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9日 · Ubuy分析了香港各購物地在Instagram上的標籤(Hashtag)數量,發現尖沙咀海港城以逾32萬條標籤帖文排名第一,其次是由荔枝角工廈活化而來的創意文化產業商場D2 Place(逾18萬條標籤帖文)。

  2. 2023年12月12日 · Instagram年終報告調查2024年趨勢發現,三分之一的Z世代將「自主創業」作為積纍財富的最佳途徑,98%的人在職場生涯的開端就已經對工作倦怠。 該調查數據來自印度、巴西、韓國、英國和美國的5000名Z世代受訪者。 低薪高消費 Z世代不再相信「美國夢」 「美國夢」是曾經人們的理想生活狀態:你只需要穩定在一家公司埋頭苦幹,就能升職加薪買一棟豪華別墅。 但這個論調已經和Z世代所處的環境相去甚遠了,年輕人越來越不相信這個夢想,因為與房地產市場的戰鬥如今可以説是艱苦卓絕,而加薪往往需要跳槽來實現。 初入職場的新人拿著初級工資,沒有財富積纍,經濟上非常脆弱。 再加上過於昂貴的物價,許多新人因此在經濟上沒有安全感,或會為了維持生計而過度工作。

  3. 2019年3月14日 · 強積金的強制性常引來打工仔批評BCT銀聯集團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劉嘉時認為投資市場在這19年經歷不少大風浪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或多或少會影響打工仔對強積金的信心。 但在近年,打工仔眼見強積金累積下來開始見成果、有回報,對投資強積金的態度愈趨正面。 據積金局去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強積金帳戶人均有19.7萬元。 電子化有望帶動基金減費. 積金局正開發強積金電子中央平台「積金易」,希望減低受託人管理強積金時的行政開支,方便打工仔管理帳戶。 劉嘉時坦言,在「積金易」正式啟用之前,公司需準備額外的工夫,包括開發公司應用程式及鼓勵僱主使用電子平台等,都會增加短期的行政開支。 但長遠而言,電子化能減低紙本的行政開支,強積金帳戶的數據能集中處理,相信有望帶動基金減費。 增自願性供款扣稅優惠吸引.

  4. 2012年4月13日 · 本周最受注目的科技界大事,自然是社交網絡facebook宣布斥資10億美元收購拍照應用程式Instagram的開發商。 10億美元對一家成立僅1年多的公司來說,可謂天降橫財,創辦人袋袋平安之餘,也反映出現今的科技及互聯網業界,果真是社交為上,沒有社交概念的便沒有發財的空間。 根據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所言,收購Instagram並不是facebook經常作的商業行為,對facebook而言這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我們首次收購一家產品有這麼多用戶的企業……我們不打算有更多類似的收購。 薑餅人作為iPhone用戶多年,早知道Instagram這個程式,但正如跟成千上萬的拍攝及相片相關程式一樣,很快就會被放在手機內,久不久才會開啟一下發張照片。

  5. 2020年11月26日 · BCT銀聯集團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劉嘉時從事MPF業務整整20年她亦是6萬多名MPF百萬戶的其中一員。 她接受《iMoney》訪問時表示,滾存百萬元MPF的心得是進取,透露自己的MPF大部分時間是100%投資在股票基金,近來以中港股票為主。 她舉例指,保守基金回報率成立至今年率化回報普遍不足1%,但股票基金則有5%左右,作為長綫投資,兩者的差距十分大。 她坦言,MPF成員要承擔自己的投資決定,若果不擅長投資,她提議選擇「預設投資策略(DIS)」或中風險基金。 莫估市 別太頻繁轉換MPF. 其次,劉嘉時不建議打工仔太頻繁轉換MPF,一年可以審視三、四次,每季看一看,她坦言自己甚少轉換基金,若對中港股市的後市不放心,也不一定要轉走,可暫時將新錢放進其他基金,例如考慮放到DIS或債券基金。

  6. 2018年10月9日 ·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李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隨着KOL的數量增加,網紅數據分析平台就提供了綜合的數據給廣告商參考。 【KOL排名】本港10大KOL 你識幾多個? 撰文 : 曹佩鈞 本網記者.

  7. 2019年10月2日 · Watch on. 一分鐘短片. 在港打工難出頭? 90後女生 創業路飛馳(短片) 有人說: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未來都是屬於年輕人。 放眼現時的香港,究竟年輕人們是否能夠真正掌握屬於他們的年代、屬於他們自己的未來? 我們就找來幾位年輕人,請他們分享一下,他們如何鋪路去實踐那一個在時代狹縫中依然拼命綻放的夢想。 20歲、正就讀大學的Hoiyi,有感要在香港生活不容易、又覺打工無出頭,年紀輕輕便一心一意向着創業之路進發。 於去年底就已經開始營運一間IG網店,為客人訂製各種個人化商品,例如人像燈、月球燈、拼圖、攬枕、月曆、迷你攬枕鎖匙扣等,只她喜歡製作各種小禮物送人,希望將各種有趣的小禮物分享給別人。 【90後,追夢吧! 系列訪問二】 19歲大專生邊學邊做 夢想創個人品牌 設攝影工作室(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