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 種語言. 香港繁體. 工具. 《 東方新地 》(英語: Oriental Sunday )是 香港 的一本娛樂 雜誌 ,原是 東方報業集團 旗下的雜誌,與《 東周刊 》是姊妹關係。 後來 楊受成 所創辦的 英皇集團 銳意發展媒體業,在2001年同時收購了《東方新地》和與《 東周刊 》兩本雜誌(後者已於翌年售予 星島新聞集團 ),繼續以 週刊 形式出版,歸由 英皇集團 旗下的 新傳媒集團 管理。 新傳媒集團從2016年10月13日起,逢星期四,《 新假期周刊 》、《東方新地》、《 新Monday 》、《more》四本雜誌合併一書,消息指集團裁員過百人。 [1] [2] 內容及讀者 [ 編輯] 《東方新地》周刊現為一書二冊,分別有《東方新地》主書及《More》。

  2. 東方新地 》(英語: Oriental Sunday )是 香港 的一本娛樂 雜誌 ,原是 東方報業集團 旗下的雜誌,與《 東周刊 》是姊妹關係。 後來 楊受成 所創辦的 英皇集團 銳意發展媒體業,在2001年同時收購了《東方新地》和與《 東周刊 》兩本雜誌(後者已於翌年售予 星島新聞集團 ),繼續以 週刊 形式出版,歸由 英皇集團 旗下的 新傳媒集團 管理。 新傳媒集團從2016年10月13日起,逢星期四,《 新假期周刊 》、《東方新地》、《 新Monday 》、《more》四本雜誌合併一書,消息指集團裁員過百人。 [1] [2] 內容及讀者. 《東方新地》周刊現為一書二冊,分別有《東方新地》主書及《More》。

  3. 2024年2月15日 · 东方新地 》(英语: Oriental Sunday )是 香港 的一本娱乐 杂志 ,原是 东方报业集团 旗下的杂志,与《 东周刊 》是姊妹关系。 后来 杨受成 所创办的 英皇集团 锐意发展媒体业,在2001年同时收购了《东方新地》和与《 东周刊 》两本杂志(后者已于翌年售予 星岛新闻集团 ),继续以 周刊 形式出版,归由 英皇集团 旗下的 新传媒集团 管理。 新传媒集团从2016年10月13日起,逢星期四,《 新假期周刊 》、《东方新地》、《 新Monday 》、《more》四本杂志合并一书,消息指集团裁员过百人。 [1] [2] 内容及读者 [ 编辑] 《东方新地》周刊现为一书二册,分别有《东方新地》主书及《More》。

    • 公信力評估
    • 爭議
    • 外部連結

    2006年民調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2006年就「本地傳媒公信力」作出的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在市民或新聞從業員的角度出發,比較以往數據,香港的新聞公信力跌至新低。 右示圖表是香港新聞從業員及市民對本地傳媒公信力的評分,從新聞從業員的調查可見,在2006年的調查中,24間傳媒機構裏只有3家屬「良好」評級,獲評7分以上。而2001年前則有7家。而24間傳媒機構中,除了《蘋果日報》,其餘評分全部下跌。電子傳媒分數跌得最多的是亞洲電視,下跌了1.03 分;報紙方面則是《星島日報》,下跌0.85分。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指出,在1990年、1996年、2001年及2006年的4次記者調查中,以今次評分最低,他認為這與傳媒機構予人的政治立場,以及傳媒報道時有否渲染暴力、色情及煽情的因素有關。陳韜文說,在政治立場方面,「(傳媒)機構是否有獨立性、予人敢言風格,還是對權力中心自我審查」會影響評分。他說,自我審查可以源於對北京政府、港府甚至財團;評分大跌或可能是因為予人印象「立場不夠中立,立場靠邊站」有關。至於市民評分與記者不同,陳韜文解釋說,市民對新聞傳媒的印象及評價往往不及前線記者敏...

