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呂珊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呂珊 ( 英文 : Rosanne Lui Shan , 1964年 3月29號 —),係香港女藝人,而家係 TVB 藝員。 佢喺 香港 出世,早喺1968年大概四至六歲已經入娛樂界拍戲做童星,之後曾經做過酒廊歌手,1980年開始出唱碟。 佢2000年加入無綫電視,主要拍電視劇。 出面網頁. 呂珊 喺 香港影庫 嘅資料 (香港繁體) 呂珊 喺 互聯網電影資料庫 嘅資料 (英文) 呂珊 喺 tvb.com 嘅資料. 呂珊嘅新浪微博. 屬於6類 : 1964年出世. 3月29號出世. 香港藝人楔類. 無綫電視女藝員. 香港女歌手. 呂氏.

  2. 陳偉文 ( 粵拼 : can4 wai5 man4 ; 英文 : Adrian Chan )係香港作曲人、編曲人同音樂監製,細個自學結他,喺酒廊做過結他手,後轉職錄音室工作,逐步涉獵錄音、編曲、製作電台節目 Jingle 同ID、電視劇配樂等工作,大部份音樂理論、技術、觸覺都係自學,到依 ...

    • 粵曲文化
    • 60年代
    • 70年代
    • 1990年代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廣東歌最初都係以粵曲開始,由1930年開始就有好多人作歌,外省人叫呢啲歌做廣東音樂,不過廣東人就唔叫呢啲做廣東音樂,而叫做「小曲」,呢啲小曲都係喺啲粵曲入面抽一細段出嚟改篇,所以粵劇粵曲界對呢類「小曲」唔會當係正宗。到四五十年代,開始有人將「小曲」放入粵劇粵曲入面,但始終只係用嚟點綴,唔會當堅嘢。但亦令「小曲」開始有人識,於是又有啲人將啲英文歌變成小曲,好似披頭四嘅Can't buy my love、I saw her standing there,又有將粵曲改編,好似《帝女花》入面嘅《妝台秋思》,畀鄭君綿改編咗做《買面包》(即係「落街無錢買面包,靠賒我又怕被人鬧…」),好多歌都畀人變咗做「廣東小曲」。 五十年代初,開始有正式廣東歌出現,不過都只係「電影插曲」,之後又出現「跳舞粵曲」,但呢啲...

    由50年代到60年代,廣東歌都係以「小曲」主流,即係用粵曲方式唱嘅流行曲,不過廣東歌唱片市場係喺星馬而唔係香港。而呢啲廣東歌都幾乎係電影插曲,不過都有例外就係鄭君綿,佢可以出一啲電影插曲之外嘅廣東歌而又有人買,不過廣東歌始終以改編英文歌或者粵曲,幾乎無原創。另外新加坡歌手上官流雲將披頭四Can't buy my love、I saw her standing分別改編做《行快啲啦》同《一心想玉人》亦大受歡迎,不過啲披頭四迷就頂佢唔順。當時呢啲廣東歌特式係歌詞好粗俗。 雖然廣東歌以粵曲味為主,不過亦有人希望廣東歌擺脫粵曲味,其中以周聰喺呢方面貢獻最多,當時佢慫恿商台喺廣播劇用廣東歌做主題曲,呢批廣東歌風格都以「摩登」為主,完全無粵曲味,而且重好受歡迎,代表作有《勁草嬌花》、《痴情淚》、《曲終殘夜...

    70年代初仍然係以英文歌為主,當時香港嘅歌星或者樂隊都係唱英文歌,好似許冠傑首 time of the season,陳美齡(Agnes Chan)首 Circle Game都喺當時好受歡迎,重有啲台灣歌星唱嘅國語歌,好似姚蘇蓉、鄧麗君、青山、尤雅,都係香港樂壇主流。但同時喺馬來西亞嚟咗個唱廣東歌嘅鄭錦昌,出咗首《禪院鐘聲》(崔蔚林作曲、蘇翁填詞),受歡迎程度同陳美齡首 Circle Game 差唔多,以當時計真係算勁。之後因為李小龍電影《唐山大兄》大賣又唱咗首《唐山大兄》,鄭錦昌嘅歌即時紅到爆燈,但廣東歌畀人印象始終係粗俗,唔值得欣賞,玩玩吓就得。 之後新加坡歌手麗沙又嚟香港發展,唱咗首廣東歌《相思淚》(黎錦光作曲、郭炳堅填詞)又紅到爆燈。不過當時廣東歌有一個現象,就係紅歌唔紅人,有一隻歌...

