爱国主义题材剧《 冯子材 》的制作人 [8] 。 中文名. 盛和煜.

  6. 振邦,1929年12月生,上海市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学科的创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