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0月23日 · 來源:香港商報. 2014年7月16日,新界鄉議局海外顧問委員會暨旅英鄉僑熱烈歡迎中聯辦林武副主任 (中)率團訪英,左為道明,右為發叔. 道明綽號「牛哥」,20歲離開新界大埔家鄉到歐洲闖天下。. 43年來,在英國成立了皇朝集團,旗下以做飲食業為主 ...

  2. 2021年5月9日 · 2021-05-09 23:31.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14年政府公布香港首份涉及480個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2017年公布首份涉及20個項目的「香港非遺名錄」,為政府對這批具高度文化價值和急須保存的項目作出保護措施時,能有緩急次序的參考。 這些先賢承傳下來的文化,對現代人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本報邀請到不同「非遺」承傳人一連幾期為讀者逐一講解,首期介紹的是「傳統曆法」承傳人蔡興華。 走進蔡興華位於上環的辦公室,酸枝枱椅配以八十年代的豪華裝修,牆上掛滿李嘉誠、彭定康、鄧肇堅等官商名人的合照和牌扁,一看便知她大有來頭。 蔡的曾祖父於光緒十七年在廣州發行《曆書》成一代名家,1950年繼承家業的蔡伯勵移居香港,把西方的天文資料對照古法運算所得的天星運行結果,增加曆書準確度。

  3. 2021年8月25日 · 為環保出一分力. 集團現時在全球設有10個現代化生產基地,工廠營運有效達致節能節水減廢,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促進環境保護。 由力勁研製的大型智能壓鑄機配備伺服節能系統,可節省60%以上的能耗,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集團最近推出的6000噸及以上超大型智能壓鑄機,實現汽車大型結構件一次成型技術,成為美國著名電動車生產商首選的合作夥伴,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迅速發展。 力勁研製的大型智能壓鑄機配備伺服節能系統,可節省60%以上的能耗,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力勁集團研製的6000噸大型智能壓鑄機為美國著名電動車廠實現大型汽車結構件一體成型壓鑄技術。 熱心公益慈善.

  4. 2020年9月24日 · 彭叔如今已95歲,是氏第五房的二十傳子孫,屬達字輩。 在抗日戰爭之初,他本在元朗運泰米機 (今恆香餅家隔籬)當夥頭,自香港淪陷後,他為了抗日,便跟幾個同事到新田白石洲加入遊擊隊,初時他以為日軍必會主動攻擊他們,可以痛快地還擊,誰知對方卻另有盤算,常常刻意避開遊擊隊,以免直接衝突,如此他熬了4個多月,發覺終日都只是在戒備中,毫無作為,他便離開隊伍回到山貝,看守魚塘度日。 山貝開基祖林兆元(仁興)的墓地「象地」。 周樹佳提供圖片. 魚塘一度成「麻煩根源」 山貝村昔日擁有很多魚塘,今村前有七星塘,即為其一。

  5. 2019年9月29日 · 2019-09-29. 來源:香港商報.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內地軍閥混戰,不少將領遭受滑鐵盧,來港避難隱居,當中包括廣西桂系軍閥沈鴻英。 他在元朗逢吉鄉興建府邸和祠堂,經歷八十多年,至今仍然堅固如昔,被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沈鴻英字冠南,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客家人,綠林出身,後來加入辛亥革命洪流。 1916年隨廣西督軍陸榮廷參加護國戰爭,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大總統,各地軍閥割據,擁兵自重。 沈鴻英在這亂局中冒起,被北洋政府授予「協威將軍陸軍上將」榮銜。 其後他向孫中山投誠,1923年獲委任為桂軍總司令,繼而成為廣西建國軍總司令,統率數萬大軍,馳騁於桂粵湘贛等省。 1925年他被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等將軍出兵擊敗,流亡香港。 軍閥沈鴻英建大宅「上將府」

  6. 上海名歌手張露移居香港后灌錄的《給我一個吻》讓她獲得了中國歌后的美譽,至今仍經常有人演唱。 上世紀50年代,英語在香港日漸普及,加之教育制度的推波助瀾,香港青年對英文文化的心生嚮往,歐美英文歌曲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潮流代表。 國語、英文歌氣燄日增,而粵劇界連失數位「大佬倌」,令香港粵曲四面楚歌,步步為營。 同一時期,粵語歌曲已在香港出現,本可以填補傳統粵曲騰出來的市場空間。 可惜,敗於粗糙,被認為低俗粗鄙,未成氣候。 由此香港音樂人在粵語流行曲的創作上裹足不前,直到6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香港人的文化身份認同確立后,這一現狀才開始轉變。 2.彼邦漁燈 小島天堂. 上世紀50年代后期,香港經濟騰飛,亦令香港傳媒界發生重大轉折。

  7. 2021年5月24日 · 2021-05-24 12:29. 來源:香港商報網. 文氏是香港新界五大族群之一,對新界發展舉足輕重,而代表着文氏的歷史建築,非新田大夫第莫屬。 大夫第建於清朝同治四年(1865),是文頌鑾的府第。 據文氏族譜所載,文氏的先祖源自四川,南宋 (1127年至一1279年)時期遷徙至江西和廣東,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後人,15世紀開始定居元朗新田。 文頌鑾為文氏二十一世祖,獲賜封大夫銜。 大夫第是傳統華南士紳階級府第建築的典範,也是本港最華麗的歷史建築物之一。 大夫第可以作為香港早期中西文化匯集的佐證,其建築方式、結構和外形以至裝飾雖然均根據中國傳統手法,材料也運用廣東清水青磚、灰瓦和陶瓷,屋脊精巧以戲曲人物《楊家將》為主的陶塑正脊更出自石灣名家文如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