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韻濤居 相關

    廣告
  2. 提供樓盤韻濤居 最新資訊、樓價。美聯「物密CHAT」為你解答搵樓問題! 物業估價一按即睇,買賣更快更自助。AI推介筍盤,緊貼您的搵樓喜好,搵樓更快更準。

    • 網上搵樓

      提供成交及按揭等樓宇資訊、新盤推介

      樓市分析、地產新聞

    • 樓市資訊

      一站式置業實戰指南,

      上車、換樓、投資置業必睇﹗

    • 分行網絡

      全面的住宅或商用物業買賣及租賃

      代理服務,並於內地設有超過200間分行

    • 免費自助網上放盤

      實時查看瀏覽、收藏、最新成交,

      專人為您跟進確認,安排上載樓盤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1日 · 1. 投資門檻低. GlobalHome海外買家有限公司項目總監梁鈞浩表示,「南韓投資移民要看歲數,55歲作為分界綫。 55歲以上視作為退休人士,投資金額少,只需3億韓圜,約200萬港元。 這很明顯反映南韓是歡迎退休人士;55歲以下,投資金額5億韓圜,逾320萬港元。 簡單來說,就是這兩個選項。 2. 審批時間快. 梁鈞浩續指,「申請者可投資南韓政府基金,這是保本的基金,5年後,會俾番錢你;或是買政府樓,但這當然不是保本。 惟在南韓買層樓就可以移民,相對歐美國家簡單。 南韓政府樓是不錯的,普遍在仁川或是釜山較多。 而且,政府樓有會所,好過香港屋,但與香港私樓仍有些少差距。 客觀而言,南韓批出簽證時間好快,如交齊文件、金錢,兩星期就可以批出居留簽證。

  2. 2024年2月28日 ·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節省租金卻抑鬱失意|研究:25至34歲仍住舊居者 10年後難以置業自立. Full Pay人士中有四成是靠父母資助。. 雖然香港樓價近年回落,但對於大部份青年而言仍是望塵莫及,畢竟並非人人可「靠父幹」... 在英美,置業對於Z世代(90年代中後至 ...

  3. 2022年11月16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2/11/16 12:09. 最後更新: 2022/11/16 12:22. 分享: 香港生活水平高,樓價更是冠絕全球,不少人對退休感到憂慮,居所可能是其中一個大疑難。 Winnie是我專欄的長期讀者,因近期家庭成員提出的金錢問題而向我徵詢意見。 她現持有股票300萬元及基金200萬元,還有些銀色債券及ibond共值40萬元,餘下是流動現金20萬元。 現時Winnie居住在港島區的唐樓單位,物業是家人遺留下來的,她佔有五份一業權,其餘四份屬於其他親人。 物業樓齡58年 度過大部分人生. 由於親人打算和家人移居海外,所以向Winne提議賣出物業,然後再攤分收益。

  4. 2021年9月13日 · 發布時間: 2021/09/13 18:00. 分享:. 【施政報告2021】理順上樓置業階梯 解決港人住屋荒. 近年全球水浸,主要經濟體樓價高企,港人亦面對住屋貴、住屋細、住屋難一籌莫展,市民要求上公屋或私樓的聲音也愈來愈大。.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申請公屋達15. ...

  5. 2019年7月23日 · 1. 經濟狀況證明. 家庭成員數目的計算方式為申請人即是外籍配偶,加上擁有南韓國籍的邀請人,以及官方文件上載有關係證明的家庭成員,而家庭總收入須達到或超過以下限額: 上表所述的收入種類包括個人收入、營業收入(包括農林水產業)、物業租金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最近1年取得的年金,各項於近1年內的收入可一併計算,而以上收入之外的非定期收入並不計算在內。 如要補充收入不足的材料,申請人、邀請人及家庭成員擁有的資產,可作為總收入的5%計算,可計算的資產包括押金、保險、股票、債券或物業,而文件需由政府機關於最近3個月內發出的物業擁有權證明文件正本。 【延伸閱讀】 港女嫁到德國 孩子零功課壓力. 2. 韓國語文能力證明.

  6. 2021年9月6日 · 香港住屋貴、住屋細、住屋難的「香港特色」由來已久,也是歷屆政府致力解決、但迄今仍遭市民詬病責難的「不可能任務」。 本港樓價高企,長踞全球最難負擔城市之一,基層市民只能望樓興嘆,問題癥結顯然是供求失衡,而住屋供應追不上剛性需求關乎合適土地供應、規劃與施政效率等眾多複雜因素。 若要突破發展困局,持續增加整體房屋用地供應是必要手段。 可是,香港「地少人多、無地建屋」早已植根於港人腦海,成為樓市供求失衡的痳痺劑。 事實上,香港擁有大量未開發土地,運用率亦僅及新加坡一半,當中涉及4萬多公頃的郊野公園及邊陲地帶,政府於2019年公布的土地供應政策,依從專責小組建議,未有將發展郊野公園納入優先選項。 及至近期,坊間又重提開發之議,政府強調暫未有重啟研究,但話卻沒有說絕,似乎留有後路。

  7. 2022年7月6日 · 究竟原因何在? 移民潮下樓價未有調整的原因. 雖然官方沒有移民數據,但看整體人口在近1、2年輕微下跌、英國統計上學年有逾8,500個來自香港的中小學生申請入學;香港機場出入境旅客仍是錄得淨流出。 加上各行反業都有報告僱員流失,坊間的感覺就是移民潮持續。 不過,在移民潮之下,甚至碰上按息上升,本地樓價都未見明顯調整。 究竟原因何在? 一個地產業界提及的原因,是「移民不等於賣樓」;固然不少決定移居他方的港人,會一併將持有的香港物業變賣,套現所得用於在移民所需支出。 但另一方面,也不見得每個移民的家庭都會把物業出售。 香港的稅率較低,不排除部份家庭會保留香港物業作收租之用,甚至留下物業作為萬一移民水土不服,需要回港生活時的退路。 另一個原因,是有效需求持續上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