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英語: 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 HKDSE 或稱 HKDSE Examination ),慣稱「文憑試」或「 DSE 」,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自2012年起舉辦的公開考試,為六年制中學的畢業試。

  2. 1 天前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英語: 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 HKDSE 或稱 HKDSE Examination ),慣稱「文憑試」或「 DSE 」,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自2012年起舉辦的公開考試,為六年制中學的畢業試。

  3. 2024年5月18日 · 编.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英语: 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 , 缩写 为 HKDSE 或称 HKDSE Examination ),惯称“ 文凭试 ”或“ DSE ”,是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自2012年起举办的公开考试,为六年制中学的毕业试。. 该考试是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的 ...

  4. 2024年5月16日 · Paper 2 Listening and Integrated Skills 2小時 30% Paper 3 Listening and Integrated Skills Part A Compulsory Part Part B1 Easier Section Part B2 More Difficult Section 2小時 30% Paper IV Oral English Section A Reading and Dialogue Section B Conversation

    • 歷史與發展
    • 委員會
    • 秘書處
    • 管理層
    • 財政
    • 服務
    • 異常事件
    • 批評
    • 辦事處及聯絡方法
    • 評核中心

    1977年5月5日,香港法例第261章《香港考試局條例》(2002年修訂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條例》)正式通過,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前身香港考試局隨即成立,並在同年8月1日正式運作。由1978年起,香港考試局接辦一年一度的香港中學會考(HKCEE),另承辦約35項國際及專業考試,考生人次約12萬6千人。香港考試局又於1979年開始接辦香港中文大學入學資格考試(CUHK Matriculation Exam),並易名為香港高等程度會考(已於1993年停辦);及至1980年該局更接辦香港大學入學資格考試(HKU Matriculation Exam),並易名為香港高級程度會考(HKALE)。每年報考這兩個公開考試的人數合共超過100,000人。 除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外,考評局亦為小學及初中...

    考評局委員會是考評局的監管組織,轄下設有多個委員會,在不同範疇為考評局提供協助及意見。 委員會由17名委員組成。委員會的成員由特區政府行政長官委任,主要來自中學、高等院校、課程發展議會、職業訓練局及教育局,同時亦有工商及專業界別人士。委員會包括6名當然委員及11名委任委員。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秘書處共聘用超過300名全職人員為公眾服務,以及處理考評局委員會及其轄下事務委員會的工作。在每年的考試季度,考評局均會聘用接近8,000名工作人員,擔任試卷擬題員、審題員、閱卷員、校對員、題目核分員、口試考官及監考員,而大部分均為中學及大學的資深教師。考評局秘書處由秘書長及副秘書長領導。

    考評局主席及副主席由政府委任,任期一般為3年。人選通常來自商界的專業人士、中國內地全國政協、教育界或學校校長等。 現任管理層 1. 主席:容永祺先生(Mr Yung Wing-ki, Samuel, SBS, MH, JP)(2018年9月1日至今) 2. 副主席:邱少雄先生(2022年9月1日至今) 3. 秘書長:魏向東教授(Prof Wei Xiang-dong)(2021年3月1日至今) 4. 副秘書長:已於2015年前取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考評局是政府成立的法定機構,但財政獨立,以自負盈虧運作,政府並沒有為考評局提供經常性資助,考評局的最主要收入來源是考生應考公開考試所繳付的考試費,包括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另外是協助舉行考試的服務費,包括政府機構及專業團體委託的資格考試,以及受海外機構委託的考試。其他收入包括出版刊物、統計及評核服務,該局會定期發刊其主辦考試的過往試題,供考生或導師購買作為練習,還有關於考試的統計報告及詳細分析資料供學校採購。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作為考評局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考試費上的收入在2016至17年度佔整體收入約45.6%。惟香港多年來都處於低出生率,中學畢業生人數連年遞減,影響考評局的收入,從2014年起已因此錄得虧蝕,需要靠儲備維持服務,同時增加考試費,另推行節流措施,必要時向政府申請一筆過撥款維持獨立...

    2009年,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舉辦包括超過200個國際及專業考試。包括香港中學會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香港普通話水平測試、香港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全港性系統評估、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生考試、AP考試、SAT、ACT等。 考評局一直致力確保考生在公平的環境下應考,考評局亦特別為有視障、語障肢體殘疾及其他學習障礙的考生提供特殊考試服務,如為視障考生提供點字機或放大鏡;為考生提供放大試卷的服務等。 除以上考試外,考評局亦為近130個國際考試機構及專業團體,舉辦超過200個考試,以滿足香港社會人士,希望通過考取不同資格以提升個人成就的需要。如每年報考人數眾多的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考試、托福考試等,亦是由考評局舉辦;而近年報考人數攀升的專業考試,如「認可財務策劃師(CFP)資格認證考試」及特許金...

