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參見: 香港邊境禁區. 過境車輛可向香港運輸署申請邊境禁區「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 前往中國大陸之過境車輛必須獲得 廣東省 公安廳 簽發的「粵港澳機動車輛往來及駕駛員駕車批准通知書」後,才可申請邊境禁區的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 所有過境車輛均 ...

    封閉道路
    許可證代碼 (管制站)
    管制站名稱
    新深路
    L
    沙河路
    S
    文錦渡路
    M
    深港西部公路 深圳灣公路大橋
    W
  3. 邊境禁區通行證 (英語: Closed Area Permit ),俗稱 禁區紙 ,是發給在 香港邊境禁區 內居住探望親友工作通行或接送學童上學放學的特定人士通行證的有效期最多為五年申請人可於 上水警署 申請十八歲以下的禁區居民無須申請禁區紙亦可自由進出禁區 [1] 。 由1997年起, 上水警署邊境禁區通行證辦事處 ( 沙頭角公路 龍躍頭段8號)簽發的禁區紙的可進入分區,分為 落馬洲 / 打鼓嶺 / 沙頭角 / 中英街 四個區。 進入某一禁區須持有該區域的禁區紙。 參考文獻 [ 編輯] ^ 香港法例第 245H 章附表. 外部連結 [ 編輯] 香港警察邊境禁區通行證辦事處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互聯網檔案館 ) 參見 [ 編輯] 邊境特別管理區通行證.

  4. 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 (英語: Closed Road Permit ) [1] 是香港 運輸署 簽給車輛進入 封閉道路 的許可證香港運輸署申請邊境禁區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 類別. 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有兩大類包括大嶼山的封閉道路及邊境禁區的封閉道路。 發出條件. 大嶼山的封閉道路. 東涌道禁區許可證 運輸署 發給有真正需要進入大嶼山 東涌道 通行的車輛用,東涌道是一條大嶼山封閉道路,也是臨時禁區。 除在大嶼山區內路線行走的 專利巴士 、 大嶼山的士 (藍色)和緊急服務車輛外,每天在上午8時至晚上6時之間使用東涌道的車輛,均須持有大嶼山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和東涌道禁區許可證。 至於重量逾5.5 公噸 的車輛,則不准使用東涌道。 邊境禁區的封閉道路.

  5. 東涌道禁區許可證 是 香港運輸署 於2010年6月以前發給有真正需要進入 大嶼山 東涌道 通行的車輛用東涌道是一條大嶼山封閉道路在過去也被劃為臨時禁區除在大嶼山區內路線行走的 專利巴士 、 大嶼山的士 和緊急服務車輛外,每天在上午8時至晚上6時之間使用東涌道的車輛,均須持有 大嶼山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 和東涌道禁區許可證。 至於重量逾5.5 公噸 的車輛,則不准使用東涌道。 廢除. 隨著新東涌道興建工程完成,自2010年6月1日起,由石門甲至嶼南道起點的東涌道路段禁區經已撤銷,但仍屬於封閉道路,車輛需具有大嶼山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方能通行。 昔日政府會在東涌道東涌 石門甲 入口設立禁區檢查站檢查往返車輛,現時該檢查站已經拆御。 分类 : . 香港證件. 大嶼山.

    • 歷史
    • 地理及生態
    • 主要鄉村
    • 主要地方和景點
    • 外部連結

    名稱來源

    宋朝時,大嶼山和香港島等島嶼合稱為大奚山,此名初見於宋代王象之《輿地紀勝》,云:「大奚山:在東莞縣海中,有三十六嶼,居民以漁鹽為生」。「奚」字在古代是指被役使的人。直至明朝,大奚山一名則狹指大嶼山島,如曹學佺於崇禎年間編著的《大明一統名勝志》載述:「大奚山,在縣南大海中,環三十六嶼峒,環迴三百餘里」。 大嶼山亦稱大溪山、大崳山、大魚山、大漁山、大庾山、南頭島、爛頭島、屯門島、碙洲、南大澳、南大澳島、南大澳山、大蠔山和大濠島等。大嶼山的英文名「Lantau」為粵語「爛頭」之音譯,是村民原本用來形容島上最高山峰——鳳凰山山頭的形狀。在18世紀晚期英國製地圖中,又別稱「喜鵲島(Magpyes Island)」。

    早期發展

    早於石器時代便有人居住大嶼山,考古學家曾分別在石壁東灣、銀礦灣萬角咀,以及大嶼山對開的赤鱲角等地發掘出當時的陶器、捕魚工具和兵器,而現存於分流的石圓環及石壁的石刻就是當時的遺跡。 東晉末年,地方民變首領盧循、孫恩在長江下游生亂,盧循在劉裕率兵征討之下節節敗退,率其部下逃亡至大嶼山一帶定居。其後人後來以漁業及製鹽為業,其後成為傜民的一支。有歷史學家認為盧循的餘黨可能就是大嶼山原居民的先祖。當時亦有傳說指島上的是稱為盧亭的半人半魚的生物,例如清朝道光年間東莞人鄧淳著的《嶺南叢述》就有提到「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岩穴,多居屹蠻種類,或傳係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餘」。 南宋時期,大嶼山的產鹽業已非常蓬勃。隨著九龍官富場的設立,朝廷明令打擊私鹽販賣,遂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引起當地鹽民的動亂,史稱大奚山鹽民起義,其後動亂被鎮壓,起義者全被殺害,更留300士兵駐守,自此製鹽業開始式微。另一方面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李昴英封番禺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大嶼山的梅蔚(今梅窩)也是其食邑之一。 南宋末年,宋朝朝廷被逼依沿海一帶南逃。宋端宗景炎二年及三年(1277年及12...

