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5日 · 兄弟就是一個有關權力的故事是權力如何轉移傳授承襲的故事。 導演趙崇基首次執導黑幫題材,處理場面尚算稱職,卻欠缺力度與火氣,未能拍出震撼的劇力。 就首場黑幫講數而言,拍得有形無神,氣氛薄弱,而四虎在餐廳講數及葬禮兩幕更毫無氣勢,欠缺神采。 其實影片的故事本身已問題多多。 首先,以「玄武門之變」作前設本無不可,但久久仍停留在懸念階段,停滯不前,缺少了可能的發展與變數。 黃奕飾演的女主角本有發揮機會,但三角戀情卻無疾而終。 劉德華飾演的警察跟主線也有點格格不入,而主角徒有兄弟之名,卻毫無感情刻劃,難以令人信服。 也許《兄弟》所講的不是情義,而是讓賢之心。 堯要讓位予舜,並非因兄弟之情,更非因舜的賢能,只因自己的絕症使然。 若堯沒有罹患絕症,「玄武門之變」可謂定必發生。

  2. 2012年3月6日 · 第十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導演:姜文(《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在國內取得過六億票房,不只是姜文、葛優與周潤發三人演技出眾,也不只是影片講出普羅群眾的心聲,又不只是影片夠好笑夠癲狂,更不只是編劇將馬識途《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改編得有聲有色,原因至少還有一個,就是姜文的導演技巧、節奏把握、警世視野、批判力量和政治勇氣,都出類拔萃,從而令《讓子彈飛》成為一部耀眼的當代華語電影。 電影一開始時,大軍閥的荒唐架勢、一曲《送別》、「馬」拉「列」車轟隆隆前進,《讓子彈飛》將我們帶到二十世紀初、民國的世界。 然而電影要說的,似乎不是彼時彼刻的事兒,自導自演的姜文耍了戲法,要說的儼如是此時此刻目睹之怪現狀。

  3.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論及清末之譴責小說為「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這十六個字未必完全貼合《讓子彈飛》,但姜文想做的,大概不遠矣。 譴責,當然不能過火,《讓子彈飛》猶如諷刺小說,筆下需藏鋒。 2000年的《鬼子來了》借敵寇說國民性,走得太前,被禁是必然的。 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走得太偏,看不懂則是自然。 只有《讓子彈飛》藏掩得法,拿捏精準。 《讓子彈飛》由三大影帝擔綱,姜文飾演的張麻子,本是山賊,一次攔途截劫,盜了馬縣長(葛優飾)的官,馬縣長貶為師爺,山賊變為新縣長,走馬上任同赴「鵝城」。 「鵝城」大概就是「我城」,正是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盤踞之地。 為首的霸王是黃四郎(周潤發飾),他與張麻子的衝突就是《讓子彈飛》的主線了。

  4. 2015年9月21日 · 姑且不論小君和何君哪一位的論點比較有理或貼近事實,這種做法似乎有欠公允。 類似的做法,令人想起當年李天命和梁燕城在《明報月刊》的一場論戰,月刊的編輯把未刊出的梁文傳給李看,被指偏袒李氏。

  5. 2017年6月26日 · 基金經理關友博(古天樂飾)在實戰射擊比賽中,以半秒之差擊敗了警探莊子維(吳彥祖飾);賽後,關在駕車途中,遇上劫匪搶劫解款車,劫匪以鎗擊斃車上的保安和司機,更開鎗打傷趕到場的交通警。 關在情急之下,非法地使用了在比賽以外不可以使用的鎗,並以奇準的鎗法擊殺持鎗劫匪。 但這俠義的行為卻要被告非法使用鎗械和謀殺。 被懸空的法庭. 按著這條主線繼續下去,定可發掘很多法律與人情之間的矛盾,保持法律的公正與網開一面之間的爭論。 這類的電影在荷里活世界中多的是,然而在香港的電影中從來不成為主流,而這回,爾冬陞也沒有循此路進;很快,故事就從法律與人情這線移開,繼續回到警匪片的緝兇模式。 影片不只是在中段後把法律和法庭的功能和討論懸空,在影片的末段,人物正邪的仲裁也不是以法律為依,制裁也不是在法庭上解決。

  6. 2015年6月22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鴉片戰爭:借古喻今,委曲求全 . 搜尋. Google. 謝晉的《鴉片戰爭》開宗明義為配合九七香港回歸中國而拍,在港上映時更有董建華及新華社要員出席首映禮,廣告也一度用上親共政客的推薦作招徠。 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沒有想像中(如李翰祥的《火燒圓明園》〔1983〕)那麼不堪。 當然仍不乏肉麻的愛國口號,強加的兒女私情一線亦照例尷尬(大陸片拍愛國傳奇歌妓永遠生硬虛假)。 但作為一部歷史片卻格局完整,謝晉的場面調度及全局駕馭能力顯出了大將風範,大場面拍出氣魄和意境,細節的考據也處處見工夫。 影片最有趣的,是其古為今用的修正歷史觀點。 林則徐儘管仍是正面人物,卻已沒有當年鄭里的《林則徐》(1959)中由趙丹飾演那麼英雄。

  7. 2017年6月22日 · 最近看了長3小時的紀錄片《天安門》(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影片由在中國土生土長的美裔製作人韓倞(Carma Hinton)及其夫Richard Gordon執導。 相較一般在港所見對六四的論述,這部片有兩點頗突出:第一、影片將六四放到二十世紀中國一系列政治運動的脈絡裏;第二、影片不是強調屠殺慘劇,而是關注到事件的不同面向與不同階段。 包含少見細節. 《天安門》從「五四」時期學生渴望國家變革自強,追求民主與科學說起, 點出世紀末的天安門學運不是無端而來,而是上承五四青年的求變之心。 然後電影陸續提到中共建國初期的幾次重要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四五運動,仔細勾勒出1989年急激的風潮是在什麼前因下形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