    2007年民調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07年10月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市民對新聞自由滿意程度上升,可是仍有近半數受訪者認為,香港傳媒有自我審查,逾六成受訪者認為,傳媒批評中央政府時有顧忌,負責調查的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認為,近半年市民對傳媒整體滿意度有改善,相信與傳媒未有再出現負面新聞有關。 以下將從傳媒公信力的問題爭議點及一系列事件探究問題所在。

    2012年民調

    根據2012年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顯示,香港市民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滿意程度大幅度地回落至2005年8月的水平,有接受訪問的市民認為香港傳媒有誤用或者濫用新聞自由;對於香港新聞傳媒整體公信力的評分就變化不大,評分為6.16,比起6個月前下跌了0.06;對於新聞自由的滿意率為54%,下跌了15%。

    政治立場

    在1960年代,電子媒體尚未於香港流行、仍以報紙為主流媒體時,香港傳媒的政治立場大多數皆已堡壘分明。196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陳毅在北京對日本記者團發表「核褲論」,聲稱「不管中國有多窮,我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明報》於是發表題為《要褲子,不要核子》社評,於文中反駁陳毅提出之觀點,並指出目前人民生活依舊困頓,中國政府執意實行兩彈一星計劃並無用處,即使製造了原子彈亦不會躋身大國之列,與其發展軍備,倒不如先改善人民生活。此論發表後,引起軒然大波。立場親共的《大公報》、《文匯報》、《新晚報》、《香港商報》、《天天日報》等左派報章猛烈圍攻《明報》。《明報》發表《我們關於褲核問題的十點立場》社評,甚至不惜以全部版面闡述對「核褲論」自始至終堅持的立場。1964年10月末,《明報》刊登影片《血手印》宣傳廣告中,有一些較為血腥的驚嚇性詞句,而《明報》則漏印「廣告」二字,因而被誤為新聞報道。《大公報》藉此指責《明報》發表「妖言和妖術」言論,更重提「核褲論」指責《明報》「造謠生事,大發反華妖論」。後來其他左派報章(《文匯報》、《新晚報》、《香港商報》、《晶報》、《正午報》、《香港夜報》...

    不良意識

    香港傳媒一向被詬病為渲染色情、暴力及偷拍名人的風氣盛行,對香港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意識形態有不良影響。

    自我審查

    2009年為六四事件二十周年紀念,南華傳媒集團旗下的君子雜誌一篇有關六四事件的專題報導被雜誌社高層臨時抽起,而有關記者事後被解僱。 美國國務院發表2009年人權報告,指出香港傳媒出現自我審查,更點名批評南華傳媒旗下的《君子》雜誌臨時抽起十六頁六四專題報道。人權報告評估香港形勢時指出,部分傳媒出現自我審查情況,當中大量傳媒機構老闆在中國有生意往來,令人懷疑傳媒在報道時,會顧及老闆的生意利益。 2010年4月,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最新調查,48%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傳媒自我審查,59%的人認為傳媒在批評北京中央政府時有所顧忌。

    香港電台 - 傳媒透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市民對傳媒公信力的評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東方日報 》是 香港 的一家中文報章,由 東方企控集團 (前稱東方報業集團)發行,屬該集團 旗艦 報章,創刊於1969年1月22日。 《東方日報》於1995年即創下單日83萬份沽清的銷售紀錄 [1] ,自稱以超過348萬讀者數位居全港第一 [2] 。 集團另一報章《 太陽報 》曾亦高踞全港銷量季軍(然而隨着香港紙媒市場日漸萎縮已經在2016年停止發行)。 《東方日報》曾經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政治立場被認為是親 泛民主派 但現已停刊的《 蘋果日報 》。 《東方日報》的相關網上版為 東網 和 東網電視 。 背景 [ 編輯] 參見: 東方企控集團.

  5. 新傳企劃 (英語: New Media Lab , 港交所 : 1284 ),是一間於香港營運的數碼媒體公司及內容出版商,並透過旗下的 新傳媒集團 (英語: New Media Group )所經營的多個媒體品牌,在多個出版數碼平台提供發放內容。 媒體品牌 [ 編輯] 在2023年新傳媒集團旗下擁有東方新地 》、《 新假期 》、《新假期Jetso》、《 新Monday 》、《more》、《Sunday Kiss 親子童萌》、《GOtrip》、《經濟一週》、《SSwagger》及《Madame Figaro HK》,提供旅遊及娛樂、餐飲、時尚及生活、運動、財經及分析和本地文化及趨勢等。 該集團發展全面的線上線下平台和社交網絡,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去接觸不同的目標客戶。

  6. 東周刊》、《東方新地》、《東Touch》 [編輯] 集團於1992年10月29日所創辦,當年以爭奪《 壹週刊 》大眾化中青年讀者的市場推岀市場。 {{Fact|直至2001年9月東方報業集團以6,500萬港元出售東周刊東方新地予楊受成旗下的英皇集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