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baltimore maryland 相關

    廣告
  2. 地表最強訂房網-Booking.com,超多住宿選擇等你來! 全球上百萬間住宿供您選擇,多數客房免費取消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28日 ·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5/28 17:09. 最後更新: 2020/05/28 17:09. 分享: 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指出,《國安法》提案可能導致美國終止香港的特殊待遇、將香港與中國內地同等對待。 若美國一旦終止香港的特殊待遇,香港的貿易將會首當其衝受打擊,嚴重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的根基。 然而,掀起的地緣政治影響遠高於經濟後果。 美國承認香港的特殊地位,《美國-香港政策法》(英語: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鑑於在1997年7月1日,英國結束對香港的管治後,香港成為中國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美國政府重新釐定對港政策。

  2. 2022年3月21日 ·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指,中國已將至少3個位於具主權爭議的南海的人工島完全軍事化,部署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激光和干擾設備,以及戰機武裝。 他批評中國咄咄逼人的舉動,正威脅周邊所有國家。 北京曾指,中方在自己領土內進行建設,絕對合理和合法,也不會影響任何國家。 阿奎利諾周日(20日)受訪時披露,中國在美濟礁、渚碧礁和永暑礁上建造導彈庫、飛機庫、雷達系統和的其他軍事設施似乎已經完成,但是否會在其他地區繼續建造軍事基礎設施還有待觀察。 「這些島嶼的功能是將中國的進攻能力擴大到其大陸海岸之外...任何飛越有爭議水道的軍用和民用飛機都可以輕易進入中方控制島嶼的導彈系統的射程之內。 他批評這些懷有敵意的行動與中方過去保證「不以他國為目標」、「沒追求軍事化的意圖」形成鮮明對比。

  3. 2023年4月21日 ·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3/04/21 10:16. 分享: 美國總統拜登週四(20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兩人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及為促進印太地區繁榮安全的努力。 這是馬克龍日前訪華後表示歐洲不應捲入台海引發爭議後,兩人首度通話。 拜登與馬克宏通話討論了馬克龍日前的訪華行程,以及雙方為促進印太地區繁榮、安全、共同價值觀以及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所做的持續努力。 拜登與馬克龍重申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也強調支持烏克蘭。 這是馬克龍訪華後指歐洲要戰略自主,不應成為美國附庸後首次同拜登通話。 除了馬克龍,拜登同日也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通話,討論和馬克龍同行的馮德萊恩的北京訪問。 拜登與馮德萊恩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李顯龍:台海局勢出現誤判及意外風險正升高.

  4. 2019年11月11日 · 長期研究中美對立的美國戰略問題專家約瑟夫∙鮑斯可(Joseph Bosco)撰文形容,在中國對西方發動的新冷戰中,香港人正在「領頭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人權法】美媒揭兩巨頭阻《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特朗普與麥康奈爾. 【香港人權法】特朗普據報承諾:貿易談判倘有進展 我會對香港問題沉默. 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北京分社社長劉美遠也認同,今天的冷戰由舊日的美國與蘇聯,換成美國與中國;而當年西方與蘇聯對峙的最前線是西柏林,今天承擔同一角色的,肯定是香港。 香港是自由的象徵,但劉美遠直指,儘管中方當年許下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承諾,但香港的高度自治與公民權利過去數年不斷遭到改變。 要談論香港是否「新的西柏林」,必須先了解德國當年被瓜分的歷史。

  5. 2021年11月12日 · 美國就中美科技戰有新舉措。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周四簽署《安全設備法案》 (Secure Equipment Act),阻止中企華為和中興等被視為安全威脅的公司獲得美國監管機構頒發的新設備許可證。 《安全設備法案》稍早前在參議院和眾議院得到通過,拜登周四簽署。 法案要求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不再審查或批准任何對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的設備的授權申請。 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卡爾 (Brendan Carr)表示,自2018年以來,該委員會已經批准了3,000多份華為的申請。 卡爾說,這項法律將有助於確保華為和中興等公司的不安全設備不再被安裝入美國的通信網絡。 華為組建五大軍團 任正非籲為國捨命:和平是打出來的.

  6. 2020年9月29日 ·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9/29 15:04. 最後更新: 2020/09/29 15:04. 分享: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John Mearsheimer認為,中美戰爭的可能性比預期高,南海、台灣、東海的潛在衝突點。 中美角力持續升級,外界更憂「新冷戰」或變成熱戰。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認為,美國試圖打壓中國經濟、瞄準科技業,關鍵在於不容忍平起平坐的競爭者。 對於美中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他認為比其預期的更高,潛在衝突點包括南海、台灣和東海,戰爭可能性比美蘇冷戰時期更大,悲觀的是他看不到出路。 《德國之聲》報道,米爾斯海默多年前預測,中國的崛起 將導致美中之間的衝突,他近日再接受專訪時,對於美中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更悲觀了一點。

  7. 2020年10月27日 · 美國大選11月3日(下周二)舉行,時值中美關係陷入數十年低谷,特朗普政府內部鷹派勢力更高舉意識形態大旗,嘗試將「中國」與「中共」分割包圍,但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相信不吃新冷戰一套。 拜登向傳媒表示,美國的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