    1997年試題審查委員會秘書長向兒子洩漏多科中學會考試題答案

    多名閱卷員報告指同一考生於多科會考獲得異常高分,而其答卷之答案與評卷參考幾乎完全相同,甚至把標準答案的一些錯處搬字過紙,考試局遂懷疑有內部人員在考試舉行前向應屆考生洩漏多科試題及評卷參考,認為事態嚴重,向廉政公署求助。 廉署經向涉案考生之就讀學校查證後,發現其學業成績平常,科科摘優的可能性不高,更揭發其父親為考試局經濟及政府與公共事務科試題審查委員會秘書長麥長華,於是對麥父展開調查,並向法庭申請手令搜查其寓所及辦公室,結果搜獲多科應屆會考評卷參考及多條夾萬鎖匙,隨即拘捕麥氏父子,並知會考試局調查進展, 局方決定在案件審結前不向涉案考生發放成績。麥長華在廉署人員警戒下承認盜取及複製同事之夾萬鎖匙,然後從夾萬取出並複印八科試題及評卷參考給兒子熟讀,兒子於應考時把答案默寫於答題簿上獲取佳績,涉及科目包括英國語文(課程乙)、中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和歷史。廉署起訴麥長華「准許他人取閱考試局試題」罪,他於東區裁判法院首次提堂時承認控罪以求減刑。資深大律師王正宇為麥長華求情時表示, 麥氏家族中多人因遺傳病英年早逝,被告因而憂慮自己或會早死,故希望兒子早日成才成為家庭支柱。裁判官...

    五年遺失77份試卷

    申訴專員公署於2004年3月揭發考評局在過去五年遺失多達77份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及香港中學會考的考生答卷,不但沒有通知考生,也未有按程序追究責任,申訴專員公署直指考評局失職,損害公眾對香港考試制度信心。申訴專員公署在調查中發現,有一名評卷員在2000年的公開考試遺失多達7份試卷,考評局在沒有通知考生的情況下,只給予考生一個評估分數,也沒有披露評估的依據,對於遺失試卷也沒有詳細調查及追究責任,更未有訂立懲處機制,申訴專員公署指遺失試卷是考評局失職,對考生不公平。考評局回應承認過去確有遺失試卷,而且很少評卷員會被處分,對於受遺失試卷影響的考生設立重考則有資源問題,因為單是重擬試題的涉款已數以萬計。考評局又稱發現遺失試卷後,會以考生該科其他考試的成績評分,如該科只有一次考試,則參考校內成績及其他考生表現評估分數。 考評局被揭發多年來遺失試卷的失職後,於2004年起會通知受影響考生,考生如果不接受評估分數可選擇免費重考。考評局又稱為防止經常發生遺失試卷,會加強試卷交收的管理,同時引入網上評卷,減少遺失試卷的機會。

    2005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卷一及卷三)

    2005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下稱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下稱中化科)考試發生了一系列的爭議,當中以閱讀理解部份的「攪切榨」爭議最廣為人知。 2005年4月8日舉行的高考中,文化科卷一乙部閱讀理解,試卷臨時改變考核方式,由2000年開始的考察速讀改回精讀,問題形式由填充題及多項選擇題改回考問答題,篇章由6篇短篇改回3篇長篇,影響考生表現,並引起多名考生向考評局投訴。而其中的閱讀篇章《中年是下午茶》(香港文學家董橋作品)被考生批評過於艱深,其中一條問題問及文章內「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中「攪」、「切」、「榨」三字在文中的意思,由於太過艱深引起普遍考生的不滿,並以「攪切榨」一詞作為表達不滿的用語。 至於翌日2005年4月9日舉行的高考中化科卷三聆聽理解,處境為一群醫生討論歷史人物。其中一名黃先生說到王莽、希特勒和周公,指首兩個人是「煽惑者」,「煽惑者」指的是「有人喺(在)公共事務上,先盡量討好民眾,利用佢嘅(他的)情緒煽風點火、矇蔽歪曲,攻擊同(與)自己唔(不)同意見,以達到個人目標」(括號內為粵語口語用語的書面語文字)。這被外界指責為「政治洗腦」。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前...

    2009年,申訴專員公署接獲涉及考評局的投訴較2007年大增超過三倍。申訴署總調查主任鄧健章表示該局在行政體制上存在問題。他又指出該局負責覆核試題工作的評核發展經理,同時兼任試卷擬題員,存在角色衝突。而申訴專員黎年也指所有試題均經過兩次試做及九次校對,結果仍然出錯,反映該局職員得過且過。據申訴專員公署報告指出,考評局有八宗罪:

    灣仔辦事處: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0號修頓中心12-14樓
    新蒲崗辦事處:九龍新蒲崗爵祿街17號
    秘書處: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48號陽光中心7樓
    查詢電話:(852)3628 8833
    灣仔評核中心: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0號修頓中心13樓
    新蒲崗評核中心:九龍新蒲崗爵祿街17號202室
    荔景評核中心:新界葵涌荔景邨小學第一校舍
    荃灣評核中心:新界荃灣城門道7號
  5. 試題內容 爭議試題是在2020年5月14日舉行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考試卷一必答題第2題 [8]。試題提供兩項資料,共三篇文獻 [9] : 資料C:引用日本 法政大學校長梅謙次郎在1905年出版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清朝教育家范源濂向他稱大清國有意改革,但修讀法政課程要六、七年時間,希望他作為法 ...

  6. 必修部分的設立原意是供將來不打算攻讀對數學水平有要求的學系、或是數學能力較低的高中學生修讀,程度屬基礎,強制所有高中學生學習和應考;單元一和單元二屬於延伸部分,設立原意是供需要掌握更多數學知識的學生修讀,程度比必修部分深奧 [13] 。 單元一对应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前「 香港中學會考附加數學科 」,以及「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應用數學科 」試卷二中的 統計學 及數值分析部份(但不包括該科的卷一,更早期為該科幾乎唯一構成部份的 理論力學 。 [i] )和「 香港高級補充程度會考數學與統計學 」 [14]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