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6日 · 由於都市人大多飲食不均衡作息不定時長期缺乏運動久而久之便會出現三高即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問題患上或引發危疾機會亦相應增加。 假如購買了危疾保障,即使受保人不幸患病需要停工休養,也能獲得一筆錢支撐生活所需,無須擔心要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 此外,也可避免因治療而一次過用盡積蓄,為家庭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公立醫院的治療也不必特別便宜,事因不少治療嚴重疾病的新藥也需要由病人自費。 因此,若想有效防患於未然,一份合適的危疾保險是極為重要的。 一出世就應買危疾? 對於BB(初生嬰兒)是否一出世就應買危疾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如果財政許可,醫療及危疾都應該買,人壽則暫不需要。

    • 餐飲業點名成央行政策目標之一
    • 「一人一鍋」招牌特色再發光發熱
    • 「抵食」和「精緻」雙線發展
    • 呷哺呷哺估值大幅落後海底撈

    央行較早前發表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於餐飲業著墨不少,明言要通過加大信貸、租金、稅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激發餐飲業活力。 消息刺激個別餐飲股上揚,當中海底撈表現最勇猛,股價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同是火鍋龍頭股的呷哺呷哺升勢亦不弱,單日升幅一度接近8%。 海底撈2018年上市以來表現亮眼,市值突破2000億,呷哺呷哺比海底撈更早上市,走勢卻相形見絀,市值不到100 億元。但以投資值博率而言,呷哺呷哺也許會是較佳選擇,原因有以下3個。

    呷哺呷哺創辦人賀光啟來自台灣,他在1998年到內地經營火鍋店,並引入當時台灣流行的一人一鍋食法,最初消費者並不太接受,2003年SARS製造了契機,客人關注衛生問題,一人一鍋模式正好解決這問題,生意立刻做了上來,成為呷哺呷哺的一大轉捩點。 17年後的今天,新冠病毒再次喚醒食客對飲食衛生的關注。呷哺呷哺在今年2月陸續恢復營業,除了加強外賣業務,堂食方面亦大力宣傳「一人一鍋優質單人套餐」,在這非常時期,一人一鍋有望再次成為呷哺呷哺的殺手鐧。

    呷哺呷哺有1000多間分店,海底撈只有700多間,但呷哺呷哺營業額卻遠低於海底撈,主要是因為呷哺呷哺主打平價火鍋,人均消費不到60元人民幣,與定位中高檔的海底撈的105元人均消費有一段距離。 呷哺呷哺在近年致力發展旗下「湊湊」品牌,以此進軍中高檔火鍋市場,而且奇特地加入奶茶為組合,以求達到獨一無二的消費體驗。湊湊成立3年半,收入增長比呷哺呷哺快很多,現已佔母公司收入的20%,未來相信仍有不錯的增長空間。 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消費者將更精打細算;旗艦品牌呷哺呷哺一向標榜「抵食」,近年人氣下滑,如今時移勢易,吸引力有望回升。平價中高價大包圍,呷哺呷哺可藉此機會憑這兩個品牌增加市佔率。 另外,值得留意的一點,是呷哺呷哺有接近一半收入來自北京市,意味在其他城市及區域仍有不少發展空間。

    股價越升越有的海底撈,現時市盈率超過85倍,呷哺呷哺雖然也不便宜,但也只不過是28倍。 呷哺呷哺在過去兩年股價累積跌幅超過5成,主要是由於旗艦呷哺呷哺火鍋店同店銷售下滑;但整體來說,集團的財務狀況及營運效率仍屬良好,若能把握2020年病毒契機,為呷哺呷哺注入新動力,翻身機會不少;比起熱到辣手的海底撈,呷哺呷哺值博率也相對高。

  2. 2020年7月9日 · 大家樂. 69.2%. 大快活. 136.2%. 數據來源:AASTOCKS. 論財務穩定性,以上財務比率反映大快活對長期債項的依賴較高。. 不過,事實上,兩家公司的長期借貸水平相當低,以上比率反映的長期債項主要是源於新會計準則「租賃」的影響,因新準則下集團要將租約的長期 ...

  3. 2021年5月17日 · 蒙牛 (SEHK:2319)原第二大股東、法國食品巨頭達能(Danone)以折讓5%價格出售手上蒙牛所有持股,結果消息下蒙牛股價反升2.8%成為5月13日跌市下表現最好的藍籌,當中對蒙牛有何利好的地方?. 達能早於3月已表示會在今年內出售、佔蒙牛已發行股份9.8%的持股 ...

  4. 2019年10月23日 · 現時大家樂業務來源主要分為速食餐飲及機構飲食73.8%)、香港休閒餐飲10.7%)、中國內地業務13.6%及其他收入1.9%)。 根據2018年業績,現時香港休閒品牌收入按年增加2.7%至9億,增幅比速食餐飲及機構飲食的按年跌-0.6%優勝。

  5. 2021年6月29日 ·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急漲,對旺旺的原材料成本帶來挑戰,而且疫情令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對食品的營養要求提升,因此旺旺不單只要品牌創新,並要應對消費者對食品的要求轉變、原材料價格波動,以及市場競爭。

  6. 2021年4月27日 · 日清食品(SEHK:1475)及維他奶(SEHK:345)旗下品牌在香港擁有很高的滲透度,為尋求增長,兩家公司均積極在中國市場建設品牌,哪隻表現更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