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患有第四期乳癌的周女士(右)獨力照顧現年九旬母親,兩年前尋求協助,獲賽馬會友「伴」同盟護老者支援計劃安排「替假護老者」幫忙照顧母親。左為計劃經理、聖雅各福群會張麗珍。(林枝攝)

  2. 2023年7月18日 · 明報專訊許多家長面對小朋友發燒都會十分擔心怕子女燒壞腦」,但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卻在女兒發燒第六天才帶她去醫院檢查他說燒壞腦實屬誤解只有致病原感染引起腦部病變的疾病例如腦膜炎或腦炎才會影響腦部發展

  3. 3 天前 · 左為計劃經理、聖雅各福群會張麗珍。(林枝攝) 【明報專訊】「媽咪是我世上唯一親人。」患有第四期乳癌的59歲周女士,12 年前發現九旬母自理能力轉差後,毅然辭去全職工作,成為全職照顧者。她說 ...

  4. 心肺復甦法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歷史悠久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訓練委員會副主席鍾建禮醫生指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認為早在十八世紀已有心肺復甦法若回看上世紀一些老電影都有拍攝那年代的急救情節:「通常是有人在牀頭舉高病人的手使其胸部擴張然後將手放回心口位壓下去恍如將胸部的空氣壓出來。 」事實上,多年來心肺復甦法有不同版本,鍾建禮指,從前較講究如何移動病人的胸部,據醫學文獻的記載,傷者有的仰臥、有的俯伏,然後靠拯救者拉動其手肘,令胸部擴張吸氣,放下便壓向背部使患者噴氣。 「不同的方法原理都一樣,是要產生正壓、負壓,使空氣進出胸部。 話說回來,其實做心肺復甦法,目的是什麼?

  5. 2015年9月25日 · 新書介紹. 《生命邊緣的守護者——急症醫護最前線》 簡介慶祝香港急症醫學會成立30周年集合急症界各方力量寫成包括急症科的醫生和護士消防處聖約翰救傷隊及醫療輔助隊的救護員以及醫科學生和急症室病人家屬等. 作者:香港急症醫學會. 出版:商務印書館. 售價:98元.

  6. 2017年10月26日 · 【明報專訊】現今醫療科技發達,藥廠積極研發新藥,愈來愈多疑難雜症已有治療藥物,惟因研發成本龐大和涉及專利權,不少藥物定價極為高昂,有病人「有藥無錢食」,或在有機會試新藥前病亡。 這情況觸發社會對支援罕見疾病患者用藥的討論,有人提出由政府另行撥款補貼藥費、改善引入藥物機制,或由藥廠分擔藥費,這些方案是否可行? 事件背景. 2017年4月,36歲結節性硬化症患者池燕蘭出席立法會公聽會訴說自己因病全身長腫瘤,自費藥物每月藥費達2萬元,她無法負擔而得不到適切治療,聲淚俱下地稱不甘心30多歲便要死,希望醫院管理局將治療罕見病的藥物納為獲資助藥物。 最終她在發言後不到半個月病逝,遺下年邁父母及患有相同疾病的13歲女兒。 港未定義罕見病 藥物多無資助. 根據歐盟的定義,罕見疾病即每1萬人少於5宗個案。

  7. 2020年10月18日 ·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下,老人院普遍禁止探訪以防病毒入侵,但這道「防火牆」亦隔絕平日到院舍親自餵食的家屬,有住院長者因此「無啖好食」,亦有長者長期無法與家人見面,致心情低落,影響食慾。 眼見至親漸消瘦,有女兒接年邁母親回家,豈料母親回家後生壓瘡;另有七旬夫不忍七旬的認知障礙妻子疑因院舍餵食不當致肺炎,於是接她回家親自照顧,結果丈夫要獨自打掃,替妻子換片、抹身、餵糊餐,每天忙至凌晨三四時才能入睡。 明報記者 許芳文. 職員透露只餵7分鐘 醫生稱不理想. 院舍禁探訪的副作用漸浮現,公立醫院老人科專科醫生鄭戩毅表示,有外展護士發現疫情下,長者不願進食或食量減少而入院的個案較以往多,有老人院職員曾私下向護士透露,每名長者只獲餵食7分鐘,情况較差的長者最多20分鐘,他形容時間「不理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