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盡量選吃原型食物。Naidoo考慮膳食成份時,優先選用未經加工或盡量少加工的食物,亦即是原型食物(Whole food)。她舉例指,蔬菜、漿果、未加工的穀物和豆類是纖維的重要來源,對於腸道健康和創造益生菌繁衍的環境很重要。
    • 廣泛享用五顏六色的食物。從深綠色的西蘭花和菠菜,到明亮的黃色胡蘿蔔和辣椒,Naidoo表示進食各種顏色的食物,可以確保多樣又穩定的營養供應,對於大腦的正常功能和平靜清晰的思維至關重要。
    • 放大微量營養素攝取。Naidoo指出,複合維他命B、C、D和E,以及鈣、鎂、鐵和鋅等礦物質都是重要的微量營養素,有助減輕焦慮。缺鐵是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症,有機會造成貧血。
    • 優先考慮健康脂肪來源。Naidoo指出,人類大腦是由60%脂肪組成。因此,穩定供應健康脂肪是保持大腦健康和消除焦慮的其中一種最重要因素。橄欖油和酪梨油(即牛油果油)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促進良好的腸道和代謝健康,應用作主要食油兼主要脂肪攝取來源。
  1. 2021年6月6日 · 他在一項隨機對照研究中從43名患有代謝綜合症的兒童的飲食中剔除了糖份用澱粉代替了糖此舉竟可每天減少約400卡路里的攝取這些沒有加糖的食物令孩子保持體重穩定10天後受訪兒童的代謝問題及健康都獲得改善研究人員測量了他們的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和肝臟脂肪發現他們皮下脂肪沒有改變因為他們沒有減肥內臟脂肪腹部脂肪則下降了7%肝臟脂肪最有效果下降了22%。 9種有營食物推介 . 點擊圖片放大. +6.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節錄) 【原文: CNN:加工食物如何引發 與飲食有關的疾病 (收費文章)】 =====. 緊貼最精準、最快的財經新聞資訊,立即免費下載使用【 按此 】 欄名 : 知多啲. 吃了不潔、不當的食物,輕則肚皮受苦、長期則可能有礙健康致病。

  2. 2021年10月14日 · 1. 選擇健康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人一定要少吃,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影響血糖水平。 因此,重要一點是需要了解哪些食品含有碳水化合物,然後從中揀選相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並注意食物分量。 較健康碳水化合物包括全麥食品、蔬菜和水果、豆類和奶製品。 同時,少吃白麵包、白米飯和高度加工食品等這些精緻碳水化合物。 2. 鹽多必失. 吃鹽過多增加高血壓風險,它反過來又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風險;而糖尿病患者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本來已經比一般人高。 每天最多不要超過6克鹽(大約一小茶匙),但留意很多成品和半成品食品中已經含鹽,所以要盡量減少吃加工食品,如果不確定含鹽量,仔細查看食物標籤是上策。 3. 多吃豆類和魚類. 各種豆類蔬菜、豌豆、扁豆富含纖維,對血糖影響不大,可以作為肉的替代品。

  3. 2019年10月27日 · 各國設營養標籤等級制. 不少國家都會設法讓消費者明白產品是否健康,例如澳洲有所謂「Health Star Rating」,綜合食品養份給予其0.5至5粒星,對無暇細閱營養標籤的消費者而言較為方便,只需明白星星愈多意味愈健康。 澳洲的食物印有「Health Star Rating」,顯示食物健康程度。 英國亦有交通燈標籤制,食品中的脂肪、飽和脂肪和鹽的含量以紅(高含量)、黃(中含量)及綠色(低含量)標示,即標籤愈綠意味愈健康。 但英澳兩地的此類標籤均是自願性質。 英國交通燈標籤制。 港府早在2008年已要求包裝食品需印有營養標籤,同時允許鈉、、脂肪含量較低的食品在包裝上聲稱「低」或「不含」。 不過,食品中此類營養素含量若較高,則毋須標明,不熟悉營養標籤的市民可能誤墮健康陷阱。

  4. 2019年7月20日 ·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英國皇家兒科與兒童健康學院一份報告部分幼兒食物含糖量高就算標榜無糖也含有來自蜜糖和水果的糖份在內父母或照顧者要留意幼兒的糖份攝取否則過多糖份有機會增加日後衍生癡肥及糖尿病風險。 幼兒日常飲食太多糖份,可令他們蛀牙、肥胖,對正餐無胃口興趣缺缺,與過多甜食息息相關。 負責上述報告的主管Prof Mary Fewtrell指出,食物生產商在包裝兒童食物加入糖漿及果汁,含糖量極高。 她表示,幼兒不應飲用含人工製造的糖份飲品和食物,應選擇來自食物的天然糖份例如新鮮水果、奶類及無糖乳製品。 4至6歲每日糖份攝入量不超過19克. 英格蘭公共衞生部(PHE)建議,4至6歲兒童每天糖份攝入量最高不要超過19克,即大約5粒方糖。

  5. 2021年1月30日 · 糖尿病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梁彥欣表示糖化血紅蛋白達9%或以上超出國際標準的7%而每超出標準1%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便高出20%至30%而65歲以下患者的風險控制和患上併發症的風險更較65歲以上長者高。 醫管局糖尿病服務中央委員會質素保證小組委員會主席蔡祥熙表示,疫情下部分病人平時食量高,但因「禁堂食」措施,進食分量減少,病情反而有改善;相反,較年輕的患者平日有運動習慣,但因疫情運動減少,病情反而惡化。 他強調,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十分影響病情的發展。 蔡祥熙解釋,年輕患者生活忙碌,難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預約求診等控制糖尿病加劇的因素不足,故血糖表現較長者差。 作者:陳麗娜. 責任編輯:劉子瑜. (節錄) 【 57%糖尿病新症 僅40至64歲 】 ====.

  6. 2021年9月11日 · 發布時間: 2021/09/11 19:00. 分享:. 因疫情影響,冷凍食物的銷售直綫上升,在香港的凍肉店像雨後春筍開到成行成市,就知需求者眾。. 冷凍食物成為餐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免產生疑問這類食物營養價值是否較低?. 反覆解凍有無問題?. 冷凍食物會否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