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3日 · 穀雨天氣由寒轉暖是氣溫開始上升的時期人體容易流失水分多喝水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保持水分平衡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有助於緩解暑熱維持體內健康看更多去濕飲食及穀雨湯水食譜推介

  2. 2024年4月19日 · 穀雨湯水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日期在4月19日亦是春夏季節交替的日子好雨水變多濕氣重亦容易感冒。 除了要多飲去濕湯水外,亦要飲用一些可以增強抵抗力的湯水,強化體質,預防感冒。 另外,春夏交替亦易犯「春火」,俗稱熱氣,宜養生忌重口辛辣。 Sunday Kiss 總結出7款穀雨湯水,去濕補身,增強抵抗力,為大家迎接春夏交替。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穀雨湯水7款食譜. 五指毛桃海底椰湯 | 椰子雞煲 | 姬松茸海底椰煲合掌瓜湯. 羊肚菌姫松茸花膠雞湯 | 日月魚蟲草花鴨腎節瓜湯 | 花膠筒蓮子百合淮山煲烏雞湯. 黃瓜荷葉粟米鬚素湯. 穀雨湯水|1.五指毛桃海底椰湯. (圖片來源:小廚房煮大餐Tiny kitchen@YouTube截圖) 食譜材料. 食譜步驟.

  3. 穀雨2024湯水穀雨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19日左右到來標誌著春季與夏季的交替。 這個時期,雨量增多,濕氣加重,人們容易感冒和受到「春火」的影響,後者在俗語中被稱為熱氣。 為了適應這種季節變化,建議大家飲用一些特製的湯水,以助去濕和強化身體抵抗力,同時避免食用過於辛辣的食物,保持身體的平衡和健康。 新假期為大家推薦7款適合穀雨時節的養生湯水,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迎接春夏之交。 快速跳至: 穀雨是什麼? 穀雨天氣. 穀雨濕氣重,容易熱氣? 穀雨飲食建議. 穀雨湯水7款食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穀雨是什麼?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四月中旬,2024年的穀雨是4月19日。

  4. 2024年4月19日 · 穀雨養生湯水推薦. 穀雨養生湯水1. 玫瑰菊花茶(1人份量) 做法: 1. 玫瑰花、菊花洗淨. 2. 加滾水焗泡15分鐘. 3. 加適量蜂蜜調味即可. 玫瑰菊花茶可疏肝理氣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穀雨養生湯水2節瓜薏米淡菜湯2人份量) 做法: 1. 薏米、淡菜、陳皮洗淨,稍浸泡. 2. 節瓜去皮洗淨切件. 3. 薏米、淡菜、陳皮清水煮滾,放入節瓜,用小火煲1小時. 4. 加鹽調味即可. 節瓜薏米淡菜湯可健脾化濕清熱(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圖片來源:陳宇傑註冊中醫師)

    • Sundaymore
    • 穀雨茶飲:蘋果檸檬玫瑰茶蘋果半個、檸檬2片、玫瑰幾朵蘋果切粒所有材料放入杯內,加入熱水,焗5分鐘,即可飲用。注意事項。女性經期時,不宜飲用。
    • 穀雨茶飲:蜂蜜陳皮綠茶綠茶茶包1個、陳皮1塊、蜂蜜適量將茶包、陳皮加入熱水焗5分鐘再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注意事項。體質比較寒涼人士,可轉紅茶。
    • 穀雨湯水:沙參麥冬瘦肉湯麥冬10g、沙參10g、陳皮1塊、瘦肉 100克將所有材料洗淨,瘦肉汆水,放入煲內煲2小時,即可飲用。功效。
    • 穀雨湯水:薏米淮山瘦肉湯薏米10g、茨實10g、淮山10g、瘦肉100g將所有材料洗淨,瘦肉汆水,放入煲內煲2小時,即可飲用。功效。
  5. 2024年4月18日 · 穀雨節氣養生重點 宜祛濕防霉菌防生病. 呂兆陞醫師提醒,天氣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例如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等。 所以,人們應該注意個人衞生,適當運用抽濕機減少室內濕氣,注意避免室內囤積雜物,以免霉菌增生。 平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有助減少疾病發生。 另外,春天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強調其生長發展的面向,所以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 所以,建議在春天多作戶外活動,舒展手腳,讓陽氣舒達,以保持健康;同時,保持心情舒暢開朗,有助陽氣舒展,忌情緒鬱結不舒。 穀雨節氣常見2類不適症狀 中醫教預防及紓緩方法. 呂兆陞醫師表示,在穀雨節氣時期,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較常會出現的毛病要數痛症及皮膚病: +6. 「穀雨」節氣常見的不適症狀+改善方法. 1. 神經痛症.

  6. 2023年4月20日 · 穀雨濕氣重易胃脹感冒頭暈中醫推介15款袪濕健脾湯水食物本港天氣逐漸轉熱今日4月20日已進入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註冊中醫師張玉珊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穀雨天氣轉熱雨水明顯增多身體受濕氣影響容易出現脾胃不適和熱氣跡象胃脹感冒頭暈她教大家穀雨節氣的養生飲食忌宜推介11種食物4款湯水茶飲有助健脾袪濕紓緩不適症狀。 穀雨節氣濕氣重 易胃脹頭暈感冒. 註冊中醫師張玉珊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穀雨節氣濕氣重,氣的運行亦會受阻,導致較常出現厚膩脷苔、齒印等症狀。 至於脾胃,在濕氣重的日子,亦因濕受阻。 同時,因為天氣轉熱,大家喜歡吃生冷食物,容易傷害脾胃,出現胃脹、泄瀉、感冒等情況;感冒時,泄瀉、嘔吐、頭暈等症狀亦較常伴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