    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大嶼山的石壁、大澳、沙螺灣、東西涌等地方已有村落漸漸形成。正德年間,佛朗機(今葡萄牙)人滋擾屯門地區,曾於大嶼山的大澳建立據點。正德十六年(1521年)爆發的屯門海戰,才使佛朗機人撤出大嶼山。至嘉靖年間,福建巡撫譚綸、總兵戚繼光奏請設置水師城寨,此後廣東設置六個水寨,其中廣州地區的為南頭寨,亦設在大澳一帶位置。明朝在香港地區設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禦南中國海一帶的海盜、日本來的「倭寇」,以及後來的葡萄牙和荷蘭的侵略者」。 清朝初期清政府為對付明朝遺臣鄭成功在台灣的鄭氏王朝,遂於康熙元年(1662年)推出遷海令,下令從山東省至廣東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內遷50里。及至康熙八年(1669年),方允許復界。此段期間大嶼山住民銳減,後來遷回之村落包括石壁、大澳、螺杯澳、東西涌、梅窩。及至嘉慶時期,塘福、二澳、沙螺灣亦增添村落。清政府為防禦海盜及洋人的侵犯,在分流、石獅山、東涌建造炮台,在英國租借新界前,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右營駐防。168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船隻卡羅利那(Carolina)從葡屬澳門航行至大嶼山,在這裏停泊2個月,成為首艘來香港的英國商船。1794年,馬戛爾尼英國使團在...

    大嶼山總面積達146.75平方公里,是香港最大的島嶼,位處香港西南面,在珠江三角洲口。大嶼山上香港第二及第三高的山嶺,分別是鳳凰山(934米)及大東山(869米)。大嶼山的主要海灣有東涌灣、陰澳灣、大白灣、銀礦灣、貝澳灣、芝麻灣、水口灣、分流東灣和分流西灣。 地質方面,大嶼山的岩石以火成岩為主,大嶼山東部有很多花崗岩。石英二長岩則見於大嶼山南部的塘福、梅窩、貝澳等地。 大部分香港有記錄的物種類都在大嶼山,包括:70%的兩棲類及爬蟲類、60%的蜻蜓、55%的蝴蝶及超過50%的淡水魚類。好像大嶼山以北海域則是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的地方,但是卻面對機場所帶來的種種威脅,如污水處理、生境地喪失、航行船隻增加。大嶼山的西南部則是黃斑弄蝶過冬的勝地。 大嶼山境內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植物,譬如香港細辛、石梓、毛...

    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

    資料來源: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東涌鄉事委員會

    資料來源:東涌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梅窩鄉事委員會

    資料來源:梅窩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斜體為非原居民鄉村,粗體為合併鄉村,*、#及@號為分別於集體契約內登記之原有鄉村名冊(PDF格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列明之已遷至現址之鄉村、已荒廢鄉村及早期鄉村(現不設居民代表)。

    在東涌尚未發成新市镇時,大嶼山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面的梅窩和愉景灣一帶,由於該處接近郊野,比較香港市區寧靜,故此吸引一些崇尚環保或者熱愛大自然的人搬遷至大嶼山,亦吸引大量歐美移民居住。 大嶼山有很多旅遊景點,一些是自然郊野風景如鳳凰山觀日、大東山及二東山;有一些則是漁村小鎮,譬如梅窩(銀礦灣)、貝澳、長沙、塘福及大澳水鄉;還有一些是宗教的重要地方,如天壇大佛及寶蓮禪寺。香港回歸後,香港政府為了進一步發展香港旅遊業,興建昂坪360及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至2013年起,大嶼山發展聯盟亦舉辦年度性的寰宇匯聚大嶼山。

    大嶼山旅遊景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大嶼山位置圖 從飛機上遠眺大嶼山的南面。 圖片中間是大嶼山,見到石壁水塘、東涌和香港國際機場。中右方是索罟群島,而中上方就是屯門和踏石角。[1] 從鳳凰山遠眺大嶼山的西南面石壁水塘 鳳凰山的星空吸引不少攝影發燒友 大東 芒草美景,每年11月至12月均有不少攝影發燒友前往

  7. 香港邊境禁區 (英語: Frontier Closed Area )是 香港深圳邊界 在香港一邊的邊境禁區,其中包括 北區 的 沙頭角 市及鄉郊、 羅湖 、 文錦渡 、部份 打鼓嶺 地區及 元朗區 落馬洲 及 支綫 範圍。 範圍最廣時期達約2,800公頃,至2016年縮減至約400公頃 [1] ,不少沙頭角周邊村落、打鼓嶺周邊村落、 馬草壟 一帶、 沙嶺 一帶以及 新田 部份地區被釋出禁區。 南面海島也有一些禁區,如: 石鼓洲 、 喜靈洲 等。 羅湖村的大部份範圍並不屬禁區,但進村的道路屬於 港鐵 及邊境部門共同管理的封閉道路,而該村被險要的山嶺包圍,因此必須持有 禁區許可證 方可進入。 另外, 蓮麻坑村 情況亦相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