    「四大天王」時期

    1992年香港傳媒封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做「四大天王」。四個人響男歌手嚟講可以話玩晒粵語歌壇,個個都能夠打入台灣同大陸市場。好似張學友咁,一首「吻別」就贏晒國語歌曲好多大獎。 但呢個時候歌手開始青黃不接。尤其係「四大天王」刺激咗偶像文化嘅興起。歌手唔需要歌藝就可以出碟做歌手,特別當2000年四大天王影響力開始減退嗰陣,情況重越演越烈。例如1999年出道嘅陳冠希,就係一個例子。 九十年代主要女歌手就有梅艷芳、葉蒨文、王菲(初時佢用藝名「王靖雯」)、林憶蓮、陳慧嫻、關淑怡、鄭秀文、彭羚等等。王菲更以佢北京出世長大,唱國語、粵語歌都得,加上有獨特個性嘅台風同曲風,衝破香港歌手定位,喺全球華人地區走紅。 其他新晉男歌手有古巨基、李克勤、許志安、蘇永康、鄭伊健、謝霆鋒、陳曉東、鄭嘉穎、孫耀威、蔡濟文、張智霖、曾航生等等;女歌手就有湯寶如、黎瑞恩、李蕙敏、盧巧音、莫文蔚、劉小慧、王馨平、李樂詩、趙學而、葉玉卿、葉佩雯、車婉婉、何嘉莉(Lillian Ho)、江希文、張柏芝、許秋怡、楊采妮、何婉盈、吳倩蓮等等。組合就有風火海、軟硬天師、EO2等。香港樂壇嘅盛況重吸引咗一啲「過江龍」到嚟...

    樂壇頒奬禮戰國時代

    1991年新城電台(997)開始喺音樂節目以該台播歌頻率做本地流行榜,叫做「勁爆榜」(又叫「勁爆本地榜」,通常用咗個節目名叫做「新城勁爆流行榜」)。然後喺1992年開始舉行「新城勁爆家族音樂大賞」。1994年改名「997香港勁爆流行音樂頒獎典禮」。1999年再改名做「新城勁爆頒獎禮」就一直沿用到今日。

    「K歌」文化

    「K歌」意思係指專門為卡拉OK而設嘅歌曲。早響九十年代卡拉OK喺香港流行嗰陣,已經開始有歌曲專登留喺卡拉OK播放,好似張學友、劉德華啲歌,好多都係咁樣。 不過由於歌藝唔係人人都識,為咗方便啲人唱卡拉OK,唱片公司開始專登降低歌曲嘅水準,去迎合卡拉OK迷嘅喜好。正因為咁,廣東歌嘅水準就每況愈下。歌曲質素差,趕走咗唔少真正嘅樂迷,而反映唱片銷路嘅IFPI指數,亦都年年一直下滑,到今日都冇反彈。黃霑就寫咗一篇博士論文,就指出咗卡拉OK文化,係粵語流行曲衰落嘅七大要素之一。

    自2000年起,香港樂壇已經係清一色偶像派嘅天下,陳冠希、Twins之類嘅偶像派大行其道。不過整體上對比之前一代歌手,只有少數歌手能夠打入台灣市場,例如陳奕迅同梁詠琪。而緊隨其後出道嘅歌手,佢哋嘅歌曲甚至連香港都反應慘淡。 多數評論都認為,香港歌曲已經冇咗以前嘅優勢。黃霑嘅博士論文就指出,唱片只定位喺青少年,係粵語流行曲發展史一大敗筆,因為咁使到廿五歲以上嘅人都唔再聽廣東歌。而此同時大陸同台灣都開始有自己嘅樂壇,而且重反攻香港,每年IFPI銷量排行榜更年年以周杰倫為榜首。樂壇經紀人黃柏高慨嘆,而家咁嘅形勢,香港新一代歌手經已好難出頭。 2004年起,香港樂壇有所起色。行出低潮嘅男歌手陳奕迅推出咗唱片《U87》,成為咗粵語流行曲發展史嘅一大高潮,四首主打歌《夕陽無限好》、《阿牛》、《浮誇》及《...

