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日 · 聚焦臺灣保險業2022年的整體表現與2023年的趨勢展望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指出2022年市場的關鍵字是俄烏戰爭」、「通膨升息」,其中最為關鍵的影響是通膨」。 造成2022年劇烈通膨的因素有三包括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美國在疫情危機高峰期間所採取的高度財政及貨幣寬鬆措施全球供應鏈斷鏈以及俄烏戰爭所導致的能源及大宗物質價格飆漲。 桂先農解析,中央銀行升息及縮表,可以處理過去寬鬆政策所產生的「需求面通膨」,但無法解決供應鏈破壞及俄烏戰爭所導致的「供給面通膨」,美國聯準會針對供應鏈及俄烏戰爭也無能為力,但美國通膨情況嚴重,解決過去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所產生的通膨是當務之急,也導致美國聯準會啟動近4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升息政策。

  2. 2023年8月1日 · 展望後疫情時代面對疫情共存經濟下行以及持續未止的俄烏戰爭和美中對抗在嶄新的經濟環境局勢下每一個產業別都將迎來新面貌與新挑戰保險業也不例外。 以法規制度面來看,2026年臺灣保險市場將接軌IFRS 17及ICS 2.0,預計會對保險公司的商品設計與內容等帶來重大改變,也會影響到客戶的消費行為;另一方面,2025年臺灣將迎接超高齡社會,醫療、退休養老、長照等重要風險區塊,都會是客戶的顯性需求。 除此之外,近期相當火熱的AI,可以想見對於未來幾年保險科技的發展也會帶來相當快速的轉變。 保險業務員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該具備什麼樣的從業認知? 我認為,有2個部分是特別需要聚焦、正視之處。 一、保險從業人員須具備匹配市場客戶需求的專業度。

  3. 2022年11月1日 · 從今年年初以來臺灣社會與經濟面臨非常多的挑戰不管是從俄烏戰爭引發國際情勢動盪地緣政治帶來的緊張情勢還是臺灣正處於選舉期所導致的社會不安眾多變動因素間接或直接的影響到股市債市以及匯市上的劇烈波動種種經濟指標下滑加上通貨膨脹讓今年一直處於不穩與不安的狀態無論是投資或是日常生活都受到相當大的衝擊。 在人類的歷史中,風險從來沒離開過我們。 在保險工具尚未成熟之前,我們面對風險時就必須直接改變風險的樣態,或是試圖直接降低風險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但這件事放在今日的環境,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得到,以致大多數人在面對風險來臨時仍只能被動承受。 而在有了保險後,我們能用一個非常簡單而且很容易接近的方法,就可以取得各式各樣「對付」風險的工具。

  4. 2023年2月1日 · 2022年雖然已經過去但許多不確定因素與影響依然延續至今如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甚至是延續多年的中美貿易戰等無一不是持續影響至今可以預見2023年依然會受到這些因素影響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環伺下我們勢必要學會預判」,這是每一個國家元首與部會首長或者每間公司高層主管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才能帶領國家與企業走上正確的道路。 而作為個人,面對2023年未知的未來,我們也需要具備「預判」能力,才能夠協助自身未來得以走向坦途。 但是該如何「預判」? 如何讓自己具備預判未來的能力? 國家與企業的預判牽涉十分廣泛,我不敢妄作評論,不過對於個人的預判能力,我還是有一些個人心得,這源自於我過去40多年的親身經驗。

  5. 2024年1月1日 · 此外近來地緣戰爭頻傳不僅烏俄戰爭持續至今以巴衝突迅速升溫也受到普遍的關注使得營運持續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Plan議題受到矚目馬君碩說明當某地發生重大事件時客戶或投資人會期待公司保有備援的場所讓公司保持正常營運,「以全球人壽來說我們已經有一個真正的備援中心確保客戶的交易和公司國內外資產的交易在突發狀況下能夠持續進行。 看見商品趨勢,抓住市場需求與契機. 挑戰與機會並存,提及商品創新與開發,馬君碩指出:保障型保險發展強勁,樂齡族群保障成趨勢。 即使2023年總保費呈現衰退情況,受到高利率環境影響,加上為了接軌IFRS 17財務制度下的調整,健康險、傷害險等保障型保險,在2023年都表現亮眼,收入穩定增長。

  6. 2024年1月1日 ·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匯率的風險而近年烏俄戰爭以及以巴衝突的影響下連帶影響國際經濟情勢進而使匯率較為波動而為避免投資風險保險公司也會找尋避險工具來規避但如此不僅會使得避險成本加重同時投資績效也會受到影響美國聯準會的強勢升息是為了解決通膨問題但相信不會是長期的舉措會慢慢回歸一般的市場機制水準利率回歸平穩時保險公司的經營壓力也會減少

  7. 2023年1月1日 · 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通膨升息兩岸局勢緊張等不確定因素影響2022年全球經濟環境劇變為歷史罕見。 尤其,全球股市波動劇烈、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造成債券價格下跌,臺灣壽險業者渡過了一個艱鉅且具有挑戰的一年。 2022年前10個月臺灣整體保險業首年度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22%,其中,投資型商品、傳統型保單分別下滑36%、5%,以投資型商品衰退尤鉅。 分析其原因,是因為資本市場波動大,保戶大眾考量風險對投資型商品意願趨於保守。 有鑑於此,南山人壽代理總經理范文偉表示,公司在2022年調整銷售策略並加速轉型,為因應多變的市場環境,也持續推出臺、外幣各式傳統型保險商品,讓民眾能有更多元的配置與選擇;另外,為接軌IFRS17及因應高齡化趨勢,更加強推動保障型、高齡化商品及健康促進概念商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