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播报 编辑 讨论. 佛教作品. 收藏. 0. 大般若经 (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 佛教 经典。 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 为宣说 诸法皆空 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 唐玄奘译。 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 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 八千颂般若 》)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 成书 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 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 贵霜王朝 时广为流行。 梵本多数仍存。 书 名. 大般若经. 类 别. 佛教经典. 译 者. 唐玄奘. 外文名. Mahāpraj āpāramitā-sūtra. 全 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 《观音心经》(又称为《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详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个字 [1] ,当时有多种译本,其中以大唐玄奘所译为主。 中文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外文名. 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简 称. 《心经》 字 数. 二百六十七字. 句 数. 五十四句. 翻 译. 玄奘. 目录. 1 心经出处. 2 原文释义. 3 心经内容. 4 佛教意义. 5 甚深境界. 6 艺本作品. 7 作品赏释. 心经出处. 播报. 编辑. 怀禅书法《心经》125×30cm.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3. 印度佛教中所说之魔王,又称魔罗,经典中常作“魔旬”。此魔王常随逐佛及诸弟子,企图扰乱他们修炼。魔王旬的前世【杂宝藏经】 (八一)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旬欲来恼佛缘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恶魔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 ...

  4.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 ...

  5. 别 名. 三启经. 类 型. 经典. 作 者. 义静法师. 所属教派. 佛教. 经文全文. 稽首归依无上士,常起弘誓大悲心。 为济有情 生死流 ,令得涅盘安隐处。 大舍防非忍无倦,一心方便正慧力。 自利利他悉圆满,故号调御 天人师 。 稽首归依妙法藏,三四二五理圆明 。 七八能开四谛门,修者咸到无为岸。 法云法雨润群生,能除热恼蠲众病 。 难化之徒使调顺,随机引导非强力 。 稽首归依真圣众,八辈上人能离染。 金刚智杵破邪山,永断无始相缠缚。 始从鹿苑至双林,随佛一代弘真教。 各称本缘行化已,灰身灭智寂无生。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生者皆归死 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 无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 劫尽皆坏散. 大海深无底 亦复皆枯竭

  6. 波尔布特(高棉文:ប៉ុល ពត;英文:Pol Pot,1925年5月19日—1998年4月15日),原名沙洛特绍(英文:Saloth Sar,高棉文:សាឡុត ស),民主柬埔寨最高领导人(1975年—1979年),曾任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民主柬埔寨总理。波尔布特在金边读 ...

  7. 路易十四(法语: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旁(Louis-Dieudonne),自号太阳王(法语:le Roi du Soleil),是 旁王朝 的 法国国王 和 纳瓦拉 国王。. 在位长达72年110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 世界历史 中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