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0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數碼經濟出路回歸以人為本 推動數碼經濟轉型. 撰文:黃舜煬. 出版: 2021-05-10 20:00 更新:2021-07-15 18:32. 10. 前文提到特區政府好像做了不少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但社會的數碼化普及和應用程度仍然十分有限而市民普遍也不信任由政府主導的數碼設施和應用程式令數碼經濟轉型停滯到底問題出在哪裏香港又該怎樣推動數碼經濟翻新篇章? 香港數碼經濟發展系列報道二之二. 承接上文:數碼經濟.困局|「信息革命」席捲全球 香港為何裹足不前? 癥結與出路. 「數碼經濟的推動,應該要在十三年前,而不是今日。

  2. 2021年5月9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數碼經濟困局|「信息革命席捲全球 香港為何裹足不前? 撰文:黃舜煬. 出版: 2021-05-09 21:14 更新:2021-07-15 18:32. 4. 「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捲全球數據價值化加速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集成融合產業數字化應用潛能迸發釋放新模式新業態全面變革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去年中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總結「數字經濟」(港稱「數碼經濟」)的「四化」階段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又認為數碼經濟已經超越信息通訊範疇,正在加速重構經濟型態與治理模式。 香港數碼經濟發展系列報道二之一.

  3. 2024年5月17日 · 近兩年在經濟學界有學者呼籲香港應積極展開第三次經濟轉型」。那麼這次轉型究竟要怎麼轉已經開始轉了嗎效果如何當下的經濟轉型的目的是產業多元化增強經濟穩定性和韌勁但如何實現多元化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並不如前者明確

  4. 2022年1月17日 · 隨着2019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經濟轉變加上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以及中央及特區政府分別對香港經濟發展提出新的規劃香港步入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 近日,特區政府公布計劃把創科局改組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提升「再工業化」的政策職能,行政長官早前也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建議撥出大量用地發展創新科技及先進工業。 只有當香港產業及勞工市場變得多元化,年輕人與一般市民向上流動的機會才可增加,長遠經濟發展、民生及社會深層次矛盾也才得以改善。 未來一段時間裏,筆者將在這個新專欄集中探討香港經濟轉型與發展創新科技的潛力、挑戰及機遇,與決策者、工商界、學界,以至廣大市民理性討論,共同為香港擘畫未來。

  5. 2024年3月8日 · 主題一香港金融中心的高質量轉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會更好。 展望未來香港的優勢不可替代應用足用好獨有的制度基因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為中共提出的全新金融理念提供支持和實踐場域。 香港必須持續加強資本市場、人民幣離岸市場、應對國際資本衝擊的三大功能,在中美博弈、雙循環樞紐、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上主動承擔新使命。 主題二【國家「軟實力」新思考:中共治理經驗對香港改革的啟示】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之變」,最主要的體現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的並存互鑒。 中國共產黨以獨具特色的治理理念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發展奇蹟,更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秩序改革的推動者。

  6. 2022年2月27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策解.預算案 | 數碼轉型舊酒新瓶 香港離智慧城市又遠了. 撰文:楊瀅瑋. 出版: 2022-02-27 08:30 更新:2022-03-24 16:07.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2月23日公佈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下稱預算案22/23》),當中針對香港數碼經濟轉型需求提出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 相信無論是商界、政界、學界還是一般市民,都樂見香港經濟邁向數碼化,成為「智慧城市」,但細究整份預算案所提及的措施,不難看出港府對「數碼經濟」的理解仍很粗淺,甚至有將各路政策「炒埋一碟」,再套「數碼化」的嫌疑。 什麼才是真正的「數碼經濟」和「數碼化轉型」? 香港到底還缺什麼? 本周三,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 (政府新聞處)

  7. 2020年11月16日 · 深度報道. 與港大經管院長蔡洪濱對話——港府應該怎樣推動經濟變革? 撰文:黃雲娜. 出版: 2020-11-16 08:05 更新:2020-11-16 20:54. 17. 很多人把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誤解為資本主義什麼都不變」,以為只要教條地延續自由放任的經濟邏輯和單一固化的經濟結構不需進行任何改革就能維持香港輝煌不料我們卻因而忽略這一經濟體制的缺陷甚至捲進意識形態衝突的洪流不但無法擺脫變與不變的糾纏而且陷入由盛轉衰的困境。 「大家都意識到,『不變』不再是選擇,更多關注怎樣『變』。 」從北京大學來港三年半,致力提倡香港經濟結構轉型的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如是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