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受制水之苦。

  2. 直到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低迷,以往作為經濟支柱的零售業、旅遊業、服務業、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等,齊受打擊,香港土地的供應不再那樣緊張、亦有人開始轉業入有機耕種這個行業,加上香港人環保意識增加,對食物安全更加關注,故逐漸有人提倡復興

  3. 1985年12月,為收集香港各界對基本法的意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香港成立>>應該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共1則 1

  4. 1984年中英談判並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於1997年7月1日,英國把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權交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當中包括: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

  5. 港產片《歲月神偷》揚威第六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勇奪水晶熊獎「新世代」最佳影片獎,成為首部香港製作電影於柏林揚威。 電影折射本港的六十年代,主要於上環永利街取景,那麼到底六十年代時的香港是什麼樣的呢?

  6. 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是香港首條由九龍通往香港島的過海行車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 隧道全長1.86公里,以沉管式隧道建造,車速限制70公里。

  7. 最初,港英政府不承認逃港者的「居民」身份,但對偷渡者其實並不拒絕,因為他們工作賣力,要求又,正好為經濟開始騰飛的香港,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有人說,香港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蹟,正是憑藉那些冒死上了梁山的逃港者,用血和淚創造出來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