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1. 金管會於2023年4月發布修正保險公司發行具資本性質債券應注意事項第2點放寬保險業得發行10年期以上的長期公司債及應符合ICS所定第2類資本Tier2之條件

  2. 2021年1月1日 · 臺灣投資市場工具有限這是一個基本存在的問題但近年搭配永續議題而產生的綠色債券可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收益率約0.5%~1.4%)可高於臺債且可解決部分臺幣資金去化問題。 因應3、動態進行資產負債管理. 為了有效管理淨值的波動,需將目前靜態的資產與負債管理,升級為動態管理,時時監控資產負債匹配的情形,並予以調整資產部位。 因此包含監控指標的訂定、管理平台的建置,都是必要的因應工作。 據瞭解,目前大部分保險公司尚處在找顧問或系統商,以因應建置IFRS 17計算所需的階段,建議可在建置系統時,也將日後資產負債管理所需的資源納入考慮,一併規劃。 因應4、及早部署資源與建置系統.

  3. 2024年1月1日 · 2023年,臺灣保險業面臨許多挑戰,考驗每一家公司的永續韌性與創新轉型。 」提及過去保險業的表現,遠雄人壽總經理趙學欣直言,過去一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2023年,整體金融環境受到美國聯準會強勢升息影響,出現臺美利差擴大的情況,連帶使得避險工具成本升高,考慮到壽險公司資金主要投資於海外市場,淨值及損益皆受匯率波動影響。 且在美國利率不斷升高狀態下,比起購買美元保單,客戶更傾向將資金從保險移轉至債券、定存等標的,造成保單解約情形出現,連帶使得壽險業陷入保費收入衰退。 此外,隨著醫療科技日益進步,新型態醫療技術項目增加,客戶所需要的醫療險樣態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醫療險商品設計與大眾醫療保險規劃方面,變革步伐正加速往前。

  4. 2024年1月1日 · 2023年國泰人壽除透過多元幣別、多樣化商品設計來滿足客戶財富穩健增值需求外,另推出結合特定傷病之利率變動型壽險、具有樂齡優退權之臺幣還本險,兼顧保險自用與資產傳承功能,保戶亦可彈性調整滿足自身退休金規劃。

  5. 2024年1月1日 · 在兩相交錯影響下,臺灣壽險業2023年保費收入陷入衰退。 馬君碩直言:「過去大家普遍認為壽險業是一個擁有強勁現金流的行業,但2023年受到環境衝擊,儘管有各種投資收益,仍有保費淨流出的情形。 」這時恰逢高利率環境下的債券買點,保險公司能夠投入的現金卻受到環境影響,若打算銷售短年繳的保單提升保費收入,IFRS 17制度又鼓勵保險公司銷售期繳產品,因此陷入一個短暫的「困局」,為保險業帶來資金上的流動性風險。 不過,監管機管2023年6月推出外匯準備金修正辦法後,保險公司的避險成本已降低,有效提升匯率風險管理上的彈性。 此外,近來地緣戰爭頻傳,不僅烏俄戰爭持續至今,以巴衝突迅速升溫也受到普遍的關注,使得營運持續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Plan)議題受到矚目。

  6. 2023年1月1日 · 2023 年 1 月 1 日. 0. 1133. 回顧2022、展望2023,保險業將持續面對疫情、科技、環境及人口老化的多項挑戰,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透過多個面向,分享國泰人壽在2022年的轉變,以及壽險業在2023年迎來的機會。 回顧2022年,這一年對於國泰人壽來說格外重要:不僅是陪伴臺灣走過一甲子的重要里程碑,也訂下全新「E.P.S.」的策略藍圖,從友善高齡(Elder Friendly)、保障優先(Protection First)與永續實踐(Sustainability)之面向,迎接未來環境在「疫情、科技、環境、人口老化」的挑戰,鼓勵每位國泰夥伴「你比你想的勇敢」,保持數位創新、永續經營的態度。

  7. 2024年1月1日 · 1. 業績收入同步:高職等、高達成對應之報酬皆顯著提升。 2. 作業時間彈性:除既有的早會及區交流會議,其餘時間彈性自主運用。 3. 鼓勵內部創業:引導向上發展自有體系,新設立「區總監」、「處總監」。 上述策略皆能更符合零工經濟與混合工作模式的趨勢,有利於推動擴大組織招募,維持市場競爭力。 數位投入與轉型、因應氣候變遷為保險業未來營運的2大重點區塊. 黃敏義指出,疫情過後,民眾對健康和保障的需求意識提升,為了協助客戶建構高水準的財務安全和身心健康的生活,保險業的商品必須更具靈活性與前瞻性,以主動的準備取代被動的防護。 例如,透過外溢型保單鼓勵保戶主動促進健康,以事前預防的角度創造保戶、保險公司與社會的三贏局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