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廣東的龍舟 由50人撐扒的大龍,圖為2008年東區龍舟競渡大賽(香港)。 龍舟(或稱龍船)是指漢字文化圈的龍形舟,也是中國和琉球端午節競賽活動時使用的人力船隻。龍舟不單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從其引申發展出來的龍舟競賽現已發展為體育活動。

  2. 其實整個珠三角地區都有相似的趁景活動。 另外廣州市和香港都分別有國際龍舟邀請賽。 在初四晚的龍舟大賽前會有龍船飯招呼橈手。 龍舟起水打整之後,初三初四到各地遊大比試;並去拜訪關係較好的鄰村,主家村必以禮相迎,放鞭炮、敲鑼打鼓,中午用「龍橋餅」(類似核桃酥)招呼人客,晚餐就用燒豬肉、雞等宴客,互祝大賽成功。 初五大賽後,初七初八就去市郊黃竹岐去拜龍母,五月初八是龍母誕,故此廣州俗諺云:「正月生菜會,五月龍母誕」。 苗族子母舟. 龙舟由三只 独木舟 組合而成的,中间较长的一只称 母舟 ;两边的 子舟 比母舟稍短。 龙舟約長20米、寬1米。 船身由完整 杉木 挖空而成;龍頭至頸則有 水柳木 雕刻。 苗族龍舟常用於贵州苗族的龙舟节,不是比速度而是比禮物的多寡。 越南龍舟.

  3. 广东的龙舟 由50人撐扒的大龍,圖為2008年東區龍舟競渡大賽(香港)。 龍舟(或稱龍船)是指漢字文化圈的龍形舟,也是中國和琉球端午節競賽活動時使用的人力船隻。龍舟不單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從其引申發展出來的龍舟競賽現已發展為體育活動。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3月12日 · 龙舟 (或称 龙船 )是指 汉字文化圈 的 龙 形舟,也是中国和琉球 端午节 竞赛活动时使用的 人力 船只。 龙舟不单是传统 中华文化 的一部分,从其引申发展出来的龙舟竞赛现已发展为 体育 活动。 龙舟竞赛也不是中华文化专属的活动, 台湾原住民 、 苗族 、越南等,本身也有历史悠久的竞渡活动。 由于 赛龙舟 被推广成为体育项目,因此龙舟同时成为此体育项目的主要用品。 沿革 [ 编辑] 一般人可能认为龙舟是随 端午节 而出现,但其实许多端午节习俗早在 楚国 前已流传。 其中的例证有《 穆天子传 》曾载:“曾有周天子(指 周穆王 )乘龙舟浮于大沼。 ” [1] 而《 述异记 》则叙述, 吴王 夫差 作天池,池中有龙舟,日与 西施 戏水。 [来源请求] 由此看来,龙舟的出现可能是比楚国时期更早。

  6. 大澳端午龍舟節 (英語: Tai O Dragon Boat Festival )是指每年 端午節 於 香港 大嶼山 大澳 的傳統活動,使用 龍舟 進行祭祀儀式。 這項活動於2011年被列為香港首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之一。 歷史 [ 編輯] 這項活動起源於19世紀,當時大澳發生瘟疫,當地漁民於端午節將各廟宇神像放在小艇上於水道巡遊,結果瘟疫消除,便成為了每年一次的習俗。 節日儀式 [ 編輯] 現時這項活動由大澳三個傳統漁業行會舉辦,包括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

  7. 賽龍舟 ,或称 龙舟竞赛 、 龍舟競渡 、 龍舟競漕 、 扒龍舟 、 扒龙船 ( 臺灣話 :pê-lîng-tsûn,台灣及閩粵地区惯称),是 赛艇運動 之一,也是一些 東亞 地區的地方民俗活動,於特定 節日 或喜慶場合舉行。 現時龍舟競賽已發展為一項水上 體育運動 ,在世界各地一些沿海、沿河地方亦有定期舉行。 它除了是 中國全國運動會 的項目之一外,也於 广州 主辦的 2010年亚洲运动会 ,首次成為 亚运会 中的正式比赛项目。 沿革. 有學者指 龙舟 演变自 百越 的 独木舟 ,百越独木舟是以 蛟龙 为 图腾 。 對於龍舟和龍舟競渡的實際起源,今天仍在考究。 而龍舟競渡流傳最廣的起源是, 楚國 人為紀念投江自盡的 屈原 ,借龍舟驅散江中之魚,期望阻止魚吃掉 屈原 的身體。

  8. 龍舟 ,或稱 龍舟競賽 、 龍舟競渡 、 龍舟競漕 、 扒龍舟 、 扒龍船 ( 臺灣話 :pê-lîng-tsûn,台灣及閩粵地區慣稱),是 賽艇運動 之一,也是一些 東亞 地區的地方民俗活動,於特定 節日 或喜慶場合舉行。. 現時龍舟競賽已發展為一項水上 體育運動 ,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