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搜尋結果包含:

    納米新盤價
    只搜尋: 納米新盤冧價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4日 · 去年開盤呎貴絕屯門的納米新盤菁雋,昨最多劈37.6%重推。該首推實用面積128方呎納米戶,為近年新盤市場最細,折實入場費僅約173.8萬元起,平絕全港一手,比同區公屋更低。

  2. 2023年5月19日 · 小編今日來個中期檢閱,整理近年納米新盤的樓表現,又找來專家為納米樓未來走勢把脈。 納米樓可說是本港奇觀之一,雖然面積只數百多呎至二百呎,卻被形容為「上車恩物」,數年前一度熱賣,二手放售亦大有斬穫。

  3. 2019年7月5日 · 去年開盤呎貴絕屯門的納米新盤菁雋,昨最多劈37.6%重推。 該首推實用面積128方呎納米戶,為近年新盤市場最細,折實入場費僅約173.8萬元起,平絕全港一手,比同區公屋更低。

    • 納米盤近月「價、量齊跌」
    • 新界「迷你戶」吸引入減
    • 納米業主借機套現「換貨」
    • 美聯:市區樓繼續「劏」
    • 莊太量:發展商會「睇餸食飯」

    以有「納米盤之城」之稱的紅磡「環海‧東岸」為例,10月底一個實用面績194呎、1A座高層M室以429萬元沽出,呎價22,113元。據悉原業主於2015年11月以相同價錢購入上址,持貨4年帳面平手離場,惟扣除印花稅及雜費,料損手約12萬元。該盤1C座中低層B室,面積229方呎的開放式單位,外望海景,業主今年2月開始放售,叫價438萬,經議價後日前以418萬沽出,呎價回落至逾1.8萬元,較今年中呎價逾2.2萬元明顯回落。 其他區份方面,佐敦都會名軒已近四個月未錄成交,而在政策未推出前,同區的珀‧軒已錄蝕讓,10月初一個低層戶,原業主急沽貨,減價27%以460萬元沽出,實用呎價跌穿2萬元,較購入價蝕讓逾120萬元;土瓜灣迎豐亦錄得蝕讓個案,開放式單位業主持貨3年多,明賺實蝕約30萬元或8%。

    新界「迷你戶」曾為上車客熱捧目標,但據中原王勤學透露,雖然整體睇樓量回升,而元朗尚築開放式單位亦屬區內少數樓價低於400萬元的選擇,但放寬按保後,反而多了準買家去看600萬至800萬元的單位,「呢個價位最多人問。」 美聯梁葦姮亦稱,大埔嵐山開放式乏人問津,「本來納米樓30多萬首期就『上到車』,但新按保措施推出後,40多萬首期已能買到較大單位。」她指有買家改為考慮首期預算相若的屯門新盤細單位。 新盤亦出事,屯門「龍床盤」菁雋曾出現「8連撻」,全屬175呎以下「納米戶」,當中有買家損失逾30萬;「市區龍床盤」深水埗AVA228的18樓D室,屬實用面積151方呎開放式戶,原於3月以354.5萬元售出,買家其後亦已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惟新近取消交易,料遭沒收12%訂金,涉資約42萬元。

    新界「迷你戶」吸引力減,「納米樓」業主也借機「換貨」。美聯高級營業經理黃詠思表示,「環海‧東岸」成交量的確有所下跌,上月有約4至5宗成交,有業主以「平手」或「明賺暗蝕」沽貨,目的只是希望盡快「換貨」,「有啲業主有幾間(納米樓),咪放一間減磅,但之後個價都會揸番緊;有啲係見按揭(保險)鬆動咗,加上目前市況下外面有平貨執,咪加快套現,買出面嘅貨。」至於投資者,由於新盤優惠多,部分會先考慮購入一手樓。

    以現時市況去看,「納米樓」熱潮似乎已經減退,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接受訪問時就直言,港府的政策推出後,「納米樓」成交有下跌趨勢,特別是新界區,「依家加多少少,500多萬已經買到大啲嘅單位。」 不過他認為,長遠而言對實力相對不足的年輕首置客來說,細單位仍有吸引力,特別是有意在市區置業的買家,「市區一、兩房叫價已經去到700萬、800萬,有啲要過千萬元」。相反新界區會減少,因此他認為,「納米樓」熱潮有可能略為減退,但不太代表完全無市場。

    不過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卻有不同的看法,他直言未來「納米樓」有可能會消失,「只係少數人的需求,如果搵到替代品,買大少少,亦有錢去買,就無人需要納米樓。」 莊太量指出,過去買「納米樓」的多數是手頭上資金不充裕的人,惟現時有得選擇的話,準買家不會考慮細單位,「納米樓最多一、兩個人住,如果有家庭係非常之不方便。」因此估計,發展商會「睇餸食飯」,「相信會起多啲600、700萬嘅一、兩房單位。」 事實上,月初發展商嘉華接受訪問時,就率先表示考慮到過去流行的「納米樓」供求將近飽和,加上政府放寬按保計劃,減低買家興趣,未來其他發展項目會傾向多建中大型單位。 對於有指,放寬按保或令樓價急升,莊太量指樓價是否上升,需視乎經濟增長以及工資水平等,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貼近800萬元的單位...

  4. 2022年3月30日 · 市場對納米盤需求大減。 根據利嘉閣數據顯示,截至本月22日為止,今年首季僅錄約157宗實用面積250方呎或以下私宅單位買賣登記,較去年第四季錄267宗顯著回落,而3月份暫錄31宗同類單位登記,全月交投料創疫情後低。 而佔同期整體二手私宅登記比例僅1.9%,亦是2019年疫情後最低。 失去購買力支持,納米物業做同時大幅回落,本報調查顯示,3月份暫錄至少10宗實用面積250方呎以下單位帳面蝕讓個案,佔同期整體蝕讓比例近17%。 當中長沙灣AVA 61連錄兩宗損手買賣,其中一個高層單位,實用面積約161方呎單位,開放式間隔,成交345萬元,約5年帳面貶值約6.8%。 而多個以往曾被追捧的納米盤,自從第5波疫情後,交投慘淡。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7年8月1日 · 近年最搶手的細單位,6月份樓升幅0.3%明顯放緩,更跑輸整體樓升幅0.7%,反映過去樓升勢過急,加上發展商紛紛推出納米新盤,搶走二手購買力,導致細戶樓率先調整。

  7. 2021年11月1日 · 青衣新盤「薈藍」首輪銷售143伙「一Q沽清」,該一個181平方呎開放式單位,呎竟高達2.84萬水平,成交要515萬元,貴絕青衣區。 同樣,位於紅磡新盤「曼翹」一個面積只有188平方呎開放式單位,以539.5萬元賣出,呎28,697元創紅磡開放式呎價新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