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3日 · 退休規劃. 發布時間: 2019/05/13 14:05. 最後更新: 2019/05/14 09:46. 分享: 【危疾知多啲膝關節退化分兩種 嚴重病患者需換人工關節. 退化為常見的膝蓋問題之一好發於中年人士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為年齡誘發的原發性退化而其他因素引起的稱為繼發性退化骨科專科醫生黃穎信解釋:「如工作方面,經常要負重搬物,或常蹲下、行樓梯或斜路的人,膝關節退化的機會會增加。 此外,若年輕時曾弄傷十字韌帶或半月板等,而當時的治療又處理得不當,亦有機會比同齡的人早退化。 而類風濕關節炎或痛風患者因長期關節受損,出現繼發性退化的機會亦高。 中年人士多現膝蓋退化.

  2. 2021年11月27日 · 一、拉髂脛束: 把滾筒放在髂脛束下方,前後移動,進行30秒,共5至6次。 二、拉小腿: 雙腳前後箭步站立,謹記後腳要直。 進行30秒,共5至6次。 三、拉大腿: 右手扶緊穩固物件,右腳踝屈向後以左手拉起,維持6至8秒,共10次,換邊再做。 四、拉腰背: 雙手握緊穩固物件,手伸直與背成一直綫,維持6至8秒,共10次。 點擊圖片放大.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節錄) 【原文: 秋涼行山旺季 物理治療師的遠足叮嚀 】 欄名 : 知多啲.

  3. 2021年6月27日 · 要適當處理拗柴,先要明白「代價」(PRICE),分別是以下6個重點:「保護(Protection):使用護具如護踝、繃帶等固定受傷踝關節,避免短時間內再度受傷;休息(Rest):減少活動可以令踝關節得到足夠休息並加快復元,如果扭傷得很嚴重,走路時就要使用柺杖,以免二度受傷;冰敷(Ice):可以有效地減少發炎反應,用冰袋敷15至20分鐘,或直接以冰塊按摩5至10分鐘;壓迫(Compression):利用繃帶在踝關節纏繞,減少腫脹和提供適度保護;抬高(Elevation):躺下來,用枕頭盡可能地抬高踝關節,使其高於心臟,利用重力與淋巴系統的引流來減輕腫脹。 」他提醒:「如果兩周後還疼痛,或是走路時關節有『鬆鬆』的感覺,一定要找復健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治療。 延誤診治變長短腳.

  4. 2019年9月15日 · 治療密度和次數因應病情而定若痛楚劇烈或出現麻痺的情況則或需配合醫生處方的消炎止痛藥再做物理治療處理方法略有不同。 預防小貼士. 1. 無論站或坐,每隔一段時間要挺胸收腹. 幻想有條綫拉起自己,站直一點,自然能做到。 2. 避免久坐. 平均20至30分鐘就站起來動一動、轉換姿勢。 如拉一拉筋、原地踏步等,可做半分鐘。 3. 多做些下半身的伸展和拉筋.

  5. 2022年8月4日 · 部分門診保險囊括物理治療或跌打,但每年限額較低,保費亦比意外保險的為高。. 一. 物理治療賠償. 購買任何保險,都要弄清楚其賠償機制。. 個人意外保險一般會設有醫療費用限額(Medical Expense),無論是物理治療、跌打或其他受保治療方式,均會全數計算 ...

  6. 2020年10月8日 · 打工仔或「低頭族」經常因為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而誘發頸肩等症。多做伸展運動能有助紓緩症,易筋棒可以活動手腕、手肘、肩胛、膊頭等關節,更加兼顧到頸部及腰椎的活動,可助紓緩五十肩、肩周炎等。電子行業前

  7. 2020年1月5日 · 調查顯示香港人對骨質疏鬆的病徵治療方法等都存在誤解認知不足有機會導致延誤治療或處理不當誘發更嚴重的問題。 有病徵始就醫已太遲. 就上述誤解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長黃仕雄醫生解釋:「大部分骨質疏鬆的病人無病徵駝背代表已出現腰椎骨折脊椎骨塌陷脊髓受壓更可引致腰背痛。 若駝背才求診,骨質密度已偏低,可隨時於短期內二次骨折,有機會致行動不便。 」隨着年紀漸長,骨質流失快致骨質密度偏低,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脆性骨折)。 「預期髖骨骨折的個案於10年後會大幅增加至14,492宗。 年過50後,每3位女士就有一位患脆性骨折,每5位男士就有一位。 不少人以為只要補鈣、補維他命D,能逆轉骨質疏鬆,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這並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