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6月26日 · 在《美少年》,楊凡首次處理一個同性戀題材,比起過往的少女文藝通俗劇,話題性和膽程度也是楊氏作品少有,但事實證明,久休復出的楊凡,寶刀未老,就筆者而言,這更是楊氏作品最好看的一齣。

  2. 2019年9月5日 · 翻開五十年代法國女性學者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oir)的大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便知道她早已明言性(sexuality)跟性別(gender)本為一體,而不是一種絕對的對立關係,也就是説性具有多樣化的特性。 你今天可以是女人,明天也以變成男人,後天若身體能承受醫學改造的壓力,也可以回復女兒身。 因此,若視同性戀為一種性偏差(sexual deviance)的現象是一種錯誤,因為性本身根本具有可變性和多樣性,只是社會文化的價值系統把所有不見容於約定俗成觀念中的新事物視之為邪惡罷了。 這種社會文化價值系統便是促成性別歧視的罪魁禍首。

  3. 2015年6月20日 · 九四年一下子出現了許多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但像《神探磨轆》、《姊妹情深》、《金枝玉葉》等作品,仍然是以異性戀主流價值觀為主,用異化的、獵奇的目光去看同性戀者及他們的世界,結果是再一次鞏固了既有的偏見與誤解,更遑論對同性戀社群 ...

  4. 2019年6月27日 · 當年大島渚(八三)更直言:「同性戀是友情和暴力的合成物,軍隊中的男人會為敵方的人所吸引,作為挫敗感的一種補償。. 」而戲中更透過Hara逼Lawrence去觀看他對一韓國守衛性侵犯一荷蘭囚犯的殘酷刑罰,來表明同性戀是需要受罰的抑壓,從而把同性戀和 ...

  5. 2015年5月20日 · 但三番四次強調同性戀者也是正常人,不應受社會歧視,卻不無向異性戀社會搖尾乞憐之嫌。 其他如葛獲悉染上愛滋不久便自殺逃避,劉於同志身分曝光後便立刻辭職等劇情,嚴格説來都難辭「政治不正確」之譏。

  6. 2021年2月5日 · Sean 和Marco 是團體中的勇武代表,指愛滋病已肆虐了十年,但每年增加的病例卻以數千計,組織需要進行更進取的行動才能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抵抗政府企圖淡化疫情和藥廠謀取暴利。 除了是關於公眾形象與有效抗爭之間的取捨,往後的爭論還包括許多內部矛盾,如組織在同志遊行中應否找最病重的成員推着輪椅出場,以及組織反對監禁的原則與控訴疏忽輸血的醫療機構之間的拉鋸。 縱然時間、地點、爭議內容都不盡相同,這些組織矛盾卻是每個參與過社運的人都共同經歷過的,同樣為社會的不公義走出來,但大家來自不同的背景,總有人走得激進點,總有人是「大局」思維。 有趣的是,ACTUP 有很嚴謹的議事規則,每人發言不得過長,也不得鼓掌令討論耽誤。

  7. 2015年6月26日 · 但電影刻意經營、絕不寫實的惟美世界,卻與楊凡首作《少女日記》並無二致;無論是同性戀抑異性戀,都是同樣的抽象化和理想化。 對同志運動來說也許不夠進步,但在楊凡的電影生涯中,本片卻可能是他擇善固執/故步自封之餘的一個小小的發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