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自梳女,作为珠三角一种奇特的风俗和古老的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在自梳女的重要发源地--珠三角,她不仅是一种本地民俗的长期存在,更是近代中国女性寻求身心自由,独立自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她们 ...

  2. 自梳,一般是指女性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自梳後的女人被稱為自梳女,也稱馬姐或姑婆,死後稱淨女,是中國女性文化的一種。

  3. 2023年1月29日 · 所谓自梳女大体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的近百年间,在珠三角地区涌现的自主选择“终生不婚”的女性群体。 她们将头发梳起,不结婚、不生子,独自跨洋到陌生的地方辛苦打拼,安身立命。 照片中间被遮住脸的是保姆颜姐, 她也是中国最后一代自梳女. 然而在百年前,作为中国最早的不婚主义,「自梳女」这样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一度被视作社会的“极端”。 她们不顾世俗目光、自力更生,在今天看来颇具有“先锋”意味的选择,却鲜有人了解这条道路背后的艰辛。 图片来源网络:自梳女. 这些主动选择「自梳」的女子,有些是看透了婚姻生活的不幸,有些是没遇到合适的良人自此耽搁了,有些则是为了弟妹早些嫁娶而被迫梳起发髻(旧时要严格按照长幼次序婚嫁)……

  4. 香港卫视1984年自梳女》纪录片, 视频播放量 24271、弹幕量 600、点赞数 625、投硬币枚数 179、收藏人数 1054、转发人数 368, 视频作者 沈阳李谏, 作者简介 老三届,北京人,插过队,下过乡,读过外语,现居沈阳,喜欢闲看庭前花开落,愿意和各位老同志做朋友 ...

  5. 2022年1月11日 · 自梳女是旧时我国广东地区一个神秘的女性人群,他们并非看破红尘的尼姑道姑,但却孑然自守,终生不嫁。 岭南女子,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有立志“自梳”者,家中选定良辰吉日,购置新衣鞋袜、香烛酒菜。 来到专门的“姑婆屋”,沐浴更衣,在观音神像前发誓终生不嫁,并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向其他自梳女行礼。 上图_ 旧时自梳女的形象. 女子“自梳”之后,便要终生保守童贞,绝不能反悔。 违者被称为“穿底姑婆”按失节论处,要抓去严刑拷打,重则浸猪笼。 自梳女平时居住在娘家,清闲时去“姑婆屋”参加姐妹聚会,老病时住于“姑婆屋”中,绝不能死在娘家,也不能葬入娘家祖坟。 因此许多自梳女怕死后无人殓葬献祭供奉,成为孤魂野鬼。 于是便“守墓清”、“当尸首”。

  6. 2024年4月30日 · 自梳”,是一种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珠三角地区流行的特殊习俗。 到了适婚年龄的女子将头发盘成髻,表示终身不嫁。 女子梳起的仪式相当于旧时婚礼,梳起之后不仅不能再嫁,也要尽量避免和异性接触。 不嫁的理由纷繁复杂。 在一些关于自梳女的报道里,被陈述最多的理由是挣钱养家。 自梳女往往是家中长女,为了分担父母照料弟妹的重任,选择梳起。 也有女性不满旧时盲婚哑嫁的命运,毅然不婚。 学者徐靖捷在她的作品《走近西樵自梳女》中还提到了另外的原因,“女子过了婚配的年龄,如果没有嫁娶,则会贻误弟妹的婚期。 梳起之后,则没有阻头、跨头的禁忌。

  7. 《自梳女》是香港無綫電視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全劇共10集,監製李國立,由陳秀雯、邵美琪、羅嘉良及許志安領銜主演。 劇集為加強真實感,特意前往 廣東 順德 取景。

  8. 《自梳女》是香港無綫電視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全劇共10集,監製李國立,由陳秀雯、邵美琪、羅嘉良及許志安領銜主演。 劇集為加強真實感,特意前往 廣東 順德 取景。

  9. 2017年10月3日 · 什么是“自梳女”? 《自梳》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广东顺德,讲述的是一群“自梳女”的故事。 “一梳福,二梳寿,三梳自在,四梳清白,五梳坚心,六梳金兰姐妹相爱,七梳大吉大利,八梳无灾无难。 ”这是一首自梳女在“梳起”仪式上会唱的歌谣。 什么是“自梳女”? 在那时的珠三角,未婚的女子都留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身后,当她们结婚时,便由母亲或女长辈将她们的长辫子挽成一团发髻,紧贴在头后。 由于女性地位低下,婚姻大多是包办的,甚至是买卖的。 而到了清末民初,蚕丝业在南方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一些女性开始尝试摆脱封建礼法的压迫, 她们通过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以示自己愿意永不嫁人、单身到老,因而被称为“自梳女”——她们是自己挽起了发髻,而不是被迫挽起。

  10. 2021年11月13日 · 所谓自梳女,大体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的近百年间,在珠三角地区涌现的自主选择“终生不婚”的女性群体。 自梳的名字,来自古老的婚俗。 旧时女子出嫁,需要挽发为髻,标志从梳辫子的少女转变为盘头的妇人。 而自梳女自己为自己挽发,便是自己嫁给了自己。 自梳仪式,有时也由前辈自梳女来帮助完成。 图丨电影《自梳》 自己嫁给自己,听起来非常美好,但就像远方的田园对比陶渊明的豆苗,背后藏着数不清的附加条款。 在那个时代的语境里,女儿是外人,自己嫁给自己,也算外嫁。 平时可以生活在娘家,赚钱供养娘家,但死后却不能入娘家的祖坟与祠堂,连临终都不能在娘家居住,不然据说会给娘家人带来晦气。 另外,在强调贞洁的年代,嫁给自己一样要守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