    2010年代初,好多位上個年代嘅歌手都開始走出香港,被封為歌神嘅陳奕迅(佢有個花名叫「E神」)開始走向世界。2010年,《DUO 陳奕迅2011演唱會》台北及高雄站同時開賣,門票三個鐘就賣嗮;由於反應過於熱烈,主辦單位宣布台北站再加場。另外,陳奕迅成為首位企上高雄巨蛋嘅香港歌手。2012年,陳奕迅成為首位企上O2 Arena嘅華人歌手。2015年,陳奕迅更第二次攞到台灣今曲獎國語金曲歌王,成為兩岸灸手可熱嘅歌手。古巨基、李克勤等人都開始走向大陸,但三人仍然定時有出廣東歌,例如陳奕迅嘅《陀飛輪》、《重口味》、《任我行》同《無條件》、李克勤嘅《紙牌屋》同《無朋友》、古巨基嘅《地球很危險》、《情歌王》、《告別我的戀人們》、《戀無可戀》等等。其他活躍樂壇嘅中生代歌手或樂隊重有張敬軒、許志安、蘇永康、...

  3. 只記今朝笑黃霑原唱:呂珊 《梁祝》 詞/黃霑 曲/ 何占豪 、 陳鋼 唱/ 關正傑 / 吳奇隆 電影《 梁祝 》主題曲 《 男兒當自強 》 詞/黃霑 曲/古曲《 將軍令 》 唱/林子祥 電影《 黃飛鴻 》主題曲

  4. 第31屆 金曲獎 ( 英文 : The 31st Golden Melody Awards ),由 中華民國文化部 影音產業局 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主辦,前者主辦流行音樂類、後者就主辦傳統暨藝術音樂類。 由於 武漢肺炎大爆發 影響,呢屆由6月底押後到10月3號 [2] [3] 。 第31屆原住民女歌手 阿爆 憑住《 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 》入圍包含 年度專輯 、 年度歌曲 等8項獎項,係呢屆流行音樂類入圍大贏家。 傳統暨藝術音樂出版類入圍名單就以「NSO首席之聲 李宜錦-調和的靈感」入圍最佳演奏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等5個獎項最多。

  5. 陳紫萱、阮頌揚、呂珊 、譚偉權、葉倩彤、鄧沛楠 系列 集數 (系列) 首播日期 標題 編劇 導演 ... 《獅子山下》最初的主題音樂 旋律為粵樂《步步高》,由文成於1938年所作。[8] 1978年,《獅子山下》節目革新,始邀請作曲家 ...

  6. 《 明星 》係 佳藝電視 時裝連續劇《明星》 [a] 主題曲,原名係《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 》,由 黃霑 作曲同填詞、 張瑪莉 演唱,最早收錄喺1977年嘅《佳藝電視節目主題曲精選》 [b] ;同年經 陳麗斯 翻唱,並改名做《明星》,但都唔出名,到1981年先因 葉德嫻 翻唱而紅,之後掀起翻唱潮。 到2000年代,由於歌名 [3] 、歌詞本身,同黃霑同出名翻唱者 張國榮 過世,《明星》嘅意義,已由一般嘅情歌 [3] ,慢慢變做演藝明星嘅自白歌同哀悼歌。 背景. 2016年,葉德嫻喺《紅白藍演唱會》首次透露呢隻歌嘅由來:一位女明星懷疑有咗產後抑鬱症,生咗細路後冇耐就自殺過世,幾年後黃霑就將呢件事寫做《明星》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